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vikk33 (陈V)
2022-11-30 16:41:35https://reurl.cc/6Ld9Wr
台湾的全部22个县市除了嘉义市以外的21个县市首长选举的结果,最终以民进党五席国民
党14民众党一席无党籍两席的结果画下句点。对民进党来说,4年前只有拿到六个县市已
经是惨败。但是这次结果比上次还要不理想。笔者在一个月前,预测了各县市的当选名单
,结果除了金门县以外几乎全数命中。在笔者长年的观察下,台湾的选举结果大概在某一
个时间点就差不多结构确定了,之后虽然会有一些的变动,但是结果不会改变太多。这次
的那个时间点大概落在一个月前的10月底,也就是说民进党大败在10月底大概就可以确定
了,但是民进党的支持者还是有很多人觉得会赢。
11月中旬到了台湾,听了一些专家的看法,看了一些现场活动。笔者通常在台湾有选举
的年份会安排六次访台,会到比较受关注的选举区轮番走动,观察现场状况。但是因为新
冠肺炎疫情的关系,今年一直到11月才终于可以有机会来台湾采访,实地田野调查其实是
不太足够的。但是在这有限的观察机会里,可以看到民进党大败的趋势是没有改变。
笔者每次对于台湾的总统选举、立法委员选举及县市长选举都会做一个候选人的得票率及
得票数的预测Excel表格,这次也是在投票快接近的11月24号做了最终的预测。跟往年一
样有分寄给做同样研究的学者伙伴们作为参考资料。结果台北市桃园市新竹市苗栗县等注
目焦点的县市的各个候选人的得票率预测几乎完全接近!另一方面台南市虽然有预测到当
选者,但是得票率的预测有所偏离。这个预测表原封不动地公开,有兴趣的人可以看一下
附加的档案。
笔者觉得如果对台湾政治的潮流可以理解的话,其实是可以做选举的预测的。我有自己独
特的一套方法去做分析。总统选举立法委员选举是在2012年开始做出了一套分析预测的模
式,从那之后开始连续预测几乎都有做到正确的预测。另一方面地方县市长的选举部份,
在22个县市的大部分都可以预测到,但是还是有一些预测错误的县市,再次感到地方选举
的预测困难度还是比较高。但这次的选举结果对应自己的预测算是还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
之内。
长年观察台湾的选举下来其实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事情,能够正确的认识情势建立正确的
选举战略就可以拿到选举的胜利,这点应该对民进党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这次九合一大选的背景
决定胜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地方的脉络。
国民党有竞选连任的现任县市长11人,而这些大部分在施政满意度都有非常高的满意度,
在当选连任上是很有助力的。另一方面民进党选连任的只有三个,从出发点开始就是一个
很不利的状态。选举的争议点在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候选人所提出的政见包括交通改善、
育儿以及高龄者的福利、生活环境等,台湾跟中国的关系并不是主要的争论点。地方选举
对于台湾的定位问题、统一独立等问题,并不适合拿来做争论点,候选者的资质、好感度
比较重要。回顾选举战,民进党在确定候选人的时间点卡关,所产生的影响,决定了最后
的结果。劣势的民进党想要挽回局面所以用了抗中保台的标语,但是国民党候选人提出地
方选举不需要谈到对中的政策,中间派的选民也觉得执政党硬是要把抗中保台拿来做文章
,所以执政党的选举策略等于是徒劳无功。
台北市长的人选决定的太晚
这次选举的注目焦点主要在台北市跟桃园市,而这两个城市民进党都以失败告终。
台北市候选人
台北市民进党启用了防疫有高度评价的陈时中先生。但是选举活动在七月正式表明参选后
才开始。为了观察疫情的状况,所以宣告参选的时间点一直往后拖延。另一方面国民党的
蒋万安在相对比较早就已经被确认是国民党的候选人,很早就开始了很活跃的竞选活动。
陈时中先生明显的落后,而且宣布参选的时间一拖再拖,让新鲜度下降,还给人一种优柔
寡断的印象。
陈时中在选战中,一直发生一些小细微的失误。形象宣传部份,一直发生诉求对象错误的
问题。可能跟陈时中先生第一次参加选举所以还不适应选举文化的关系。陈时中先生的一
些不经意的举动也被大幅的拿来做文章,变成对手阵营攻击的材料。国民党跟民进党都很
擅长拿素材做负面选战的攻击,所以更要特别小心,不要让自己的一些动作被对方有机可
乘拿来做文章。
新冠肺炎最开始的两年,台湾的新冠肺炎对策深受世界的高度评价,那个时期的陈时中指
挥官的评价由台湾全体来看也是非常高的。
但是,台北市是一个政治意识跟台湾的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的地方,陈时中先生的防疫对
策及疫苗对策,台北市民的评价相较于台湾全体是比较低的,这个从之前的民调应该就可
以感受的到。无视于这中间的落差还是在台北市提名陈时中就是民进党失败的原因。
因为论文事件而动摇的桃园市长选举
桃园市是国民党支持者很多的一个铁票区, 2014年现任市长的郑文灿当选之后虽然民进
党的支持有慢慢地扩大,二零年的总统选举蔡英文的得票数也增加。所以民进党非常希望
可以守住这个北部的新据点。但是郑文灿市长虽然在市政以及党的支持度扩大方面展现了
卓越的能力,却反而造成不论是谁接班都有一点能力不足的窘境。
所以,蔡英文主席主导的民进党选对会,决定将新竹市八年执政有功绩的林智坚转移到桃
