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LJY4XWV ]
作者: sam09 (柊镜)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Re: [问卦] 有没有云南护国军的卦?
时间: Sat May 9 23:00:46 2015
※ 引述《andye04 (暨南赤龙帝)》之铭言:
: 今天是八卦袁世凯日
: 照kmt史观袁世凯称帝 破坏宪政
: 罪大恶极
: 那起来推翻袁世凯的云南护国军
: 蔡锷和唐继尧
: 应该值得大书特书
: 那为什么课本都一行文带过?
: 是因为蔡锷和唐继尧
: 不是开穴和萝莉控的快乐伙伴吗?
: 有没有真正保护了中华民国
: 的云南护国军的卦?
有首诗是这样写的: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用来描述蔡锷的生平其实也颇贴切,
蔡锷之所以评价这么高,最大的原因不在于他发动护国军,而是他死得太早。
蔡锷是湖南人,在清末属于立宪派,
在辛亥革命时担任云南新军第37协协统(旅长),上大概有兵力三千多。
蔡锷在民国成立后仍然统治云南,属于梁启超的进步党,
1913年二次革命时也明确的反对孙中山的行动,
可以说他和孙中山这边的关系相当薄弱。
不过蔡锷并非袁世凯嫡系,袁世凯当然不会容忍他长期割据一方,
自然找了个理由把他请到北京来,拔了他的兵权。
而继任云南都督的是唐继尧,他在辛亥革命时是蔡锷部下的管带(营长),
并出兵支持贵州的立宪派和革命党争权,后来唐继尧也一直把贵州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袁世凯当时不太敢明目张胆的派亲信去接管云南,
干脆就让蔡锷自己推荐继任者,而蔡锷清楚唐继尧的野心很大,
绝对不会甘愿屈居袁世凯之下,就顺水推舟的送他上位,
当然袁世凯也不是笨蛋,他也知道唐继尧这人的问题,
但要是能争取到他的支持(唐是云南人),就绝对能防止蔡锷造反。
1915年底,蔡锷在梁启超协助下从北京辗转回到云南,并和革命党的李烈钧搭上线。
李烈钧是江西人,但他当过云南讲武堂教官,和西南各省的军官关系非常好,
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时和唐继尧是同学,于是被孙中山派到云南来活动。
唐继尧一开始的态度并不明确,蔡、李两人也有打算直接发动兵变夺权,
不过唐继尧最后还是选择支持他的老长官,在12月25日正式成立护国军。
护国军在战争中兵分二路进攻,
蔡锷的第一路军进攻四川,并策动贵州转换阵营;
李烈钧的第二路军进攻广西,想办法发动他在广东、江西的旧部响应;
至于唐继尧的第三路军负责留守,没有离开云南作战。
护国军的总兵力有两个师和一些零散部队,约三万人。
北京方面对云南的动静早有准备,在护国军成立后立刻兵分三路南下,
第一路的马继增联合四川将军陈宧以及地方部队当作前锋,
第二路军张敬尧由湖南攻贵州,另外龙继光由广东进攻广西,
后两路的目标在于压迫贵州刘显世、广西陆荣廷这两部,防止他们倒向护国军。
两军初战的编制如下:
(护国军) (北京政府军,以下简称北军)
云南都督 唐继尧 征滇总司令 曹锟
第一路军 蔡锷 第一路司令 马继增
第一梯团 刘云峰 第六师 马继增(兼)
第二梯团 赵又新 第七混成旅 唐天喜
第三梯团 顾品珍 安武军 倪毓芬
第四梯团 戴戡(贵州) 第二路司令 张敬尧
第二路军 李烈钧 第三师 曹锟(兼)
第一梯团 张开儒 第七师 张敬尧(兼)
第二梯团 方声涛 第十五旅 王汝贤
第三梯团 何国钧 四川将军 陈宧
第三路军 唐继尧(兼) 第四混成旅 伍祥祯
第一梯团 赵钟奇 第13混成旅 李炳之
第二梯团 韩凤楼 第16混成旅 冯玉祥
第三梯团 刘祖武 川军第一师 周骏
第四梯团 庾恩旸 川军第二师 刘存厚
第五梯团 叶荃 振武上将军 龙继光
挺进军 黄毓成
第一纵队 杨杰
第二纵队 叶成林
护国军在叙州(四川、云南交界)的第一战旗开得胜,北军伍祥祯混成旅全灭,
川军周骏手下的一旅倒戈(他只有两个旅),张敬尧跑来增援结果反被困在城内,
最后只好突围撤走,但已经耗了护国军两个多月的时间和大量资源。
期间贵州的刘显世、王文华决定加入护国军一边,
刘显世是比较保守的立宪派,虽然和蔡锷、唐继尧是旧交,却不敢明确的选边站,
但掌握贵州政军大权的王伯群、王文华兄弟都倾向护国军,
刘显世最后就装死让他们自己玩了。
黔军的主攻目标是湖南,一开始也略有斩获,
此时北军大将马继增突然暴毙身亡,使护国军在湘西、湘南多占了好几个县。
不过黔军只爽了一个月,北军在三月初就将他们通通赶到湘南和贵州边境;
同时,曹锟亲自带吴佩孚和冯玉祥反攻叙州(这组根本All Star),
只花了一周就夺回城池,把蔡锷打退到川滇边境一带,
