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AAAAAAAA 看板]
大河人生》绝美牡丹亭 写就游园惊梦
【联合报╱记者 王盛弘】 2009.05.03 03:53 am
白先勇近年为了昆曲四处奔走,昆曲界称他作“白将军”,白先勇则自命为“昆曲义工”
,致力推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文化遗产的昆曲。在青春版《牡丹亭》 之后,
《玉簪记》去年底在苏州首演,今年五月下旬即将来台,接受台湾“第一流观众”的鉴赏
白先勇说,最早与昆曲结缘,是一九四五年上海,在美琪戏院听了梅兰芳唱的戏。
抗战时,梅兰芳因不愿为日本人唱戏而避居香港,八年未登台,怕京剧高音一时拉不上去
,加上他的琴师不在上海,昆曲大师俞振飞遂建议梅兰芳搭配第一流笛师,改唱曲调较低
的昆曲。
梅兰芳即将连唱四天的消息,轰动上海,黑市喊到一张票要价一根金条。有人送了几张
票到白公馆,白先勇便随着母亲去听戏。那日梅兰芳唱的是《游园惊梦》,白先勇说:
“如果换了他唱别的呢,那我这一生就跟《牡丹亭》无关了,结不上缘了。”尤其
〈皂罗袍〉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
谁家院”,让他倾倒,“我小时候,小家伙,大概是一个过分敏感的小孩子”,便把这
“美到极点就有一种凄凉味道在里头”的音乐、歌词记上心头了。
初中时,白先勇读《红楼梦》,第廿三回,林黛玉途经梨香院,风中送来几句歌词,
正是〈皂罗袍〉一段,林黛玉一时心旌为之动摇,站不住就坐了下去。白先勇心想:
“林黛玉怎么搞的,听得这样子了,我赶快去找《牡丹亭》回来看。”就这样与
《牡丹亭》二见钟情,《红楼梦》至今仍是他的床头书。
将近卅岁时,白先勇在柏克莱重听梅兰芳《游园惊梦》录音,童少记忆再度浮现。当时,
大陆文革如火如荼,加上昆曲被禁已经十年,白先勇对昆曲前途忧心忡忡,因此写了
经典短篇〈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写了五回才定稿,意识流的熟练使用堪称华文文学典范。小说完成卅年后,
白先勇自评〈游园惊梦〉的真正主角其实是南京,表现的意境则为《台北人》卷首,
刘禹锡的那首〈乌衣巷〉,这也是全书主旋律,一整个动荡不安大时代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