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的冷知识 不过是我复制来的

楼主: Wardyal (Wardyal)   2025-11-20 16:28:28
我知道你们可能看到我复制过来的文
都会觉得很白痴
直接刷掉
但是这个冷知识 我真的长姿势了
“为什么Windows系统是从C槽开始?”这是有趣的话题!
“因为还有A槽与B槽。”
能这样回答代表有年纪了啊!
这让我想到之前在某一次大学部课程,我问大学生少年仔,你们真的知道:
→ 这个图示为什么是储存吗?
还真的很多人不知道…
还有以下这些图示:
资料夹
垃圾桶
设定
电话听筒
✉ 邮件
附件
放大镜
这些图示的设计,在接口设计领域被称为 “拟物化设计”。“拟物化”的核心目的,是藉
由模仿实体世界物件的外观和感受,来降低使用者学习新接口的认知门槛。在个人电脑和智
慧型手机刚普及的年代,这项策略至关重要。
(通话) : 一个老式电话听筒。绝大多数学生没用过,但他们知道这代表“通话”。
(设定):机械齿轮。代表系统的内部运作,但现代电子设备里早已没有这种齿轮。
(附件) :一根回纹针。在数位世界里,它用来“夹住”一个档案到另一封邮件上。
✉ (邮件):一个实体信封。它代表的“电子邮件”在物理上根本不存在。
对多数 20 出头的大学生来说,这些图示“理所当然”,可是真正对应到的“实体经验”,
他们很多是没有的。在2000年后出生的“数位原住民”他们的人生中根本从未实际接触过软
碟!
回到 ,对我们(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而言, 符号 代表实体(软碟),而实体
代表动作(储存)。对“少年仔”而言, 符号 直接代表动作(储存)。这个图示已
不再需要依赖原始的物理隐喻,符号本身已经成为了“储存”这个动作的同义词。它从一个
“隐喻”转变为一个纯粹的“象征”。
又例如 ,很多学生拿手机打电话,其实没有用过那种“实体话机加听筒”的电话,更不
用说挂电话时把听筒“啪”地扣回去的那个手感。可是今天你在通讯软件上看到红色电话图
示,直觉就知道:“这是结束通话”。
还有,“桌面上有个资料夹 ,然后你把档案 拖进资料夹”这样的设计其实是设计
师提供一个接口假装给你一张桌子与一个夹子,让你在电脑接口上模拟实体世界的行动。
我告诉学生,若把作业系统的接口、手机 App 的图示当成“展览”,你会发现有一个怀旧
专区:
、 、 、 、✉、 ,这些是办公室、邮政系统、座机电话、桌上型电脑
曾经统治我们生活的那个世界。
这些,都是接口设计者借用上一代的物件当比喻,下一代的使用者只吸收“功能意思”,对
这些物件本身早已毫无怀旧情感。
对我来说这是很好用于解释“路径依赖”与“技术锁定”的实例!
C 槽就是一个很好讲解“为什么有些旧设计拿不掉”的例子,事实上,很多企业系统、流程
命名,也是这样一路被沿用下来,到后来没人记得当初为什么这样设计,只剩下一句:“反
正一直都是这样做。”
新世代的接口设计师正在改变这些拟物化设计。例如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或 Appl
e 在 iOS 7 之后的风格,就是 “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 。因为设计者认为现代人
早已熟悉与“触控萤幕”互动的方式,就不再需要“拟物化”的阴影、材质或纹理来“暗示
”使用者“这是一个可以按的按钮”,可以移除所有装饰,回归最核心的功能,让接口更简
洁、加载更快。
最后,当我们在笑自己“一看就知道 A 槽、B 槽、软碟是什么”很有年纪的同时,其实也
可以回头问一个问题:
“等到我们的学生变成中年人时,他们会被哪一个图示出卖年纪?”
你觉得呢?
作者: WindowDragon (贴贴)   2025-11-20 16:30:00
这去查一下不就知道了 屌哥你英文从C开始数喔
楼主: Wardyal (Wardyal)   2025-11-20 16:31:00
就没想过这问题
作者: kitune (狐)   2025-11-20 16:31:00
你还是贴条漫就好
作者: KanaCoco (天龙贴贴)   2025-11-20 16:31:00
所以A槽和B槽在哪
作者: WindowDragon (贴贴)   2025-11-20 16:32:00
在回忆里
楼主: Wardyal (Wardyal)   2025-11-20 16:33:00
被排泄掉了 除非你有软碟或是啥的
作者: SecondRun (雨夜琴声)   2025-11-20 16:34:00
连卤肉肉都比这篇文有料
作者: dear133 (miya52)   2025-11-20 16:47:00
想到当时刚有电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