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

楼主: fnm525 (xxxxx)   2021-05-15 02:59:40
英国著名作家戴维·洛奇曾写过一部专门描写批评家的长篇小说《小世界》(1984年初版)
,里面虚构了“美国现代语言协会”的一次年会(这个机构和年会确实 存在)。 会议的高
潮是一次以“批评的功用”为主题的讨论会,听众上千人,讨论会的主持人是声望最高的亚
瑟·金费舍尔教授,发言者皆为有可能竞争“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文学批评委员会”主席一
职的学界名流,个个精神抖擞,口若悬河。
菲力浦·史沃娄第一个发言。 他说批评的功用就是帮助文学本身发挥它的作用。 对文学的
功用,约翰逊博士有过著名的阐述,认为批评使我们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或更好地忍受生活。
伟大的作家都具有超凡的智力、洞察力和领悟力。 他们的小说、剧本和诗歌有着经久不衰
的价值、思想和形象,如果我们恰当地理解和欣赏它们,便能使我们生活得更充实、更完美
、更热烈。 但是文学常规变了,历史变了,语言变了,这些珍品随随便便被束之高阁,盖
满尘土,被人忽视和遗忘。 批评家的工作便是打开抽屉,掸去尘土,使这些宝藏重见天日
。 当然,做这份工作的人得有一定的专门技巧:历史知识、哲学知识、一般习俗和文本编
辑的知识。 但他首先要有热情,有对书本的爱。 正是这种热情的推动,使批评家在伟大的
作家与普通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米歇尔·塔迪厄说,批评的功用不是给《哈姆莱特》或《恨世者》或《包法利夫人》或《呼
啸山庄》加上新的解释与评价。 这些作品的解释和评价书刊上已有几百种,教室和阶梯大
课堂里已讲过几千次——而批评的功用则是揭示这类作品产生和被理解的基本规律。 如果
说文学批评应该是知识的话,那么这种知识并不存在于解释之中,因为解释是永无止境的、
主观的,无法确证其真伪。 一旦我们撇开实际文本的迷人的外表,真正永久可靠的、适用
于科学研究的东西,便是支撑所有已经产生和即将产生的文本的深层结构原则和二元对立:
纵组合和横组合、隐喻和 转喻、模仿和创新、强调和非强调、主体和客体、文明和自然。
西格弗里德·冯·托皮兹说,虽然他赞成他的法国同行探索难题的科学精神,从本体论与目
的论两方面对批评的基本功能进行解释,但他不得不指出,企图从文学的艺术客体本身的形
式特征上获得这种解释,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这种艺术客体只有在读者的头脑中实现以后
,才能形成一种真正的 存在。 (当说到“存在”一词时,他举起戴着黑手套的拳头捶在
桌子上。)
弗尔维娅·莫加纳说,批评的功用就是对“文学”这个概念本身进行不断地斗争,文学只不
过是资产阶级霸权的工具,所谓的审美价值实则是拜物教的具体化,它通过一种 尖子主义
的教育体系树立起来并保持下去,以此掩盖工业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压迫的残酷事实。
这一段真有趣,反映了不同文学批评文派的批评观
传统人文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读者反应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