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重权专栏】《鱿鱼游戏》引发的联想
http://chinese.joins.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103145
小时候我们玩过无数种游戏,童年游戏的种类几乎可以与奥运会相媲美。鱿鱼游戏、捉迷
藏、万岁国旗、藏猫猫、一二三木头人、斗鸡、骑马、打嘎、弹珠、掷飞石、跳房子、摔
画片、转陀螺、抓石子、翻花绳等等,都是这代人小时候玩过的童年游戏。可是,如此缤
纷多彩的童年游戏如今都去了哪里呢?
“游戏的人(Homo ludens)”
学者们一直在研究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各种固有特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包括“拥有智
慧”(Homo sapiens,智慧人)和“会制造工具”(Homo Faber,工匠人)。有趣的是,荷兰
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则从“游戏”中寻找人类的特征,认为人类从根本上是“游戏的人
(Homo ludens)”。
人生成为一场游戏
《鱿鱼游戏》引发全球热烈反响是因为聚焦真实生活而非虚构幻想
”鱿鱼游戏“正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
赫伊津哈认为,人类文明本身就是一场游戏,人类正是在游戏中不断成长。历史上人类的
劳动总是伴随着舞蹈和歌曲,人类共同体的生活也离不开各种庆典和祭祀活动,就连学问
都来源于贤人群体的猜谜游戏,战争也像体育运动一样遵守绅士规则进行。在由检察官和
律师进行的审判活动中,至今还存在浓厚的游戏痕迹。
然而,进入近代社会之后,情况开始发生改变。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将过去“游戏的人”变
成了“思考的人”。加尔文认为职业是神的旨意,将游戏视为怠慢神的旨意的一种罪恶。
这种“职业神赋说”影响到世俗社会,便催生了没有游戏精神、只专心于工作的“公司人
”。
近代以来,人类对待生活的态度变得认真起来,大人不再置身游戏,游戏成了孩童的专属
物。而到了当下社会,连孩子也难以再肆意游戏,家长们从孩子年幼时就要求孩子为成年
进入社会作准备,孩子们不再和朋友们一起玩耍,而是和同伴们在考试成绩上展开生存竞
争。
笔者童年玩儿过一个叫做“跳鱿鱼”的游戏,在画定的游戏空间中,游戏者需要遵从与现
实世界不同的规则。比如在通过鱿鱼头尾中间的狭窄区段之前,游戏者不能用两只脚走路
,只能单脚跳动。这种在游戏中需要遵从与现实世界不同规则的空间被叫做“魔术圈”。
原本已经远离成年人的世界、只在儿童的游戏中茍延残喘的“魔术圈”如今正强势覆活。
数字革命把我们的人生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游戏,在学校使用游戏学习,在企业使用游戏提
高经营和生产效率,人类进入了“游戏化”的时代。
一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与游戏元素结合起来。教育变成“教育娱乐”、政治变成“政治娱
乐”、信息工程变成“信息娱乐”,就连新闻行业也失去了以前认真的作风,开始朝着内
容产业靠拢,甚至变成某种性质的娱乐产业。因为读者和观众在判断报道的价值时,更多
关注“趣味性”,而不是报道的“真实性”。
不久前,韩国国民之力党党首李俊锡曾以“讨论赛”的形式,按照生存游戏的规则选拔发
言人。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到韩国二三十岁年轻人特有的“政治游戏化”意识。老一代政治
人也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加入这场“游戏化”浪潮,但由于观念跟不上,游戏的方式也显得
颇为老套。几天前,前任仁川市长安相洙还曾拿着“雷神之锤”参加总统候选人讨论。
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
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产业资本主义正快速进化为“游戏资本主义(ludo-capitalism)”
。卡尔·马克思很早就曾预言,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变成一种游戏”。他对
共产主义乌托邦的预言却在今日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变成现实,还有比这更讽刺的事情吗?
然而,人生的游戏化并不想马克思预言的那样充满乌托邦的色彩。网飞(Netflix)原创电
视剧《鱿鱼游戏》唤醒了我们对消失已久的各种游戏的记忆,但这些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体
验不仅并不美好,反而近似于噩梦。在游戏资本主义社会,人生可能真的会变成一场游戏
,而且这场游戏和真实的人生一样恐怖可怕。
那麽,为什么只有《鱿鱼游戏》能够在全球空前风靡呢?我想应该是因为在其他影视作品
中难得一见的现实主义元素。《鱿鱼游戏》让人们看到了真实而非虚幻的人生。也就是说
,我们的人生已经被困在游戏的“魔法圈”中。
马克思憧憬的“劳动游戏化”在我们社会中变成了“反乌托邦”的概念。在这里,人生成
为一场游戏,人们赌上生命以求赢得奖励。《鱿鱼游戏》的影响力之所以能够超越韩国,
在全世界引起热烈反响,说明类似的情况在全球各地都正上演,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http://chinese.joi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