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朱元璋洪武年间
身份:太医
剧情:医治马皇后、朱标、朱雄英
洪武医圣录
我叫李无极,前世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医世家传人,专攻针灸与本草。一场车祸后,我睁开眼
,发现自己变成了洪武十五年(1382年)大明应天府的一名小太医,名叫李无极,年仅二十
五岁。原主因医术平平,屡次诊脉失误,被同僚排挤,险些丢了饭碗。我保留了前世的记忆
与医术,决心在这乱世中活出名堂,甚至改写历史。
第一章:初入太医院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重,宫中人心惶惶。马皇后身患“气滞血瘀”之症,伴随咳嗽、胸闷
、食欲不振,御医们束手无策,只会开些人参、黄芪的补药,却不知病根在肝郁脾虚。我被
分到太医院伺候,负责煎药,地位低微。
一日,太医院判胡濙召集众御医,怒斥道:“娘娘病势日重,尔等无能,岂不愧对圣恩?”
众人噤若寒蝉。我趁机上前,禀道:“大人,学生以为娘娘之病,非单纯虚症,乃肝气郁结
,血脉不畅,当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胡濙冷笑:“你一介小太医,竟敢妄言?若有方子,拿来试试!”
我心知这是机会,写下药方:柴胡10g、当归12g、川芎8g、白芍15g、香附10g、茯苓12g、
薄荷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辅以针灸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
胡濙半信半疑,命我试药。三日后,马皇后胸闷减轻,咳嗽好转,食欲渐开。朱元璋亲自召
见我,问道:“汝何许人也?竟有此奇效?”
我跪奏:“臣李无极,世居江南,略通医术,愿为陛下与娘娘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龙颜大悦,封我为太医院丞,专责马皇后病情。
第二章:救治太子
马皇后病势渐稳,我却听闻太子朱标病倒。朱标身患“心脾两虚”之症,伴随心悸、失眠、
体倦乏力。御医们诊为“心火过旺”,开清热泻火之剂,却让朱标日渐虚弱。
我请命为太子诊脉,脉象沉细,舌淡苔白,分明是气血不足。我开出方子:党参15g、黄芪2
0g、白术10g、当归12g、茯苓12g、酸枣仁15g、远志10g、龙眼肉10g、甘草6g,另以归脾汤
加减,配合针灸神门、内关、心俞穴。
朱标服药七剂,精神渐复,夜能安眠。朱元璋大喜,赏我黄金百两,命我兼管太子与皇长孙
朱雄英的起居饮食。
第三章:皇长孙的危机
朱雄英,年仅八岁,却因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时常发热、咳嗽,御医诊为“肺虚痰热”,
用药不效。我诊脉后,发现他乃“脾肺两虚,痰湿内阻”,若不调理,恐难长寿。
我开方:太子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2g、陈皮8g、半夏9g、甘草6g、黄芩10g、桑白皮10
g,另以推拿调理脾胃,针灸肺俞、脾俞、太渊穴。同时嘱咐宫人每日为雄英熬制山药粥,
补脾益肺。
一月后,朱雄英气色红润,咳嗽全消,活蹦乱跳。朱标抱着雄英,对我说:“李太医,若无
你,孤与皇儿恐难见今日!”
第四章:宫闱血影
洪武十六年春,应天府桃花盛开,宫中却暗潮汹涌。
马皇后病愈,太子朱标复健,皇长孙朱雄英活泼如常。三条“龙脉”同时康复,震动了整个
太医院,也惊动了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一、暗箭初现
我升任太医院使后,获准独立开药房,名“无极堂”。每日清晨,我亲自为马皇后、朱标、
朱雄英把脉,午后整理病案,夜里研读《黄帝内经》与《本草纲目》。
一日,我在药房煎药,忽闻“咚”一声——药罐盖被掀翻,一股淡淡苦杏仁味飘出。我急掐
人中,撬开药童小福子的嘴,吐出半口黑渣——砒霜。
“谁让你加的苦杏仁?”我厉声问。
小福子抖如筛糠:“是……是胡大人(胡濙)说,娘娘咳嗽未愈,需加北杏仁五分……”
我冷笑。北杏仁去皮生用才止咳,带皮炒用则生毒;五分?足以毒杀一头牛。
我当即封存药渣,连夜进宫禀报朱元璋。
二、锦衣夜探
翌日寅时,锦衣卫百户毛骧带人冲入太医院,拿下胡濙与三名药房吏。我被召至奉天殿,朱
元璋龙案上摆着一包白粉。
“李无极,朕问你,这可是汝药房之物?”
