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路下来到了王弼对道体的思考是以抽象思辨的老子道论为继承与发挥的重点,道体
的身分是“万物宗主”,而“万物宗主”是无形无名的,无形无名乃言其在存在的特征上
是一个无形无名的存在,它实有,但是却不以天地万物之一之身分而存在于天地间,故而
说其为无,说无不是说没有这个道体,而是说有这个道体,但是这个道体却不以万物之一
之身分而存在,并且道体的存在呈现著无形无名的姿态,故说为无。这是对于道体的抽象
性征之哲理研议的成果,这样的成果转入于工夫境界哲学之进路时应即为圣人体道之境界
之描述语,但是王弼却以这样的成果转入无为的工夫说之,这其实是一个哲学的错置。无
为的工夫应是源于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及“无为”之道体的实存性体而来的工夫观念,
这是圣人体道之工夫的入路,以“无为”为本体论的实存性体,则仁义皆落在其下了,虽
落在其下却亦非所斥,可谓道家老学价值义的本体论思维是以“无为”为最高概念范畴,
为实存性体义的道体,是为上德,而仁义则为下德,层次有落差,但无反对之意,所以老
子学亦可保存儒家道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