楼主:
F0r (ㄈㄓ小四)
2020-01-17 23:04:37这篇拉回补充一下有关工作/收入/消费的部分
因为这有关可支配所得的多寡
一般人会觉得投资好像很有距离感 或是很复杂
工作我把它分成几个评估原则
工作热情
未来发展性
薪水
成就感
如果薪水自己不满意
而且又没有热情
这种早早放生
没有热情钱又不够的工作越做只会越痛苦
而且你的情绪会拖累你的工作 甚至影响他人
大部分的人大概很难从事
高薪水 高成就感 高度热情 高发展性的工作
(我在想可能只剩顶尖科技业跟奢侈品行业?)
有三个很偷笑了 但是至少要两个
万一只挑一个 我会选薪水
额外培养兴趣去满足热情
放弃发展性 用投资理财补足未来收入
好好经营家庭关系换取成就感
至于收入,
其实要知道有的工作就是比较好赚
比较好赚可能是你付出比较少
但是得到更多的薪水
可能它需要某些人格特质
可能它有一些专业门槛
可能它需要长时间的经验
可能刚好老板比较不贪心 愿意分享利润
至于最关键的人脉
因为我算是还没有累积到什么人脉
所以不敢讨论
一般人转职大概只能够去选择符合自己人格特质的职务
年轻人还可以培养专业
已经在同一职务待很久的
我观察到如果不是是累积人脉
或是占主管缺
很难再提高收入
消费是一门学问
赚钱很简单
去排队买福义轩 不二家专售 花时间就可以赚到钱
甚至坐在地上 摆个碗 可能都有人把零钱丢下来
合宜的消费就真的难
但是仍然有一些依循的数字及概念
个人目前遵照的方式
每月储蓄至少达收入1/3
手表/包包 等等奢侈品单件不超过一个月收入
汽车 不超过一年收入 最好可以半年
预留一定的金额来做非理性消费
因为如果平常太节省
压缩到极限反而可能疯狂乱买
把之前存的挥霍一空
消费之前先想一下是必要/需要/想要
想要的东西晚点买
有些东西我甚至会想超过一年
如果一年后还是很喜欢 那就买了
需要的东西我会挑时间买 或是等优惠
必要的东西我重视的是它的价值而非价格
因为可能天天用 或是很关键
很多人为了省一些小钱 反而最后花更多来弥补
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