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认同行销喊过头的反效果

楼主: tsim (山猴大王吼噜噜)   2016-11-20 01:05:49
这是我下班后自己阅读的消费心理学论文
跟各位行销人一起分享~
建议在部落格上面阅读,排版比较好阅读:
http://monkeyinsight.blogspot.tw/2016/11/identity-marketing.html
经营品牌一定会讲的就是品牌定位和消费者认同。行销研究也证实
品牌定位明确,就能吸引认同这个定位的消费者。一个经典的例子
是Mac大战PC的广告。讲了自己的定位,同时还帮竞争对手定位。
问题是,当你订下品牌定位,例如环保爱地球,卖产品的时候文案
可能有两种写法:
(1) 环保消费者的好选择。
(2) 环保消费者的唯一选择。
你会选哪一个?哪一个比较有效转换成实际购买行为?
这是美国几间商学院的学者Bhattacharjee, Berger, & Menon在2014年
发表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的研究。他们发现一件奇妙的事:
在实务操作时,行销人撰写文案的力道常常会很重,如上面的第(2)号。
反正认同我的理念就是来买我的产品就对了!但身为消费者的自身经
验又觉得怪怪的,看到这类广告文案心中可能会想:“你谁啊?凭什
么当我的唯一选择?”所以进行一连串实验了解背后缘由。
他们其实想证明,人们虽然追求认同感,但还是希望掌握行为的主动
权,又称need for agency。当你的品牌宣称是他的唯一选择时,等于
限制住他的主动权,导致他宁可放弃你所提供的认同感。
其实这是经典心理学问题:人需要在个人主动权和归属认同感之间取
得平衡。
Bhattacharjee等人在实验中把文案分成三类:
(1) Identity-referencing,只是提到一个品牌如何满足某种认同,
如最上方例子的第(1)句。
(2) Identity-defining,告诉消费者表达某种认同的方法就是要购
买某个产品,如最上方例子的第(2)句。
(3) Non-identity,没有诉诸价值认同,如“消费者的好选择”。
他们首先操弄受试者对环保的认同感(一组人引发环保认同,一组人
没有),然后随机安排读到上述三类文案的其中一类,最后询问购买
此产品的可能性。
结果发现,identity-referencing文案最能有效吸引消费者购买,反而
identity-defining造成反效果,消费者购买意愿甚至比non-identity
文案还低。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就是因为identity-defining的文案拉
低了消费者的主动性,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
不过这个现象也不是那么绝对,你要了解你的消费族群。如果他们很
重视自我掌控主动性,identity-defining的文案才会造成反效果。如
果他们唯命是从,不在乎自我主动性,则(1) (2)两类的文案效果差异
不大。
另一种例外状况是,消费者如果对自己的认同不是很确定,会比较愿
意让广告文案影响自己的选择,identity-defining文案提供指导性的
作用,更能让他们购物欲望整个生火。反之,如果消费者对自己的认
同很清楚,不必借由identity-defining文宣辅助,他反而看到这种文
案风格就倒弹。
简言之,操作认同行销时,如果你的TA认同明确、自主意识强,你的
文案尽量用温和一点的identity-referencing风格。如果你的TA认同
不明确,又不追求主动性,你就可以采用强势一点的identity-defining
风格文案。
重点又回到“了解你的消费者”。可惜现实状况是:三类文案中,将
近一半的行销人喜欢强势的identity-defining风格。所以当你拿着文
案跟老板讨论时,他很可能会叫你选(2),因为他相信(2)才能有效提
高购买意愿。但你现在可以跟他说“不一定”了。
作者: bread10x (開心就好)   2016-11-22 15:36:00
推推!
作者: pirates011 (Panda)   2016-11-23 00:38:00
推~ 谢谢分享
作者: littlekerry (littlekerry)   2016-11-26 15:44: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