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习近平“登基”后3种路径发展,吴介民:新柏林围墙就是台湾海峡
https://reurl.cc/5p7WzM
“假若新冷战不可避免,对台湾长期而言反倒安全,但这里的关键是:美国是否给予台海
安全足够承诺和吓阻力对台湾生死存亡的‘不回归点’出现之前,我们还是要努力发
掘台湾的能动性。台湾内部需要团结,我们还有可为的空间。”
习近平自2012年掌权以来,持续让研究中国的人士跌破眼镜;从一开始“诸侯围伺”的弱
势走到集权力于一身,到连续10年的铺陈、整肃与扩张权力后,不但突破了连任门槛,更
一举打破了过去40年来邓小平留下的集体领导制度,国际舆论更讽刺为“习近平的登基大
典”。
习近平几近皇袍加身的无上地位,让许多海外的观察家错愕再三,但对中研院社会学研究
员吴介民而言,研究中国超过30年,他很早就看到中共体质结构的问题。1990年后他前往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正好遇上邓小平改革开放,他成为了台湾早期进入中
国田野研究的学生之一。他与他的老师,即研究中国政治的汉学家、哥大政治学教授黎安
友(Andrew J. Nathan)也经常前往中国田野。和朋友在1993年合作拍摄纪录片《台胞》
时,吴介民还意外在美国采访了习近平的同学、当时在中国国务院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刘鹤
(现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
在天安门事件后5、6年,吴介民与黎安友去中国做田野,他记得,乐观的黎安友曾相信虽
然六四血腥镇压,但中国仍有机会和1980年代的台湾一样、很快迎来民主化;但吴介民等
一众学生却常跟老师辩论说不可能,“中共政权是内生政权,是革命打出来的政权,草根
非常强的,不像台湾有民主化的动力──因为国民党在台湾算外来政权,必须通过中间人
去建立派系,在那边玩平衡,所以很shaky(摇摇欲坠)的。我是这样去判断中国为什么
不可能那么快民主化。”
习近平2012年上台前后,当时一些中国自由派媒体人来台,有人很有信心对吴介民说,“
习近平很棒,掌握权力以后他就会开放中国,会和蒋经国一样!”但从他长期的观察,特
别是在2015年、习刚上台3年,吴介民就从当年7月通过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
法》,看出习把“国家安全”同“政治安全”绑在一起,各种工作小组全由他一人领导,
“习办”无所不包,他当下有感:
“习近平一定会集中权力做到死。”
因为长期浸淫在中国社会,往返田野,当各国媒体和学者都在猜测“第二十届全国党代表
大会”(二十大)的新任人事布局名单时,吴介民却不那么在乎猜谜游戏。他说在知识雷
达里,更重要的是中长期的发展,问题还是在习近平,以及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党性。
2009年,吴介民提出“中国因素”(China factor)的概念,直视中国,有系统地分析了
中国如何影响台湾民主的进程。2017年他主编《吊灯里的巨蠎:中国因素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更进一步分析信奉唯物论的中共如何以中国资本与中国民族主义的双重进攻,透过
宗教、媒体、在地协力者跨境操作统战。2022年10月,他与黎安友主编《锐实力制造机》
,谈中国在台湾、香港、印太地区的影响力操作。
“锐实力”(Sharp Power)性质上是在灰色地带,日以继夜进行的隐密作战,包含一个
社会遇到外来的锐实力毒针注射时,起初浑然不知的过程。吴介民认为,在台湾这样认同
分裂的国家,国家条件的巩固和民主化进程要同步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中国分化,让社会
信心崩盘。他与研究中国的各方学者耗时7年,分析中国锐实力在世界各地的操作实例,
苦口婆心地希望在下一波操作风暴来袭前,能让台湾乃至于全世界,多少能增强一些警觉
意识与实战免疫力。
正逢中共二十大的关键时刻,整个世界都在注意著北京人民大会堂里,专门为习近平登基
大典而打造的“政治样板戏”。大家明知那些“会议”只是照本宣科,却仍会为了中共高
层种种超现实、僵硬脱节与恫吓发言而感到毛骨悚然。但对此,吴介民反而提醒大家不要
被表层的政治斗争给唬住。
“这些中共人事异动,最终对世界跟台湾没有太大影响力──真正的问题只在习近平,以
及美国与中国彼此已经穿越过‘不回归点’(point of no return)的对抗结构。”
当无法回头的“不回归点”来临,台湾怎么理解中共在习近平成为毛泽东以降最具权势、
集权力于一身后可能的路径发展?台湾为何要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不要强加美国观点
在台湾身上?而台湾要如何清晰地辨识、并预防独裁势力悠游于民主世界的手段?面对中
国疯狂的集体民族主义,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以下是《报导者》专访吴介民摘要。
无法安全下庄,只好连任到死?
《报导者》(以下简称报):你是哪一年开始注意到习近平这个人?
