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16V (Manners maketh man.)
2025-11-20 08:00:31吁台湾重估核电 德国在台协会:德国在俄乌战争除役核电厂是错误
台湾人间鱼诗社文创协会今(19)日举办“能源独立与国家韧性论坛”,邀请德国在台协会处长狄嘉信(Karsten Tietz)、美国保卫民主基金会(FDD)高级研究员蒙哥马利(Mark Montgomery)等谈论台湾能源安全及韧性。狄嘉信表示,德国当时在俄乌战争关闭最后的核电厂事后来看是错误决定,呼吁台湾为了维持能源韧性,应该考虑核电选项。
.
此次活动由台湾人间鱼诗社文创协会主办,邀请狄嘉信、蒙哥马利、德国核能科技协会理事长汤马士赛波特(Thomas Seipolt)、前雷神公司台湾区总经理、前美国国防部官员胡振东(Tony Hu)出席,并由前总统府发言人Kolas Yotaka主持。
狄嘉信回顾,德国一直以来都致力在2045年达到碳中和,在2023年德国有一半能源来自再生能源,并目标在2030年达到80%、2035年达到100%。当然德国也可以仰赖核能达到碳中和,但当时考量到车诺比、福岛等核电意外,德国政府认为并不是一个长期安全选项。
而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时,能源不仅仅是减碳、气候问题,更是国家安全问题,当时德国相当仰赖俄罗斯化石燃料,因支持乌克兰被断供后,积极寻找
像是其他国家进口替代化石燃料来源,却也因此支付高额代价。
进入2023年,德国政府早在10年前就规划要在该年除役最后3座核电厂,进入非核家园,但当时面临俄乌战争,许多人争辩是否应该要如预期除役,还是继续维持运转,最终他们决定按照原计画执行,并用燃气及燃油来替代核电。
如今,他表示,许多德国人都认为核电除役是错误政策,至少有80%的德国政治人物也认为在俄乌战争关闭核电厂是错误,因为这造成了德国有史以来最大能源危机。
他总结,长期来讲,德国没有人会认为应该兴建新的核电厂,也没有要重启核能,但以德国的教训给台湾的衷心建议是,“如果你只能用化石燃料取代核电,那聪明的作法应该是维持核电,但如果你能用绿电取代,那么核电除役才是好的作法。”
汤马士赛波特也补充,核电应该可以做为连结火力及绿电之间的桥接能源,但现今状况是德国必须要仰赖燃煤电厂来稳定电网。
对于台湾是否有立即被中国围堵封锁的危险,蒙哥马利透过影片说明,中国直接采取战争行为入侵台湾,或是完全围堵台湾的可能性较低,毕竟美国与台湾仍有许多经济合作。
然而,他认为,中国已经透过外交、经济、行政,搭配数位战争手段来干预台湾社会,“但对于中国是否会加大力道,很遗憾,我个人觉得可能性很大。”
谈到台湾能源韧性,蒙哥马利表示,台湾有95%能源来自国外进口,其中一半是天然气,来自美国、澳洲及卡达等国,中国如果透过封锁关键区域,或是以外交、经济手段影响中东国家,以台湾1年约有350艘输气船,假如中国挡下15至20艘,那么台湾就会陷入能源危机。
胡振东也提到,中国频频对台湾实施“超限战”(The Unrestricted War),透过非战争手段弱化台湾国防。但他不认为中国会采取完全封锁,毕竟中国封锁之后就会面临国际压力,但是台湾也必须要极力提升自己的能源安全存量,以及接受外援的设施准备,抗衡可能面临的封锁。
对于德国认为,如果无法用绿电取代核电,就不应该先关闭核电厂,但是台湾如今绿电发展牛步、再加上能源政策在台湾高度政治化,在野党又敌视绿电政策,而台湾又已关闭核电,台湾如何具备能源韧性?
狄嘉信回应,台湾执政跟在野党或许很达到能源共识,但是以德国为例,无论你是极力推动再生能源,认为核能是一大危机,或是认为气候变迁是假议题,应该要全部投入核能,不发展绿电,唯一的共通点就是高度仰赖进口化石燃料是最糟方案,台湾政党们应该朝向这个共识点协商,打造绿电、核电共存的环境。
另外,赖清德政府正在评估核电重启可能性,对于海外核电重启时程约多久,是否可能赶上大家认为最危险的2027年?
汤马士赛波特表示,德国曾经预估如果最新机组至少需要1年时间,如果只是机组解联且维护良好,没有理由不能几个月内重启,但也强调现阶段必须要考量国际供应链是否顺畅,毕竟全球都在兴建核电厂。
至于能源韧性,核电如果可以回归电网将对于能源韧性有一定帮助,如果有足够燃料,发电10年都不会有问题,并认为敌人应只会选择攻击台湾电网,而非核电厂,毕竟那会被认为是战争罪,“接近向台湾丢下原子弹,任何人有正常思考的人都不会这样考虑。”
https://www.nownews.com/amp/news/675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