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EPika (精灵皮卡丘)
2023-11-22 09:10:01【咖啡产区之旅】其实好的“曼特宁”是具有多层次风味的咖啡
https://www.coffeemart.com.tw/blog/5897
你以为“ 曼特宁 ”就只能喝到苦味吗?不然, 曼特宁也有微微酸感
曼特宁 咖啡豆出自亚洲印尼的苏门答腊地区,因此也称作“苏门答腊咖啡豆”,风味非常
之浓郁。在台湾,曼特宁也是许多人接触黑咖啡的起点,这是日本的影响。
曼特宁也是一个分水岭,很多人一喝就怕,以为曼特宁就是苦苦带土味的咖啡,但其实是因
为烘焙没有拿捏以及照顾到细节的关系,真正做得好的曼特宁的苦味要转化成像是巧克力般
的感觉。你如果不会讨厌巧克力,那应该不会太讨厌优秀的曼特宁。
但也因为市面上曼特宁常被做得带苦,才衍生出曼巴这支老派配方。藉著巴西的柔顺去软化
曼特宁的棱角。
真正好的曼特宁咖啡豆遇到懂它特性的烘豆师,是会变得很美妙的!浓浓黑巧克力、甘草与
雪松风味,醇厚烟燻感中透著微微果香,最后被可可般的口感蜂拥冲刷,就像古典乐章一样
。
咖啡市集撰文来和大家介绍经典的好咖啡:曼特宁
曼特宁的起源
“ 曼特宁 ”这个名字跟其他咖啡豆很不一样,他不是产区、地名、港口名,甚至也不是咖
啡品种的名称(像是耶加雪菲或西达摩就是非洲的一个产区名)。这个名字只不过是印尼曼
代宁(Mandheling)民族的音误。为什么这支民族会跟咖啡扯上关系呢?其实背后有一段歪
打正著的有趣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了印尼,其中有一名日本军人在某间咖啡店喝到无比好喝
的咖啡,他立刻询问店主这杯咖啡的名称,但由于语言隔阂,店老板还以为他是在问:“你
是哪里人?”,所以回答了:“曼代宁族 (Mandheli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名日本军人回想起在印尼喝过的这支“ 曼特宁 ”,就从请印尼
掮客替他运了十五公吨 曼特宁 到日本,结果非常受到日本咖啡市场欢迎,于是曼特宁这个
名字,就这样流传至今。(这位掮客造就了今日印尼咖啡界赫赫有名的普旺尼咖啡公司 Pwa
ni Coffee Company ,简称 PWN ,也是黄金曼特宁的商标所有者)
风味特色
多数人对曼特宁咖啡的风味印象是青草,也有人说那是土味 (泥土的味道)。但其实做得好
的曼特宁应该要把那样的厚实味道透过烘焙转化成雪松、巧克力感,只留下一抹药草,才是
最平衡的好风味。
另外,透过不同的烘焙手法的演绎,曼特宁还会带出可可果实般的丰富滋味,或是一点果干
、特殊木质调(不只是雪松喔)的感觉。有时也会带一点点烧仙草的滋味在里头。
整体来说曼特宁是非常厚实浓郁的风格,深受日本人喜爱。
但这些风味是怎么来的呢?
曼特宁和其他咖啡相比非常不一样的风味的原因有几种说法。
其一是苏门答腊是一个盛产香料的地方,像是丁香、胡椒、荳蔻等香料,在苏门答腊随处可
见,而曼特宁咖啡豆与这些香料相伴,也难免会沾了一些香气。
其二认为曼特宁的独特风味主要与苏门答腊的环境(气候+土质)、当地品种还有特殊的三
阶段干燥后制方式来处理咖啡豆有关。
传统后制——溼刨法
苏门答腊由于地形起伏大,不利水资源储存,每一滴水都是弥足珍贵的,因此咖啡豆最初多
是日晒为主。不过日晒品质不稳,于是改成类似巴西的去果皮日晒法。但由于巴西和印尼的
气候不同(印尼其实很常下西北雨那种强骤雨),反而会让带壳豆发霉,整批报销。
于是农民想出了另一个办法。由于能日晒的时间不稳定,干脆咖啡采收下来先晒几小时,水
分很高的时候,农民就把樱桃拿去开肠剖肚,把处理到一半的咖啡带壳豆就这样直接卖给了
后制处理厂,同时也因为含水高比较重,所以可以卖比较好的价格。
处理厂收到咖啡豆再找适合的时间做完日晒干燥。但因为前段晒过了,所以第二段日晒可以
大幅缩短到 2~4天 。这个后制方法后来被称为溼刨法 (Wet Hulling)。
熟悉精品咖啡的朋友都知道后制处理会对咖啡风味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样的溼刨处理法会大
大降低咖啡豆中的果酸,同时也增加许多木质调、药草、焦糖感。
不过这个处理法的缺点是会让瑕疵豆变很多,需要大量人力多次剔除瑕疵豆,所以你可以常
常看到高级的曼特宁经常强调三次以上手挑的标示。
我们和不同烘豆师合作过很多不同微批次的曼特宁。我们认为好的曼特宁咖啡不会有不舒适
的苦味,而是层次丰富又厚实的巧克力、木质、草本、雪松和一点烟燻感,那样的醇厚滋味
像是成熟又稳重的帅大叔,这才是曼特宁的迷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