我跪地叩首:“启奏陛下,此乃胡濙私藏砒霜,臣已查明,药房进药簿载明:‘洪武十六年
二月廿三,胡判取北杏仁一两,无出库记录’。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无极堂从未购砒霜。
”
朱元璋目光如刀,扫向胡濙。胡濙竟咬破舌尖,喷血怒吼:“李无极妖言惑众!他用柴胡、
薄荷疏肝,实则泻娘娘真气!老臣为护龙体,才出此下策!”
殿内哗然。朱元璋拍案:“好一个‘下策’!来人,拖出去——杖六十,发云南充军!”
三、第二波暗杀
胡濙案了结,我以为风波平息。谁知三日后,太子朱标夜半心悸复发,口吐白沫,脉象乍数
乍停。我急用金针刺内关、膻中、人中,再灌生脉饮加麝香,才救回一命。
我在朱标呕吐物中发现细微银屑——银针试毒法无效,说明毒物非寻常砒汞。我以现代化验
思路,用硫酸铜试纸(我私下以铜屑、浓醋自制),试纸瞬间变蓝——乌头碱!
乌头碱藏于何处?
我连夜排查太子饮食,终在御膳房送来的桂花鸭中,发现鸭皮缝合处夹着一根极细的竹管,
内藏乌头粉末。竹管外壁刻着极细的“晋”字。
晋王朱——朱元璋第五子,封地在太原,素有“北平第二”的野心。
四、马皇后的试探
马皇后病床前召我,声音虚弱却坚定:“李太医,哀家知你忠心。但皇长孙年幼,太子仁厚
,陛下……性情多疑。你可有法子,让这宫中少些刀光?”
我沉吟片刻,开出一张“安神香方”:
沉香3g、龙脑冰片0.5g、檀香5g、合欢皮10g、夜交藤15g
每日焚烧于太子东宫与坤宁宫,香气能安神定志,同时掩盖可能的毒气。
更关键的是——我将朱砂换成雄黄粉,遇乌头碱会产生刺鼻硫味,提前示警。
五、奉天殿对质
我将桂花鸭、竹管、试毒纸一并呈给朱元璋,并附上《毒物辨识图谱》(我连夜手绘,标注
乌头、鹤顶红、断肠草等十余种毒物)。
朱元璋看完,沉默良久,忽问:“若朕要你查出幕后之人,你敢不敢?”
我叩首:“臣愿以医者仁心,查明真相。但求陛下——若涉亲王,勿伤无辜。”
朱元璋冷笑:“朕自有分寸。”
三日后,锦衣卫在晋王妃的陪嫁丫鬟房中,搜出乌头原株与密信,信中写道:
“标哥儿若崩,雄英幼弱,北平可图。”
落款:燕
六、血染紫禁
朱元璋震怒,却未即刻处置朱(燕王朱棣)。他深知,若公开处死亲王,恐动摇国本。
最终,晋王朱被“赐死”于封地,官方称“暴疾”。其妃丫鬟皆沉渊塘。
我被召至乾清宫,朱元璋递来一柄金柄小刀:“李无极,朕赐你‘尚药刀’,日后遇毒,可
先斩后奏。”
我跪受,却在刀鞘内发现一行小字:
“护标,护英,护大明。”
七、尾声:无极堂的暗号
从此,凡无极堂药包,均以红线绑之,内藏一粒朱砂丸。若遇毒,朱砂变黑,立即停服。
宫中流传一句暗语:
“红线朱砂,医圣护龙。”
而我,每夜在药房灯下,写下《无极医录‧毒篇》,第一句便是:
“医者,救人亦杀人;毒者,杀人亦救世。存乎一心。”
尾声
我留在太医院,继续悬壶济世,传下《无极医录》,记录针灸、本草与诊病心得。后人称我
为“洪武医圣”,却不知我内心最大的遗憾——未能让这对父子、祖孙真正安享天伦。
若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愿用尽所学,守护这盛世长安。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