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在兵役问题上仇视女性

楼主: s950260 (Frank)   2025-01-30 17:30:09
murmur
.
我认为,男性在兵役问题上仇视女性,这跟斋藤环所说的自我伤害式自恋,以及乌苏拉指出
心理治疗师有时会对性侵受害者感到愤怒,三者共享类似的防卫机制:对于自己或面前的他
者所承受的伤害,由于真正的加害者将自己隐藏起来,所以正当的愤怒以非理性的方式导向
错误的谴责对象——女性/自己/性侵受害者。
.
兵役问题中,显题的是“男性/女性”这个范畴,但前述两者都是国民——可“国家”作为
唯一有权力剥夺他一切主体性,强制丢进军营、打乱他人生节奏、剥夺他与重要他人以及社
会的关系、甚至于逼他上战场送死的部门,在这个争议中却隐身于背景之中。
.
以下谈论的是各种可能的心理过程。
.
我认为在男性身上,兵役的创伤体验在幻象中被充当是对自身性别认同的巩固来防卫,若是
如此,那么兵役就必须以一种受虐狂的方式被享受并独占,但这与不平等所致的报复心理(
由前述机制转火而来)也构成了矛盾,因为女性的出现威胁到将军队视为性别操演仪式的幻
象,这使得男人希望女人被赶走;但倘若女人不能进入军队,那么报复作为一种防卫手段又
无法运作,这威胁着要暴露受国家所强迫服役,以及军旅生活本身所造成的无助感,于是厌
女言论便被动员起来。
.
男性经常不是以“我知道军队很烂,所以我不希望任何人进去”的心态面对女性——相反,
很多男性认为“如果我必须当兵,那妳也必须一起受苦”。我反对这种想法,因为我很难相
信说女人都去当兵之后,在军队之外的地方,女人所受到的那些暴力会因此变少,到头来这
只是让本就艰难者更加艰难。
.
所以,我也反对义务役。义务役使得国家变得无可问责,因为募兵制才能验收国家究竟能够
争取到多少国民之认可,哪怕是一个破烂国家用高薪来收买它的士兵,至少都还遵循市场机
制的制衡,而不至于如义务役那般使人没有退场之自由,成为必定被剥削的韭菜。
.
不过,男性之所以在厌女言论所反映出的幻象场景中,有“既想强制女人进军队,又想把女
人赶出军队”的矛盾,我认为除了“报复心理”和“性别规训”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能使这
一矛盾被统一起来的共同动机——那就是要如何秘密地保住情感依赖,而不为自己所知,以
免威胁到自身的性别认同?
.
换个方式说明。报复心理在幻象中描绘出来的场景,其实是一个“有女人的军队”。我的诠
释是:男性表面上的愤怒乃是伪装,这层伪装所希望隐藏起来的秘密是如此一来,那么军队
就不是一个绝望的地狱,而是有女人能提供他情感依赖的地方——在此,“军队”说到底其
实是客体关系的隐喻。
.
这与想把女人赶出军队分享了同一个动机。倘若男性的同性社交如洁西卡所说,是所有人对
所有人的战争,那么厌女就是一种将女人在幻象中本体论降格,并同时理想化的方式——唯
有当女人是“少于人”的他者,她才不会搅和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残酷战争之中,如此一来
在她身上才能保有男人需要的情感依赖。
.
军旅与外部世界的空间划分,便是为了避免“污染”所调动的分裂。报复心理的幻象就算实
现也必然失败,这就是为何将女人驱逐出军队的论述必须悖论性地作为其补充——因为前者
会使女人被污染而在幻象中失去提供情感依赖的资格。
.
可是,女人是透过分裂而同时被理想化与贬抑,才成为一个被排斥于公领域之外,却必须在
私领域中牺牲奉献、提供情感依赖的他者。对洁西卡而言,女性的受贬抑,与性别表达之两
极化息息相关,这种两极化是早年发展逆境的后果,其主要因素是父职对母职与婴儿情感照
顾的不参与,以及陌生他者关系的缺乏——而实证研究已经证实,两者都既使得母职的压力
过高而失去主体性,又使得婴儿的发展需求受创。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