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urimodo (好吃棉花糖)
2025-06-28 13:08:14谁怕“杂质”?
—当赖总统话被刻意扭曲,这是场论述战的开始
【他讲的是制度,他们刻意听成情绪攻击】
赖总统说“用选举罢免打掉杂质”,是以铸剑来形容民主政治,但蓝白选择一句话猛打,把
“杂质”硬是翻成“看不起在野党”、“羞辱人民”,甚至直接贴标签成“绿色独裁”。
这其实就是策略。他们知道,当我只要把事情扭转一下,把“你讲制度”变成“你在骂我”
,人民就不会去想制度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这是一种情绪先行的舆论操作,目的就是把原意
消音、让人只记得情绪刺激。
【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他们要让你变成什么】
这波操作的关键,不是赖清德说了什么,而是蓝白红想把他“说成什么”。他们要的不是事
实,而是话语权“定义意图、控制诠释”。
这才是现在政治语言最诡异的地方,发言的人无法决定自己的话怎么被听见,对手可以先准
备好攻击模板,一旦你一开口,他们马上把你塞进默认框架。这不叫对话,这叫“政治消音
术”。
【早就准备好的攻击剧本,不是一时情绪】
很多人以为是蓝白红是临时反应、情绪激动才会这样抹黑,错了。他们对民进党的“发言监
控系统”早就准备好,只要一有话语可以被切割,就立刻启动动员,标语、迷因、短影音一
套一套打出去。
这是精准计算后的反应,不是即兴表演。他们知道怎么引导人民的情绪,怎么把一场关于“
制度程序”的辩论,转成一场关于“人格羞辱”的控诉。这种操作在选战时期,只会愈演愈
烈。
【泛蓝与小草支持者的理智输给了情绪操控】
其实,民主社会原本有理性空间,只是这种空间很脆弱。当你每天被情绪轰炸、断章取义、
标签战刷到没完没了,你很难还能静下来去分辨“杂质”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是国民党舆论战刻意的设计。当情绪占满每一个平台的时候,“思辨”会被视为冷漠,“
讨论”会被视为拖延。于是,谁掌握了情绪,谁就掌握了胜负。
【这是典型舆论战操控的实证例子】
赖总统没有失言,他只是被抢走了说话的权利。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某些人的话越来越难
被真实地理解?为什么每一次说话都像是走在地雷区?
这其实就是台湾的政治文化整体进入“风向掠夺时代”的象征。你可以说话,但你无法保证
你说的话不会被恶意切割、误导、放大操作。这才是真正危险的地方。
【我们要守住的,是对民主政治的信任】
民主社会,不只要有选票,还要有能够被诚实理解的讲话空间。当政客为了操作舆论,连“
杂质”这样的比喻都能变成恶意栽赃羞辱,那不只是谁赢谁输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政治
信任基础在崩解。
如果我们还想好好讨论民主,就不能放任这种操弄。赖总统不是第一个被这样对待的人,也
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杂质
#罢免
#舆论战
#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