准备配合进入广西的龙继光夹攻云南。
这时,广西的地头蛇陆荣廷半路杀了出来,突然宣布加入护国军,
并将进入广西的龙继光所部精锐全部缴械,并和李烈钧一起进攻毫无防备的广东,
龙继光最后“被迫”宣布独立。
陆荣廷发动奇袭的原因其实很明显,他不想让别人染指他的地盘,
而广西地处内陆,经济落后(广西的海岸线在1949年前属于广东),
需要一个出海口才能壮大,而陆荣廷的首要目标就是广州。
到袁世凯在3月底取消帝制时,蔡锷的护国军主力和北军仍然在川滇边境相持不下,
陆荣廷控制广东后只派了部分军力北上湖南,主力大致上仍然留在广东;
真正扳倒袁世凯的是北军内部的分裂。
当时有句话叫“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指的是筹安会的六位核心成员,算是帝制的推动者,
二陈汤则是指四川将军陈宧、陕南镇守使陈树藩、湖南将军汤芗铭这三人,
这三人都是袁世凯的亲信,但在护国战争末期却都自行宣布独立,
加上北军高层的张勋、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也一个个表态反对帝制,
大家都摆明了要和袁世凯撇清关系,也是北军在5月时分崩离析的关键。
袁世凯一生中最大的决策错误就是贸然推动帝制,
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这篇文章大致上点出了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时机不对,当时舆论对共和仍抱有希望,
但对君主制的直接印象便是清廷的混乱与破败,
不论袁世凯要推的是君主独裁、君主立宪还是虚君立宪,
在大家眼中所见的都是旧制度的复辟,主流舆论自然无法接受。
如果袁世凯没称帝,而是维持称帝前的共和独裁制做到死,他的评价绝对会更高。
袁世凯死后,护国军和其盟友控制了西南数省,包括:
四川督军蔡锷
云南督军唐继尧
贵州督军刘显世
广西督军陈炳焜(陆荣廷的手下)
广东督军陆荣廷
湖南督军谭延闿(不久被皖系傅良佐取代,后来战的乱七八糟)
浙江督军吕公望(1917年初被皖系杨善德取代)
陕西督军陈树藩(实际上是皖系)
不过蔡锷这时已经有病在身,一个月后就辞职到日本养病去了,同年11月病逝,
而他留下的四川督军大位之后引发了川滇黔三省大战,以后有机会再谈。
唐继尧野心依旧很大,非常想要扩张自己的地盘,也数次介入邻省的内争,
在1918年护法战争期间一度自称“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
不管怎么说他就是要去凑一脚就对了。
反复无常的唐继尧在1921年时踢到了铁板,以顾品珍为首的滇军将领正在策画兵变,
但好死不死的是,另外一位状况外的滇军大将叶荃抢先发难,
反唐派事前毫无准备而没有响应,叶荃的部队一下子就被打垮,
也让唐继尧暂时得意忘形,没想到后面还有第二次,只好落跑躲到香港去了。
顾品珍:“一次兵变打不够,那你有打第二次吗?”
不久,唐继尧找了龙云、胡若愚这些支持他的滇军将领反攻,又夺回云南督军之位,
顾品珍战死,他的残部杨希闵等人逃到广东,反而帮孙中山击退陈炯明,
变成盘据广东的客军之一。
但唐继尧回到云南后转趋保守,不再与广州政府合作,
并打算趁孙中山过世的混乱联合刚出头的李宗仁进攻广东,
没想到李宗仁拒绝并出兵反击,滇军以多打少居然大败,唐继尧的地位也因此开始动摇,
最后在1927年被手下的四位镇守使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发动政变驱逐,
三个月后就逝世了(一说被杀)。
是说国民党直属的三位都督后来怎么只剩李烈钧了胡汉民在这次战役完全没参与是血都放光了还是藏招
作者:
sam09 (柊é¡)
2014-05-09 23:09:00胡汉民不会带兵,只能当幕僚用柏文蔚跟孙中山在日本活动,护法战争时才出来
作者:
andye04 (彰化赤龙帝)
2014-05-09 23:13:00专业 不过我教授是研究西南军阀这块他论文有提出唐继尧在蔡锷来之前就准备讨袁的论点所以他之前写护国军是倾向唐继尧主动讲才对
作者:
Wangdy (蒙古人)
2014-05-09 23:18:00专业!
作者:
sam09 (柊é¡)
2014-05-09 23:23:00a大的教授是杨维真老师?
作者:
andye04 (彰化赤龙帝)
2014-05-09 23:24:00对 他是我们系主任
突然觉得护国军在四川被打爆好像也不该苛责了看到北洋新军几乎是精锐尽出...
作者:
sggs (请到consumer爬文)
2014-05-09 23:52:00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