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由高中课本所记载的二三事而想起

楼主: jiangxw (Goodman)   2016-11-21 15:32:06
由高中课本所记载的二三事而想起
我在2013年国庆节前开通了网上银行支付功能,并网购了一张火车票,省去了在售票窗
口排队等候的苦恼,记得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英语第一册课本中就有一篇文章,描述了
未来家庭网上购物,不出家门也可以享有远程诊治的医疗服务,如今商场里就出售小型
的家庭机器人可以协助打理家务劳动,家用电器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购物确实
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能买到非常低价的商品,但是网络交易存在的风险也很大,现实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当面交易还有被忽悠的时候,何况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经常会
有不靠谱的事情发生。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上的同学聚会可以通过添加腾讯QQ群或电子版校友相册,保
持实时在线,网下的同学聚餐会往往是想见的人见不到,不想见的人却有可能碰面了,
想要见的人不一定想见你,这样的场面是怎样的情何以堪?到目前为止,我所见到的高
中同班同学还没有突破三个人的记录。
我们那时候所用的英语课本第一册的第一课记载的内容是关于卡尔.马克思的故事
。这个离经叛道的犹太人,由于政治的原因被各国政府所驱赶,后来在一个奉基督教为
国教的大英帝国落足,他原本是一个与中国毫无关系的德国人,后来竟然被某一群中国
人奉为教主,言必称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列的画像挂入千家万户的堂屋中堂,显然当时
大多数中国人成了不明真相的群众了,曾有报道说,大英图书馆里留下马克思深深的足
迹,事实上也找不到这样的证据,这只是对教主的神话膜拜而流传的大谣。他的故乡德
国早已摒弃了马克思主义,而中国大地曾经被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的一块试验田,跑
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后果,是造成饿死数千万的大饥荒。至今还有人说成是“三年自
然灾害”,没有人能说出当年是闹旱灾还是水涝灾,抑或是地震灾害,事实上那段时期
历史在书上根本没有记载发生过任何的自然灾害,有道是自古天无绝人之路,分明是人
祸大于天灾,倒是有”大炼钢铁,除四害,亩产万斤的卫星田”等新闻报道和报纸记载
,甚至出现连麻雀都要赶尽杀绝的荒唐事。稍微留心身边的上了年纪的人群,统计一下
他们的出生日期,就能发现极少有人是在1958年至1961年间出生的,可以想象出那段困
难时期路边有饿死的人仆倒在地,甚至出现人相食的人间惨剧。
事实上马克思在世的处境远不及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的辉煌成就,孔子算
得上是真正的导师,有《论语》为证;孔子当时周游列国,并没有人愿意接待他,或是
采纳他的学说,后来也遭遇到“批林批孔”悲惨结局,现在中国政府又以开办孔子学院
来宣传中国,马列主义原本就是舶来品,况且还是提倡暴力革命,当然是拿不出手的。
语文课本中,还有一篇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文章《警察与赞美诗》,我们这一代
人,从小就被灌输了反美仇日的思想,令人惊讶的是,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还是有
人可以免费从基督教堂里领取救济,美帝其实没有我们少时所想象的那么邪恶,如果当
年美国人没有在日本投下原子弹,我们中国人可能已经与日本人同样享受着皇民的待遇
,日本列岛没准早已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了;如今还有许多人在怀念蒙元时代的疆域辽阔
。当今有很多中国人以拿到美国的绿卡为人生的终极目标,美国梦远比中国梦实惠。而
当下现实社会中,可以找得到比当年日本鬼子还要可恶的一群人。有人说中日同文同种
,日本对中国的影响确实很大,早在一百年前就有很多中国人东渡扶桑,向日本学习先
进的思想和科技,例如鲁迅先生,据说他的很多文章现在被剔除出中学的课本了,可能
是因为他有太多的抨击政府的言论,所揭示的国民劣根性和社会弊病,至今依然存在,
而胡适先生对不同的社会制度有高度的预见性。有些人认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是沦陷了,而不是解放了什么,台湾人至今还在过“双十ROC国庆”。截至到目前为
止,中国这个曾经的老师还是远远地落后于学生日本,仅从诺贝尔奖就可看出差距,儿
时流行的日本动画片有很多经典之作;中国人除英语之外学好日语是比较实用的。现在
美日是军事同盟,是地球村里比较重要的两个国家,对话总比对抗好。外交上没有永恒的
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基督徒眼里也是没有敌人的。
我第一次路过基督教堂,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是一家在马鞍山市采石镇的基督
教堂,那天应该是一个礼拜天,教堂的门是开放的,可能刚过散会的时间,心甚向往之
,却不敢走进去。马鞍山是全国有名的钢铁城市,当时也属于不夜城,夜生活流行观看
反复播放港台出品的录像带,录像室门口的大喇叭里播放著邓丽君的歌曲,夜深了,街
上很少有行人走动,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和铁路道口的警示灯没有什么区别,第一次真正
走进基督教堂是在北京海淀堂;我算是尝过主恩滋味的人,曾经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都是在教堂里听福音度过的;一开始参加的是家庭聚会,最近才知道自己曾是北京守望
教会的早期成员。其实,中国的家庭教会和三自教堂还是有区别的,对于听上帝的话还
是听党的话,是有不同的抉择。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赞美诗Hymn歌本中还有几首是采用贝多芬的作曲,例如《欢乐颂》的
曲调,音乐原本就是为歌颂上帝所作的。蔡琴就曾披露歌曲《读你》就是一首圣歌。电
影《1942》有几段描写传教士的镜头,主题歌采用民间流行的《生命的河》,出自于河
南籍基督徒小敏所创造的。我曾多次被圣歌和邓丽君的歌声所感动,令人热泪盈眶;后
来确认邓丽君所信奉的是天主教,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所用的圣歌,有很多曲目都是通
用的,例如《哈利路亚》和《阿们颂》,在韩国就有新教与旧教之说,韩国也是亚洲地
区基督徒人数比例最高和基督化最成功的国度,与朝鲜相比,是一个鲜活的见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