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eopika (李奥纳多皮卡皮丘)
2025-09-07 12:05:27“原本每月6000日圆的修缮积立金竟暴增3倍”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VnAUUhTT/
居住在大型公寓的A先生,对于突如其来的维持费暴涨感到愤怒,并批评当初房地产开发商
在销售时,刻意将维持费设定得过低的手法。然而,这次涨价被解释为“为了未来”的合理
举措,考量到通膨与人力成本上升,也可以说是明智的决定。另一方面,反对增加支出的外
国人屋主、以及故意拖欠管理费的案例也逐渐增加,实际上,公寓的管理正变得愈来愈难以
在住户间达成共识。
修缮积立金突然暴增3倍的“异常状况”,生活被迫改变
“修缮积立金一下子涨了一万多日圆,真是晴天霹雳。买房的时候完全没听说过这种事,感
觉被骗了!”
住在埼玉县さいたま市一栋大型公寓的40多岁男性A先生语带颤抖。原本每月仅约6000日圆
的修缮积立金,突然大幅调涨至约3倍。
虽然在住户大会上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在管理委员会“为了未来”的主张下,最终仍以多
数赞成通过。
这栋A先生4年前购入的公寓,户数超过1000户,距离车站与公园也很近。最吸引人的是,公
共空间设备极其完善,不仅有住户专用的咖啡厅休息室、派对厅、儿童游戏室,甚至还有远
端工作空间。
价格设定让单薪家庭也能负担得起,却享有媲美东京都内豪华塔式公寓的设施,因此A先生
原本对生活十分满意。
然而,随着修缮积立金暴增3倍的“异常状况”发生,A先生的生活彻底被打乱。
“因为房贷利率上升,每月开销比刚买房时增加了快2万日圆。再加上物价高涨,只能把公
司午餐改成自己带便当省钱了。”A先生语气低落地说。
公寓住户头痛的维持费
与独栋住宅不同,公寓除了自己的房间以外,其他空间都是所有住户共同拥有,维护费用必
须由大家分摊。
管理费与修缮积立金这些每月支出,住户无法自行控制。电梯、自动门,以及A先生很喜欢
的大型公寓独有的豪华公共设施、礼宾服务,都是推高维持费的原因。
为了让月费看起来便宜,常见“低设定”手法
A先生不满的正是房地产开发商的操作。新建公寓在销售时,开发商往往会刻意把管理费、
修缮积立金设定得很低,好让月费看起来负担不大。
事后调查发现,虽然是家庭型房屋,但修缮积立金仅6000日圆左右,在周边公寓中属于异常
偏低。A先生愤慨表示:“当初销售人员还特别强调,这间公寓的维持成本很低。”
然而,专家却认为这次涨价反而是管理委员会的明智判断。在人力不足、通膨持续的情况下
,维持费用只会上升、不会下降,这在房地产业界是常识。
尤其是修缮积立金,要负担大型公共设施的维护,初期设定明显不足,未来调涨本来就是预
设情境,这次调整其实也在合理范围内。
投资客型外国屋主的存在
不过,一般住户很难理解修缮计画的专业性与必要性。A先生担心的是转售价值下降:“维
持费一旦提高,会不会导致中古市场上的价格卖不高?”
实际上,能确实收取管理费并累积修缮基金的物件,在二手市场上的评价反而更高,这是长
期来看的事实。但对于不懂专业的一般住户来说,短期支出的增加才是直接感受到的负担。
尤其是公寓建筑年限尚浅时,住户往往难以察觉劣化问题,因此优先考虑眼前支出的人并不
少。A先生的抱怨,也不能完全被视为外行人的牢骚。
随着更多人对维持费上涨感到反感,问题正逐渐浮现。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投资目的的外
国屋主。
在湾岸某塔式公寓,几年前曾爆发“事件”:为了阻止管理费增加,许多中国籍住户集体投
下反对票。虽然最终仍以多数赞成通过,但这件事揭露了大型公寓内住户背景各异、难以达
成共识的现实。
在中国本土,并没有像日本公寓“修缮积立金”这样的概念,通常是购屋时一次付清,之后
再依需要支出。因此,来自这样环境的投资者,认为“越便宜越好”是自然的想法。
他们本来就不是以长期居住为目的,大多考虑几年后卖掉房子,与其在意20、30年后的资产
价值,不如眼前少付一些维持费更合理。
近年,中国经济下行,加上习近平政权的强硬政策,许多富裕阶层将资金转移到东京房地产
,这已是公开的事实。他们多半将东京不动产视为投资标的,等价格上涨后出售套利。随着
中国人屋主增加,未来反对维持费调涨的势力可能进一步扩大。
住户善意支撑的制度,一旦被“钻漏洞”…
目前,日本公寓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住户的善意,但若这套制度被恶意利用,将埋下未
来隐患。
除了反对涨价,更恶劣的情况是——干脆不缴管理费与修缮积立金。
一名东京都港区塔式公寓的理事透露:“有中国籍投资屋主故意不在帐户存钱,长期拖欠管
理费与修缮积立金,造成严重问题。”
这栋公寓因能俯瞰东京铁塔而受中国人喜爱,公共空间常听到中文。虽然房价高昂(家庭型
至少2亿5000万日圆以上),但住户通讯刊物上几乎每月都刊登“长期欠缴管理费对策”,
可见困扰之深。
甚至有投资客恶意多年不缴,等到累积金额庞大后直接卖屋“跑路”。每月欠几万日圆看似
不多,但几年下来动辄数百万。
在湾岸另一栋塔式公寓,甚至有外国法人长达5年不缴管理费,最后累积包括利息与违约金
在内超过1000万日圆,诉诸法院解决。
管理崩坏的“定时炸弹”
若反对维持费上涨的住户成为多数,加上长期欠缴者增加,公寓管理势必恶化。
特别是大型公寓,公共设施越豪华,脏乱与老化就越显眼。管理与修缮需要全体住户的共同
意识,但规模越大,越难凝聚共识。
事实上,已有指摘指出,人力与工程成本上升速度已超出管理组合的原先预估。实例包括:
原本应该全天驻点的礼宾人员,因成本压力缩减为半日勤务,导致服务品质明显下降。
虽然A先生对修缮积立金涨价满腹牢骚,但其实他能住在管理体制健全的公寓,某种程度上
算是幸运。再加上这栋位于郊区,投资客比例少,更容易形成住户共识。
相对地,像湾岸、港区这些外国与投资型住户比例高的公寓,就没有保证能长期维持良好管
理。随着通膨与房市上涨,若多数人只顾眼前利益,将引爆“管理崩坏”的定时炸弹,也并
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