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urimodo (好吃棉花糖)
2025-07-13 21:09:56【 普发现金?破解国民党骗术 】
国民党强推普发一万元现金,理由是:政府去年税收超征 5283 亿元,普发现金根本不用举
债,而且蔡英文时期也普发现金过,这也是其他国家的做法。
乍听之下好像很有道理,实际上,这绝对是骗术!
将政府财政的“帐面数字”包装成“可支用现金”,让你以为国库有一大笔
闲钱可以花,但事实是:这笔钱早就被编列进其他预算了,根本不是你想花就能花。
第一个误导
以 2023 年为例,主计总处公布的岁入岁出賸余为 3589 亿元,但这是整体结余,并不等于
“随时可以动用的现金”。
根据行政院与财政部的资料,这笔结余中,有大约 1900 多亿元已优先用来还本(偿还旧债
),剩下可调度的资金约为 1641 亿元——远低于国民党提出的一次性发放规模(约 2000
亿元以上)。
更关键的是,这 1641 亿元也不是“闲钱”,而是依照既定预算流程,要支应包含“前瞻基
础建设”、“国防升级”、“产业转型”、“天然灾害准备”等特别预算的来源。
这些项目并非多余,而是政府对未来战略支出所做的配置(预留周转金的概
念)。
第二个误导
就算国库帐上结余再多,如果没有立法院通过新的预算调度或特别条例,这笔钱也动不了。
这就是财政制度中“预算法”与“会计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每一分钱都必须依法配置,
不能随便移用。
因此,当国民党说“不用举债也能发”的时候,事实上他们想做的是:强行通过调度法案,
挪用既有预算或删减既定开支。
这会直接排挤到其他原本规划的项目,特别是对于未来有重大安全风险的领
域(如国防),极为不智。
第三个误导
蔡英文时期的发放现金,是经济危机中的救助措施,不是常态性撒币。
1 2020 年疫情“振兴三倍券”
背景是全球 COVID-19 疫情重创实体经济,尤其是观光、餐饮、零售业。民间消费急冻,企
业营收断崖式下跌,失业人口暴增。
透过“你出1000、政府补2000”的方式设计三倍券,兼顾普及与诱因,也避免纯粹现金领取
后被存起来而无消费效果。
2 2023 年“普发6000元”现金
背景是2022年度出口表现佳,台湾政府单年税收出现超征4500亿元,属于突发性税收盈余。
行政院采取“税收还民”理念,规划其中部分盈余(约1400亿)用来普发现金,其余用于健
保、电价、补助弱势等长期压力项目。
当时朝野立委皆有共识,且财政部明确指出这笔钱“一次性、非经常性”,不适合作为长期
福利政策,仅适用于特定财政景气循环的红利分享。
民进党政府过去发放现金,是有清楚的财政来源、非常时期、一次性目的,
并非作为常态政策推动,更不是为了选票的政治撒币。
第四个误导
其他国家真的都“发钱当常态”吗?错!
以美国为例,疫情期间确实曾普发 1200 美元与 600 美元,但都是由国会通过巨额纾困预
算,有明确财源、也伴随财政赤字警告与利率紧缩政策因应。
若在景气正常或选举期间随意普发现金,将面临金融市场与信用评等的严重挑战,不可能作
为例行操作。
民主国家发钱,从不是“每年来一次”的例行节目。
国民党此刻普发一万元现金的荒谬点:无财源、违反财政纪律、为了救他们自己被
罢免。
现阶段没经济危机,不需要全民补助。台湾失业率创多年新低,内需表现正常,股市站稳两
万点,经济未见急迫下行风险。
若有余裕,应优先用于公共建设、能源转型、国防强化等结构性支出,而非短暂性的全民发
钱,让国家背上长期债务包袱。
行政院早在今年 4 月就说明,去年结转的岁计賸余已用于 4100 亿元的特别预算,包括能
源转型、社会安全、资通安全、国防建设等重大项目。
这些支出关系到台湾的能源韧性、社会稳定、战争风险下的国土安全,并非短视近利的选举
买票可以取代。
台湾正处于国安风险高峰期,还有极端气候的威胁,产业必须朝 AI 化转型,也包括台电老
旧电网需要汰旧换新等,这些都需要大量预算。
这种关键时刻,国民党还在拿你的钱乱撒,用钞票骗你的选票(不同意罢免)。
财政有纪律,国家才有韧性;遇到假讯息与洒币诱惑,更需要全民一起看穿话术,守住台湾
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