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 的 Tom Verducci 昨天撰了一篇文章, 提到了过去两年全垒打的暴增
http://www.si.com/mlb/2016/06/21/home-runs-great-offensive-recession
大概翻译一下重点:
从去年到今年现在, 全垒打的产量, 已经回到了 steroid 年代的数字.
就百分比来说, 全垒打的比例在去年和今年都是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在成长:
* 去年九月单月全垒打产量在史上单月排名仅次于 2000 年五月,
* 整年度来说 (2015), 比起 2014, 成长了 17.3%,
* 就今年来说, 全垒打数比起去年 40% 的赛程完成进度来比, 又多了 12%,
* 今年五月已经是 2000 年以来, 五月最多的全垒打, 而六月也准备破以往六月的纪录,
* HR/FB 比也从 14 年的 9.5%, 去年的 11.4%, 成长到今年的 12.7%.
尽管全垒打数飙增, 但平均单场安打数并没有改变, 而盗垒数已经来到 44 年来新低.
翻开历史纪录, 出现这种全垒打率暴增的情形, 多少都有可以解释的理由,
(球队数增加, 投手丘降低, 球员从战场回到球场, 用球改变)
但在过去两年没有规则改变, 球队增加的情况下, 怎么会有如此的激增?
Verducci 表示不难让人揣测有阴谋的可能性.
Verducci 问了不具名的投手教练, 该教练表示联盟有说今年的用球是一样的,
但去年并没提到这事情. 一有可能是用了全垒打大赛的用球 (有马路消息表示,
全垒打大赛的用球较小且紧, 因此会飞得比较远), 毕竟全垒打暴增 12% 是很夸张的.
尽管官方表示用球是一样的, 但事实上官方用球并没有在大小和重量上是一致的.
官方允许有 4.9% 的重量差异和 2.5% 的大小差异.
Verducci 提到若用球上可以有如此误差, 是否有可能因此而产生阴谋:
让用球在制造的时候做到偏小, 让飞球量增加, 也让观众想进场看球?
尽管观众和同期去年比是没有明显变化的. 当然 2013 年, 日职就因为为了产更多打击,
暗中的改变了比赛用球而导致日职主席加藤良三自请辞职.
至于问到不具名打击教练, 教练则认为是因为多亏于现在的数据分析,
现代的球员越来越不重视打击率以及不在乎三振数.
教练: "打者现在都知道, 要拿到大张的薪水, 只要打 25 支全垒打就够了.
因此打者也不在乎被三振. 反正只要球速越来越快, 全垒打也会增加".
Verducci 的论点: 全垒打的激增可能只是因为球赛变成了 0 或 1 (all-or-nothing)
的状态. 在打击率和三振的概念被改变的年代, 为何不多产些全垒打?
但是若球赛走向了只有单纯的 three-true outcome (三振, 保送, 全垒打),
我们可能需要寻找下一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