园来选举。年轻的林先生有超高的人气,也被视为次世代的重点接班人选。桃园市因为IT
相关产业发展的关系,所以从台湾各地有很多新的住民移入,加上桃园市新竹县新竹市从
以前就是一个交通的共同圈,新竹市的优秀人才空降到桃园并不会有很大的违和感。但是
民进党这次没有做初选而直接内定了林智坚造成党内的分裂。再加上林智坚的硕士论文的
问题被发现,在当选新竹市长之前在新竹市的中华大学的在职进修班拿到了硕士学位,甚
至在市长当选后还到台湾大学的在职进修班拿到硕士学位。在台湾,社会对高学历的重视
与评价是台湾的一个优良特色。但是这两个硕士学位都有论文抄袭的疑虑,这件事情被国
民党的市议员揭露,对以年轻而且干净的形象为卖点的林智坚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加上这
个涉及抄袭论文的疑虑在还没有明朗化之前,民进党蔡英文主席就已经先宣示说相信林智
坚的清白,等于是用党的全体声誉去为林智坚辩护。最后才造成日后的一些是非纷扰的讨
论,也让民进党的形象大幅下降。之后两个大学的论文调查委员会启动,结果两个大学都
认为是抄袭而做出撤销学位的结论。笔者在访谈了一些台湾的学生后,大部分学生也觉得
在大学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就偏袒让人印象变差。结果林智坚辞退参选,改由地方的立法
委员郑运鹏接替担任候选人。对这个过程感到不满的党内资深前立委郑宝清于是以无党籍
出马参选。这也对民进党的气势浇了一盆冷水,郑运鹏因此无法在这边拿到优势。
如此在众所关注的台北市桃园市民进党的候选人没有办法取得强劲的声势下,造成了整个
选情的低迷。
在其他主要的选举区域继续绊脚的执政党
新北市的候选人选民进党也难产
因为一直无法找到足以抗衡选连任的侯友宜,所以最后决定以本来想要选台北市长的林佳
龙作为候选人,对新北市民来说会觉得林佳龙选新北市是他的第二志愿。
结果民进党在台中市彰化县云林县屏东县宜兰县等派系林立问题重重的县市长候选人也是
难产的状态,在这方面地方选民都有看在眼里。国民党也有同样的问题例如新竹市苗栗县
,这也是国民党在这两区失败的原因。但这次国民党的问题比较少,国民党在桃园市也有
一样的问题,但是被民进党自乱阵脚的问题拯救了。
台湾选民的特有平衡感
这次的地方选举,是在蔡英文总统与民进党有高度的民意支持状态下进行的。在施政满意
度有一定的支持下却是这样子的惨败,中间有很明显的落差。这样子的事实要如何解释则
必须要从了解台湾的政治方面探讨。
对台湾的认知
要知道国民党是一直在弱化,而民进党有逐步在扩张支持的趋势。新登场的台湾民众党离
想要取得政权其实还距离相当的遥远。国民党的支持者对此感到很大的焦虑感。而民进党
的支持者就会觉得我们是走在正确的一方而容易自满骄傲。
台湾社会是由闽南客家外省以及原住民所组成的族群,经历了日本的殖民统治、蒋介石的
威权主义体制,因此对于单一股势力掌握强大的权力这件事情会充满了警戒感。
国民党的一党时代,地方选举会希望投给党外人士(也就是日后的民进党)去牵制国民党
。民主化以后,中央选举将权力给了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持续做政权的轮替
转移。地方自治除了一部分的县市以外,也都有政权交替的惯例。同时,选民逐渐的成熟
,中央国政选举的焦点及地方选举的焦点可以分离思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照顺序来说,
蔡英文任期结束后,国民党政权上台也不会是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因为有中国统一的压
力,国民党并没有办法提出有说服力的中国政策。台湾的将来取决于总统选举,所以国民
党的苦战应该是可以预期的。美中对立的强化对国民党也是一个不利的状况,选民对这些
也是可以微微的感觉得到。
民进党在2024年总统选举赢得胜利的可能性还是非常的高,如此一来,会有很多人对逐渐
扩张势力的民进党产生警戒。这次的地方选举,可以看成是一个要给民进党制衡压力的投
票行动。国民党喊出下架民进党的口号看起来是一个成功的策略。
这次的地方选举,被很多人视为2024年总统选举的前哨战,但我并不这样的认为。地方选
举的结果等于对政治局势重新归零,总统选举从现在才刚开始。好好的决定候选人,然后
对台湾的选民做出好好的论述,会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台湾的选民期待的是这个部分
。
在这次选举中,“不同意民进党就是反民主”这样子的论述不时听到,这样子的论点跟“
不爱共产党就等于不爱中国”是一样的思考方式。如果民进党再坚持这样子的想法,那就
真的会政权轮替了。
必须好好称赞的台湾的安定
台湾的选民的意志是很多元化的,民进党政权有人期待,但想要让他终结的人也是有的。
民进党政权如果要继续的前题就是看这次地方县市长的前置投票,所以这导致了这次民进
党的选举的败北。这其实显示了台湾是拥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如果被中国统一了就会被剥
夺这样子的权利,这样子的事情是不乐见的,台湾人是这样想的。民主主义不该当成标语
,而是融入日常、机能成熟的台湾的一个内在力量了。在中国强大的压力下,依然能够冷
静且平静的行使投票权,也能够冷静且平静地给执政党一个当头棒喝,这样的投票结果其
实是一个台湾的安定的象征,国际社会应该是要给予高度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