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为什么以前的人普遍早婚又生很多?

楼主: Endure (Endure to the end)   2015-02-19 15:49:59
※ 引述《takizawa5566 (本岛皇民 滝沢)》之铭言:
: 其实有件事我一直觉得满怪的,现在的人普遍晚婚又生很少甚至不敢生,最常听到的原因
: 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所以不敢生。
: 不过以前我们父母辈甚至阿公阿嬷那一辈的生活比现在困苦很多,可是为啥以前的人就那
: 么早婚又生那么多?
: 一直百思不解==
最主要有两点,以前的医疗不发达,吃住穿较差,没有干净的水,加上战争,
人死的很快,1906年台湾的平均寿命,男性是27.67岁,女性是28.97岁,
当时台湾约300万人,2012年台湾的平均寿命,男性是76.41岁,女性是82.80岁,
人口却已经增加到2300万人
在这100多年之中,基本上发生了两次人口转型,
第一次人口转型发生在约1920年,来自于死亡率快速下降,
而死亡率下降的主因主要是有效控制传染病与寄生虫,
其次是呼吸结核病的有效隔离。
另一方面日本殖民政府也致力于稻米品种的引进、改良、引水渠道的兴筑,
大幅提高粮食生产效能,有助于人可的健康状况和对疫病的抵抗力
→背景请参阅电影Kano一剧
第二次的人口转型,发生在约1960年,也就是你说的出生率下降
在1950年的那个年代,从调出来的资料,平均每对夫妇生7.05个小孩,
有鉴于人口的急速增加,带来社会经济上的沉重负担,
1960年代开始积极推动多次家庭计画,你常听过的“两个孩子恰恰好”,
就是当时家庭计画的口号。
但跟国外不同的是,基本上已开发国家,每对夫妇都会有1.8左右个小孩,
只要加上平均寿命的提升,虽然不是1:1的兑换,人口还是和缓的增加,
台湾特别不寻常,2010年甚至降到每对夫妇只有0.895个小孩,其他平均在1.3个
所以柯P说的这是国安问题,一点也不为过。
至于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首先跟一般已开发国家一样,对小孩的价值与态度的转变,小孩的成本高而少生育
其中成本包含时间、情感、与财物的投资,台湾经济结构对年轻世代相对不友善,
包括失业率、可支配所得以及职场文化跟其他国家比较起来,实在糟糕
第二就是利他主义逐渐变成个人主义的,这不是说年轻人很自私怎么样,
而是说生小孩只是丰富其个体生命的一部分,也就是有生变成胜利组,
没生也不会变成被攻击的对象,为了传宗接代,没钱也一定要生是种压力。
另外跟女性的地位改变也有相当程度的关联,传统的台湾社会中,
大约是1920年代,也就是各位的阿嬷,不论是家庭导向或个人导向均对当时女性不利,
女性在家庭中没有决定权,在家庭外不能发展自己的事业,甚至不能决定小孩数量,
到了1960年代,也就是各位的妈妈,教育逐渐普及,
多半已经有了受教权或子女人数决定权,甚至可以在家庭外的职场与男性并驾齐驱,
到了2000年,女性高学历呈现爆炸性的成长,过去劳力密集的工厂女工逐渐退场,
就学时间与工作时间拉长与职场的活跃,导致组成家庭逐年往后拉,
与男性竞争的同时,就学时间拉长,职场上‘整合’、‘应用’并没有显著的提升,
举个最有趣的例子就是大一微积分几乎是理、工、商皆必修,
但究竟会有多少人工作的时候需要用到极限的概念?在这狗屁不通的大量竞争之中,
因为你不做一堆人抢著做,产生学历贬值、薪资倒退、工时拉长的恶果,
倒不如以往的专科制,为将来的职业量身订做。
我是觉得啦!也许我是有点自私,
与其替不愿生小孩的父母担心,倒不如好好的想保存劳动价值的方法,
劳保、健保、高铁、政府、国防、年金、社福通通破产也不过就是银行数字上的变化,
健保破产没有小孩子养的老人可能还死的快一点,
1906年人口300万人,台湾还不是好好的,之前新闻写的,
某些不婚女性要再创经济奇蹟,光想都觉得跟马英九的633豪语一样可笑,
简直是瞧不起日本人,当人家都是白痴,人家第三大经济体何尝不是苦苦支撑,
搞不好你存的外汇,随便发生个战争银行就倒掉了。
作者: look1225 (oh)   2015-02-19 16:06:00
Good
作者: Miaol (魔法の扉)   2015-02-19 20:32:00
给个推....过年难得好文
作者: FinalAce (王牌)   2015-02-20 12:29:00
我觉得你很强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