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z 是不是美食家?

楼主: EPika (精灵皮卡丘)   2024-01-25 11:31:03
Toyz 是不是美食家?
在一个神秘的平行世界里,有人认为他是。妈的多重宇宙!在我的时空里,这是一个必须骂
脏话的结论。美食评论不是张嘴就喷,网红为了流量什么事都能干,毒舌未必犀利,可能真
是舌头坏了,毒舌未必真诚,更可能是天真无知。
先前我们讨论过什么叫做“坏品味”,与大家复习结论:坏品味指的是欠缺区别好坏的经过
与原因,无视或不在乎标准,却拥有强烈的个人喜好,因此是一种“故意无知”。先把恶意
碰瓷的情况丢一旁,所谓的“故意无知”,就是不读书、没见识,还觉得自己好棒棒。
美食评论固然逃脱不了主观感受,那事关一个人的口味偏好,口味偏好又与成长经历、生活
背景息息相关;然而,客观标准一直都在。没喝过威士忌的人,灌一杯泥煤威士忌后大喊好
辣好苦好臭,这会是值得参考的评论吗?
专业的食评家下判断,必须经过严谨的流程。
《纽约时报》自1960年代起一直设有一位专职的餐厅评论人,建立起美国美食评论的标竿。
以Craig Claiborne为首,这套一甲子的制度是这样的:
1. 餐厅评论人必须匿名用餐。
2. 餐厅评论人必须造访餐厅复数次才能下笔评论(目前是至少三次)。
3. 餐厅评论人可以带人吃饭,通常是为了把单点菜单试完(例如四、五个亲友点三、十道
不重复的餐点)。
4. 四人以内的用餐费用全由报社埋单。
除了流程严谨,下判断也须融合实证与理论,不仅掌握食材与烹调方法,理解餐厅概念与主
厨思想,有时更应指向更大的社会脉动与文化脉络。这不比写影评、艺评、书评、政治评论
来得轻松。
给负评因此是一门艺术。
不是敢骂就超派,权威不是这样来的耶!一个喜欢出口成脏的人,要嘛他无足轻重,言论没
有影响力,要嘛他自以为是,想挖坑给自己跳。
《纽约时报》现任餐厅评论人Pete Wells解释过他做餐厅评论的方法。
他说,身为一个专业的评论工作者,遇见好餐厅时就像挖到宝一样狂喜,然而遇见平庸才是
日常,他一周外出用餐五次却只会写一篇食评。于是,针对不好的餐厅,他采行一种“捉与
放”的策略,并且几乎把坏餐厅都放走,会被他捉回来的必定是有值得这么做的理由:“负
评可能会伤害规模相对小的餐厅事业,如果我要写负评,只有当我认为我的读者可能会因为
对方已经建立的名气而花冤枉钱时。这样的餐厅可能隶属于某位名厨或某个口袋深的餐饮集
团,或其本身的历史与文化重要性已经超越了他所处的社区。”
他曾经严厉批评纽约的米其林三星圣堂“Per Se”,以及地标牛排馆“Peter Luger”,就
是出于这样的思考。
美国第一位因为美食评论而获得普立兹奖的知名作家Jonathan Gold,也曾经解释他做食评
的原则:在他的评论生涯早期,他很享受这种力量,“像是猎人击杀一只水牛”,然而他却
逐渐感到困扰。“如果我写一篇《复仇者联盟》电影的负评,漫威仍会继续存在;但如果我
写一篇餐厅负评,我很可能只是因为自己的美学见解让四十个人失业。”于是他倾向不写那
些他不喜欢的餐厅,而当他非常喜欢一间餐厅,他会确保读者知道。
在美食评论的多重宇宙里,请选择有慈悲心的那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