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是一种很道地的本地土产,像我这样四十岁上下,在台湾土生土长的人对地瓜都不至于
太陌生。小时候,我们是吃地瓜饭长大的。光复不久,民生凋敝,物资缺乏,家家户户把地
瓜刨成地瓜丝(番薯签),晒干以后可以贮存很久。当时的白米还是昂贵的主食,煮饭的时
候,是用白米掺番薯签。环境较好的人家,白米多,地瓜少;多数普通人家,地瓜多,白米
少,一碗饭里,白米稀稀疏疏,地瓜密密麻麻,配些咸鱼、萝卜干,一顿饭也就打发了。晒
干的地瓜签吃起来涩涩的,苦苦的,小孩只知道地瓜签苦涩,不了解生活的苦涩,少有不埋
怨吃地瓜签的。
想不到风水轮流转,昔日粗粝的地瓜今天不但变成台菜馆子上的佳肴,堂而皇之的
列在菜单里,而且价钱并不便宜。有一天,我和几个老同学去吃消夜,嘴里吃着地瓜清粥,
很自然的就谈起地瓜的今昔。叨天之幸,今天大家都有小康的局面,再来咀嚼地瓜的滋味,
不但牵引出一份思古幽情,也平添一份感恩惜福的心情。想想过去吃地瓜,是因为贫乏,今
天吃地瓜,是因为丰厚;过去吃地瓜是苦着脸吃,今天吃地瓜是抱着玩的心情;这样的感觉
,使我们更思源,更不忘本。只有一个同学比较特别,他避地瓜唯恐不及。他的意思是:小
时候吃地瓜吃怕了,现在尽管地瓜已经成了桌上佳肴,他一触及地瓜,以前那些粗糙的回忆
就会再回到心版上,使他神伤。他这么一讲,我们这才注意到,果然他的地瓜清粥,根本就
没有动过。
我于是想到,人都渴望进步的,而砥砺自己进步的动力,用反面的激将或正面的鼓
励都可以殊途同归。同样是吃地瓜的过来人,有人对地瓜感到亲切,因为地瓜可以提醒他来
自贫穷,可以提醒他不要忘了自己是谁,因此而不至于迷失自己。有人对地瓜不愿回首,因
为既已跨过贫穷,就不愿再回到贫穷的回忆里。基本上,这两种人生态度没有孰对孰错之分
,都是因着地瓜而着眼于更美好的未来,而激荡出力量。
其实,只要人人往更富足的路上走,整个社会就会更乐利。我们希望:看到地瓜
而想起贫穷的人,因此立志摆脱贫穷,消除贫穷;看到地瓜而想到富足的人,也能持盈保泰
,更上层楼。愿人人今天都比昨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