吴介民(以下简称吴):很后面,在习近平2007年“入常”前没多久才比较注意。之前知
道他在福建、在浙江,但就像我们现在看李强、李希、陈尔敏这些人一样,这些人物我们
听过、都知道,但无法事先预判他最后会爬到什么位置。
2013年,“七不讲”提出来,开始露出不祥的征兆。但发现习近平有独裁倾向,或者说观
察到习近平“打算执政终生做到死”的想法,大概是在2015年──那时习近平刚上台3年
、第一任任期才要过半,都还没有我们后来讲的不指定接班人、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的野心展现。但我观察到的关键迹象,却是2015年7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安全法》。
习近平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把“国家安全”同“政治安全”捆绑在一起,
可以维稳控罪的范围包山包海,而且国家国安的最高指导单位也不受政府管辖,是由中共
总书记直属的中央国安委员会负责。但习近平就是总书记,自己还是国安委兼中共中央国
安工作小组的主席,所以那时我就对媒体分析:“习近平把权力垄断、膨胀到如此之大,
将会对他自己将来的安全下庄带来太多问题。因此,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当到死,或用某
些方法实际控制权力核心。”
现在我们看到了,习近平一定会集中权力做到死啊,他也只能做到死。
报:所以二十大的问题不是习近平“连任”,而是他要“永远连任”?
吴:习近平第一任出头的时候,原本是被推为党内共主的,对不对?2012年他上任前,党
内高层一起帮他整肃掉薄熙来。他上来后,以反腐打贪为名,清洗政敌,结果习近平办公
室开始收拢党中央的各个工作小组,全部收拢,“习办”的权力和组织开始急速膨胀,大
佬一个接一个落马,接着公安系统、政法系统、司法系统全部被“习办”控制。
习近平是这样集中自己的权力,代价就是树敌无数。你看不可一世的毛泽东咽下最后一口
气,他的太太江青多久就被政变了?不到一个月,四人帮就被整肃(注)。如果连毛泽东
都如此,习近平还会怎么办?
苏联的赫鲁雪夫(Nikita Khrushchev)也是靠集体领导上位,1956年,他在苏共二十大
揭发批判史达林(Joseph Stalin),震撼世界,余波导致匈牙利反抗苏联;1962年,他
在古巴部署飞弹威胁美国安全,结果导致古巴飞弹危机。他的权力是不是很大?结果1964
年赫鲁雪夫在黑海度假,就被他的党内同志联手政变掉了,终生软禁至死。所以威权统治
即便号称“集体领导”,权力结构都不一定稳定,更无法确保你的领导地位与身家安全。
说“习近平会做到死”当然是一种通俗、形象的讲法啦,实际上这里指的就是比较政治一
定会讲的“权力继承问题”──威权或极权体制的领导人,本身就必定会有“继承危机”
,因为威权本身的领导产生方式,皆是自我指定、没有民意基础,其掌权本身就欠缺合法
性,所以在位者必须不断靠“巩固权力”去维持他的统治,这是一个必然的动能。习近平
称帝动机可以说得很复杂,但你单单看他把权力集中到一人,又清洗过那么多党内干部,
他怎么安全下庄?只好一直连下去。
二十大后中国的3种可能:内卷、内爆、对外侵略
报:习近平一直统治下去,对于中国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吴:不外乎几个大方向,一、中国陷入“内卷化”的长期停滞;二、触发“内爆”的动乱
或革命;三、“对外侵略”来转移压力。
“内卷”(involution)原本是人类学名词,现在被中国通俗化,变成大家讲的“从内卷
到躺平”。但这个字一开始是用在农业结构上(指耕作过密化,有增长无发展),后来被
引用成广义的政治经济概念,意指对内指涉(例如所谓“内循环”)、没有真正发展,锁
国,最后变成停滞。典型的案例就是苏联。中国这个超大型帝国,很可能步上苏联帝国的
后尘。
例如正在发生的美中科技战,西方先进国家正在切断对中国输出高科技、专业人才与发展
经验。就现在的状况来讲,中国要自行突破科技壁垒,是比较悲观的。当然不是说绝对不
可能,但客观的背景因素使然──像是中国经济成长早已放缓,国内产业出现“泡沫经济
”,但中国人口结构却要快速老化,最慢2025年开始人口负成长、预计2030年进入超高龄
社会──于是中短程经济状况看衰,人口结构往下掉,而前面讲的继承危机问题也不可能
松绑社会维稳。于是国家就愈来愈封闭,官僚系统则会持续肥大。可能一段时间的国家控
制满稳定的,但这个体系的最后结果,就失去国际竞争力。
第二个方向是“内爆”,这里指的可能是军事政变、内部动乱或人民革命,但也可能推导
为第三条路的“对外侵略”,例如日本在明治后期演变到昭和前期的军国化阶段,或者是
德国从威玛共和毁坏到希特勒的第三帝国,都是我们熟知、对全人类也都很惨痛的案例。
报:所以就台湾的角度,3种路线那个最安全?
