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edama ( )
2025-03-27 07:26:00https://udn.com/news/story/6839/8632998
和金庸寒暄5分获出版权 33年卖逾2千万册…王荣文靠这招征服 还要做这事
2025-03-26 14:36 联合新闻网/
今周刊
摄影 萧芃凯
撰文‧陈子萱
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早年藉著独特行销和大胆创举,将金庸小说推向经典不败地位。
2018年金庸去逝后,留下上万本藏书和大量文物,他如何再次发挥创意,让侠客智慧延续
下去?
1985年1月,熙来攘往的香港柏宁酒店,刚结束工作的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拖着
笨重行李和一身疲惫走入大厅,抬头就撞见红极一时的武侠小说名家金庸。
当时,金庸与台湾远景出版公司的合约将至,正在寻觅下一个东家。那年36岁的王荣文,
与金庸只是因工作结识的点头之交,原以为那只是一场平凡的偶遇,没想到寒暄几句后,
大师竟话锋一转,当场递出合作邀约,“你有没有兴趣出版我的小说?”
又惊又喜的王荣文抓住机会,回台湾后以7页稿纸,洋洋洒洒写下打击盗版小说的决心,
附上载明版税的合作备忘录,用专业和诚意让大师点头,拿下出版界梦寐以求的金庸小说
版权。
寒暄五分钟 获逾三十载情谊
远流接手后,以精准的行销策略,推出金庸小说文库版、平装版、典藏版、袖珍版等,打
入不同客群;自1986年出版至今,旗下的金庸作品集销售量,高达近2千万册。其中,典
藏版每册都印有金庸授权的编号,在当时首创“买书增值”的概念。经典化的形象,让金
庸小说至今仍是许多台湾读者书架上的“传家宝”。
“如果那天我没出现在那儿,或许就不会有这33年的合作。”王荣文接受《今周刊》专访
时,谈起柏宁酒店的那场关键五分钟对话,谦虚地将争取到金庸独家版权,归功于“机缘
巧合”。
但在工作多年的伙伴眼中,王荣文能被众多大咖作家指名合作,关键在于他厚道、真挚的
性格,以及独特的创新视野。
早在遇见金庸之前,王荣文创立的远流就已在台湾出版界闯出成绩。成立第一年,远流就
以吴祥辉的小说《拒绝联考的小子》打响名号,写下10万册畅销纪录;接着他又接连与作
家三毛、柏杨、李敖合作出书,在当年辟出市场新路,屡创销售佳绩。
与王荣文共事逾20年的远流总编辑王明雪形容,王荣文有一套“吸星大法”,他最常问作
者:“你现在最想写的是什么?我可以怎么帮你圆梦?”正因为他带给作者的不只是尊重
,还有全方位的照顾,让许多名家被吸引上门。
在出版界闯荡多年,对王荣文而言,与作者交心只是基本功,他向往的最高境界是“出版
人与作家互为贵人”;而大胆创新突破,就是他收服各大作家的奇招之一。
“他是非典型的出版人,不受限纸本的思考,这让他成为出版界的开路先锋。”王明雪观
察,王荣文就像个好奇宝宝,不只有创意点子,更有大胆阔步的行动力。
1997年3月,网络才刚兴起,王荣文就看准数位趋势,在远流架设“金庸茶馆”网站,以
部落格聚集读者,号召天下豪杰聊金庸,最高峰有近十万名会员。
跨入21世纪,他再求创新。2010年,正当华硕、振曜等科技大厂准备推出电子阅读器,远
流就以“金庸机”突围,将金庸15部武侠全集含5千多笔词条的金庸数据库,以及英汉辞
典,都收进六吋的黑白触控萤幕里。
这款“掌上型金庸图书馆”,是唯一由出版公司开发的阅读器,当年在书展轰动一时,推
出后销售额达1千万元。王荣文笑说,“金庸先生不一定喜欢数位阅读,但他很支持我的
电子书实验计画!”
如今76岁的王荣文,仍是对世事好奇的老顽童,现在他最好的朋友是ChatGPT,而近期最
好奇的问题是,“AI与金庸可以激荡出什么火花?”
小说侠客风采 盼以科技重现
原来,2018年金庸去逝后,金庸夫人将大量文物赠与王荣文。在他经营的华山文创园区里
,存放金庸书房1万217册藏书、350组黑胶唱片、146组的文具字画及金庸亲用的40多组家
具。此外,还有金庸逾890万字的作品集,以及与王荣文、远流团队上百封往来的书信。
这些典藏,在今年3月落幕的华山“金庸百岁诞辰特展”已展出一部分,吸引近35万人次
造访;但这还不够,“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创立金庸博物馆。”王荣文兴奋地说。
“假设所有文物都能与AI结合,就能召唤出更多金庸的智慧……,那么金庸就不是过去的
人,而是一个对未来持续有影响力的作家。”王荣文认为,在AI时代,金庸近千万字作品
正是浑然天成的大型数据库,将成为研究养分,甚至形成新的IP(智慧财产权,可供授权
改编)。
“这座博物馆不只是展示历史,更代表现在和未来。”AI金庸博物馆,是王荣文期盼为大
师端出的下一个作品。当新科技注入,这一回,不只小说里的侠客风采能再度跃然纸上,
或许作家的身影也能重现江湖,向世人诉说他的故事。
更多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