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 《jensheng09 (真神九号)》 之铭言:
:
: ※ 引述《Victoryking (猫咪喵喵)》之铭言:
: : https://i.imgur.com/8mAWYR2.jpeg
: : https://i.imgur.com/HIUVQuF.jpeg
: : 我人都麻了
: : 原来还可以用维特根斯坦解直观问题
: : 没有命题形式 但有命题价值
: : 谁家的顶级解题工具
: : 大家都应该去学工科怪人
:
: 可以命题 但命题的同时恒真是吧
:
: 花了好久才看懂
:
: 是说有人争论维根斯坦前后期到底是不是不同流派
:
: 前期 语言的极限即世界的极限
:
: 后期 语言游戏
:
: 我是站他都是同一个流派 只是生命历程不同
:
: 既冲突又和谐 不矛盾
:
: 我感觉争论这个跟掉进哲学迷雾差不多
:
: 绕过去就好了
:
: 我可能错了我可能错了
:
: 我记得他不到20岁就设计并申请螺旋桨专利
:
: 简直是个超人= =
:
我想一下
科赫讨论的是 前命题
前命题的问题意识怎么来的
就是说 正常来说 按照康德的理解
最基础的就是判断 也就是命题的结构
比方说 台北属于中华民国、现在在下雨
这种命题结构具有二值性/可错性
因为命题为真为假看的是 事态是否存有(是否对应现实)
如果台湾被统一 那台北属于中华民国 这个命题就会为假
所以命题就是一个最基础的架构
那有没有比命题更为基础的东西 比方说 前命题结构呢
但前命题结构是什么 那就要把命题结构拆掉来看
台北属于中华民国 这是一个命题 具有可错性
那如果我现在变成说 台北 就没有可错性
就像我说 下雨 我说 太阳 我说 月亮 我说 中国
这个根本不是命题 所以也根本不具有可错性
因为可错性是伴随在判断上面的作为结构
也就是说 台北 属于 中华民国 这个属于的结构附带可错性 而台北跟中华民国没有可错性
如果用一个比较具体的例子的话
就是休谟的体系
休谟说 只有直接感觉到的感觉印象是真的 就是连续的感觉流
这种感觉流就是一种前命题结构
也就是说你眼睛感觉到的那些五颜六色的东西 你感觉到白色的光 感觉到黑色的柜子 感觉
到白色的天花板 这种直接的感觉印象
你直接 直观到 这些 感觉 直接把握到 而不是透过概念中介
甚至你跟直观本身是合为一体的 根本不能分割
这个时候用 “看到” 是不合法的
因为看到已经代表一种 主客分离 我 看到 一个东西
那这样就已经不是前命题结构了
那问题就会继续进一步
我要怎么感觉到我自己 因为我作为一个主体 并不在感觉印象之中
休谟就是卡在这边 所以休谟的主体性理论就死产了
因为感觉印象中根本找不到主体
那是因为前命题结构就是一个主客合一的结构
就是一种 原事态 作为一切事态的事态
主体能够成立的前提就在于跟客体分割
所以元事态/前命题结构 根本没有可错性 是必然为真的
如果原事态为假 那就等于一切事态都是都是假的 所有命题都会为假
如果有前命题结构 那前命题结构必然为真
感觉印象必然为真 否则一切更复杂但是都建立在感觉印象之上的东西皆为假
黑格尔在逻辑学的第一个范畴也是原事态
因为某种程度上 只有原事态够格作为逻辑空间的开端
因为原事态是一切事态的事态 而一切命题都以事态作为基础
原事态为假 一切事态为假 一切命题也会为假
只有原事态能够开启最基础的逻辑空间
但原事态本身必然为真 因为前命题结构不具有可错性
反正他要说的是 直观到的东西因为不是命题结构所以必然为真
大概是这样
维特根斯坦我觉得前后期都很重要
但我觉得前期更重要
因为我已经看到一大堆教授在用维特根斯坦解题
而且会比较方便逻辑思考 不会掉入欧陆哲学经典文字游戏
很多人都是拿维特根斯坦去给死人经典重新建构论证
我觉得重新建构论证的文章 看起来都会特别舒服
然后就会发现以前很多传统解释其实就跟文字游戏没什么差别==
比方说纯有=纯无 传统就是说 纯粹的有 里面什么都没有 看起来跟无没有两样 所以无就出
现了
这根本就在玩文字游戏靠北喔 根本没有论证无这个范畴怎么出来的阿
你不就等于是预先默认了一个无这个范畴吗==
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逻辑推演 只是文字游戏
所以我觉得欧陆哲学分哲化 其实还蛮不错的==
至少这类的文章看着都很爽
重构论证=舒服
我爱分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