吴:比起内爆与对外侵略,中国内卷锁国,然后跟美国达成了一个新的对抗平衡──也就
是再一次的“新冷战”──对台湾相对比较安全。
二战之后,从1948年的第一次柏林危机到柏林围墙盖好,总共历经13年。但在柏林围墙筑
起后,冷战的局势反而大致稳定,因为东西阵营的界线自此确定。当然这很吊诡,很无奈
,很悲伤。
这场新冷战的柏林围墙就是台湾海峡。这样说很残酷,但新柏林围墙就是筑在台湾和香港
中间,香港实际上现在已被关入中国铁幕里。
如果是新冷战,虽然结构相对稳定,但台湾会不断遭遇摩擦事件、更焦虑、神经紧绷。像
是防空识别区(ADIZ)的空军对峙、中国军机突入海峡中线、灰色地带作战等等,各种风
险也会升高并变得频繁。但必须强调,中国军机密集扰台根本不是台海专属的问题啊,我
们要用区域整体与全球规模来检验,中国军队对外试探,也同样对日本、韩国、南海诸国
造成紧绷的压力,是东海─台海─南海连成一片的大范围战略关系转变。
假若新冷战不可避免──冷战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热战──对台湾长期而言反倒安全,但这
里的关键是:美国是否给予台海安全足够承诺和吓阻力。再来问题就变成我们自己要如何
回应前线的“动荡成本”,譬如我们势必得为了吓阻入侵而增加军备,我们的高科技产业
可能会开始大量(被)分散到美国、日本与德国。我们要怎么回应?要怎么永续保障我们
的科技实力?台湾又该怎样借此抓住机会,精准经营与西方的合作联盟?这些都是迫切要
面对的国家发展课题。
战略清晰还是模糊?解读与黎安友的对话
报:中国的锁国内卷, 仍会触发台海动荡吗?
吴:回头来看二十大、来看习近平对政治局常委会的斗争,中国政策已不可能偏离习近平
格局,所以你说要上李强还是李克强?差别都只是微调,中国基本盘的各种问题,已超乎
任何领导人能凭一力解决的程度。
我想谈一个观点:我们现在习惯都把很多问题都怪给习近平。确实,我也同意习近平做了
很多很糟糕、很骇人、很错误的决策,但触发这些决策的基本结构,其实在习近平之前的
中国就已逐渐模塑成型。
譬如说,胡锦涛─温家宝的第二任期(2008~2012),中国国力的滑坡就已露端倪,也开
始用力对公民社会掐脖子。虽然那个时候,胡温政权就在卖力宣传中国国力鼎盛,像是
2008年的北京奥运,还有中国四兆大基建、扩大内需市场,号称拯救全球金融危机,大家
还记得这些论述吗?但事实上,中共高层的腐败丑闻、民间社会的怨怼不满、发展成果的
分配不均、地方债台高筑以及人口走衰的中等收入陷阱等,都已经从那之后开始浮现──
你甚至可以说,习近平接手的中国是一个外表光鲜的烂摊子。
走到现在,中国的基础建设做起来了,中国总体的国力还在相对高峰,还没有衰退很厉害
,但如果看进去,它的负债那么多、死钱那么多、鬼城那么多,现在房地产泡沫是很糟糕
的,而人口的绝对数大概从2025年就开始掉了。
但中国总体国力的下滑,与“中国军事力量发展”中间有会一段发展时间差──中国在经
济高成长期大力投资解放军扩军、军队现代化的成果将在未来几年持续收割,就算经济指
标放缓,中国的军费预算也预计会再持续成长一段时间,预计解放军的军力还会有一段5
~10年的快速扩张期。但同一时间里,近4年才开始严肃面对中国扩张威胁的美国,光是
重新调整在西太平洋的战略策略与基地部署,最快也需要几年的重整空间。短期来看,美
国的军事力量还是遥遥领先中国,但在台海周边的美中战力差距,却会在这5~10年的过
渡期快速拉近,甚至会诱使中国在“还有机会打胜仗时”冒险攻台,利用这个机会之窗。
这也是美国不断警告2027年台海可能开战的主要原因。
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最近和多名国际政治学者,在《外交
事务》杂志(Foreign Affairs)联合发表文章〈如何避免在台湾开战?〉(How to
Avoid a War Over Taiwan),主张美国应在台湾问题重拾战略模糊,并重新向北京保证
“不会视台湾为主权国家”与“不支持台湾单方面独立”?
吴:黎安友是我敬重的老师,也是亲密的朋友,他是观点一致的自由派,但我们之间时常
辩论对中国与世界局势的看法,我明白他们的意思。但就这篇文章所强调的几个论点,我
必须说:我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