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ogogo (å°ç£çµ±ä¸€å¤§é™¸)
2018-04-08 00:33:27沧浪之水(下)洞天
园外一弯小河,倒映着岸边绿叶,沁凉的春风荡起了水纹、摇摆着枝叶,人民路上的尘嚣像是在千里之外,时间是凝结了般的沉淀在水纹下的土里。这时代的沧浪之水是清是浊,是只有见着的人才能明白,百姓的一生匆匆,如何能感受到当年投江前的煎熬呢?
入园的票券需以现金购买,怎料口袋中竟无分文,狼狈地奔返落车处和司机借得后再急奔回园,家人失落的眼神这才露出了笑容。心脏一直不停狂跳,却在一入园就平静了下来,时间在外头停了下来,而在里头又动了起来,只是那是一个不属于任何时代的时间,是一个浓缩了的自然,是一个诗意的境界,是一个精心雕琢却不着痕迹的世界。
在这个园里,我和两子一样的兴奋,他们在数不清的孔洞间彼此追逐,而我则在这些围塑内推移出一幅幅流动的风景,每当一阵春风吹起,我都不由自主的激动起来,期待着一个无法复制的美景就这样地被框住了的瞬间。想起了王澍在书中提到的古法,重点其实是个法字。法无形,无招,法其实是没有法。或许在园林这件事上,就像他说的,只是在“情趣”两个字上。
两子倒是比我更了解情趣这两字,看山楼底下的神秘,是他们忘情嬉笑的世界,可以想像当年的文人是如何在这底下放声的笑着,透过这些不规则的洞,外头的人羡慕著里头一个难得的时光,他们努力着想像他们一样的忘我,但最后却永远无法达到,只因为他们太努力了。
就在他们捉迷藏的时候,我一直待在翠玲珑里,王澍在书里已经道尽了玲珑二字,而令我不解的是那个翠,听到一旁的游客随口说出这些窗櫺过去应是纸糊的时候,竟瞬间解答了我的疑惑。半透光的纸在绿色的竹影下就会像是个碧玉般地透著光。是啊!原来是这样的光景才有了翠玲珑这三个字,但更令人好奇的是先有这个“名”,还是先建这个别致的小室,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为之?但无论如何能在这园内阅读著这些巧思,实在舒畅,难怪王澍会一再地探访这些园林。
午后下起了大雨,拙政园去不了了,只好留待下次,但沧浪亭的经历却也能让人玩味颇些时间。翻开王澍的书重读,再看到附图的历代山水画时,已与先前的感受不同,发现这些画中的“人”,通常很小,甚至不存在画中,东方思维的主体,原来如此的宏观,那些没画出来的,才真是别有“洞天”,如果能在那里头躲著,藏着,才是真有“情趣”。
https://www.facebook.com/maydayfenderstone/
作者:
lumandog (鱸鰻狗)
2018-04-08 00:50:00推
作者:
oLynno (琳)
2018-04-08 01:17:00有时间走走蛮好的~但出门没带现金...XD
作者:
riss (天天)
2018-04-08 10:58:00很欣赏石拔工作之余不忘放松 三人文采各有不同挺有意思
作者:
hsuanr (帮你把勇气加满)
2018-04-08 13:08:00想到“弯成一弯的桥梁,倒映在这湖面上” :)
作者: merk0810 (mike) 2018-04-08 19:36:00
这几篇很像在读老残游记,但是"司机"一词立马回到现代...
作者:
sallyke (拥抱‧生命)
2018-04-08 23:32:00看完石头的分享,想起前赤璧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呐,不过百年岁月。当年的谈笑风生,仅在后人的想像中流转。
作者:
prophage (å—œèŒé«”)
2018-04-09 01:38:00推
作者: ripplet (沙沙) 2018-04-09 09:35:00
推
他们这么忙~对时间的流逝感更加的有心得吧~转眼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