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啤酒泡泡和暴力从克利夫兰冒出的那一夜 …

楼主: Fitzwilliam (Out of touch)   2011-06-03 19:08:32
(Beisbol板友的“漫谈没收比赛”系列,最后一定会介绍到这场比赛。
 今天天亮前读到一篇回顾这个“十分钱啤酒之夜”的文章,
 虽然是2008年的旧文,但还是栩栩如生。
 事件的周年又快到了(刚好是六四,而且今年又轮到笑脸人在主场迎战条子),
 在此介绍给大家。)
The night beer and violence bubbled over in Cleveland
By Paul Jackson
Special to Page 2
Updated: June 4, 2008, 12:56 PM ET
http://sports.espn.go.com/espn/page2/story?page=beernight/080604&sportCat=mlb
  距离大联盟最近一次没收比赛,也快要13年了。尽管13年对我们来说好像没什么大不
了,但在上一次之前,大联盟历史也只有两次能在超过10年之中,未曾有一场比赛由于场
外因素而决定结果。
  没收比赛在棒球历史的巨流中一再涌现。最近一次是1995年 8月10日,道奇队举行了
一次有欠考虑的纪念球赠送活动。当总教练 Tommy Lasorda和另外两位球员在这场对红雀
比赛的九局下半因为争论好坏球被驱逐出场,外野看台的观众们纷纷将纪念球扔进场内以
表达抗议。
http://sports.espn.go.com/espn/gallery/enlargePhoto?id=3424687&story=3417551
(图)1974年6月4日那天,游骑兵队全体队员发现他们得挥舞球棒冲上场,保卫队友
   Jeff Burroughs。
  从那天再回头看,大联盟棒球的139年历史里,一共发生过128次没收比赛。在许多案
例中,除了纪录上加注的星号,我们对实际情况所知甚少;即使有细节流传下来,也会引
来更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克利夫兰蜘蛛队的球迷在1894年 5月26日要向客队匹兹堡的外
野手丢坐垫?为什么那时联盟球场(Legaue Park)外野的坐椅铺了垫子?
  后来在联盟球场也打过几年的印地安人队,1932年搬进克利夫兰市立体育场
(Cleveland Municipal Stadium) 时,就不再装坐垫了。他们的新主场是史上第一座完
全以公共预算建造的体育设施,可容纳74,400位观众,因此成为当时全美国最大的运动场
,为了达成这样的容量,舒适度当然是可牺牲的。体育场的兴建计画在1928年首次公布,
建筑物的庞大规模也引发传闻,以为克利夫兰要争取1932年的夏季奥运,而那届奥运最后
由洛杉矶主办。尽管这一提案并未成真,克利夫兰的市政首长们曾经梦想过俄亥俄州奥运
会这件事本身,却说明了这座城市当时正迈向光明灿烂的未来。
  克利夫兰在1928年取代了圣路易,成为全美第五大都会;不过三年,她的人口数又逼
近了排名第四的底特律。随着克利夫兰的规模一瞑大一寸,都市计画专家也设计了一个够
广大的运动场,足以容纳成千上万还没来到这儿的公民。他们却没想到这座城市的突飞猛
进已经告一段落,也不曾预料到未来数十年的忧郁青春期就在眼前。
  到了1974年 5月13日,克利夫兰市的乐观主义早已成为过眼云烟。那一夜,印地安人
队以4:1战胜波士顿红袜队,但只有4,234人看到。克利夫兰这座城市的春天仅限于六月第
一个星期,在这场比赛进行时,气温低到华氏45度。球员们在球衣下穿着长袖服装,不断
朝着手心呵气,尽可能快做快收工,同时可能也在想,为什么没人想到应该在克利夫兰盖
个太空人巨蛋(Astrodome),而不是休士顿?一局下John Ellis敲出三分全垒打,球迷
热烈鼓掌,但球迷们的加油声很快就被寒风刮进了伊利湖。当比赛终于结束,除了那些为
克利夫兰棒球的没落多记上一笔的随队记者(beat writer)之外,球场几乎空无一人。
  1974年的印地安人队是一个由无人记得的二流选手杂凑而成的拼盘,在一座露天的陵
墓里打球。那一年,就在这座大联盟创始队伍之一(森林城队,1869年在此成军)曾经落
脚的城市里,八成五的主场座位滞销。所有这些空荡荡的座位都意味着财务报表一片赤字
。球队的执行副总裁Ted Bonda 能忍受一支连败的球队,也能忍受丑陋的主场(他在1972
年同时接手这两件事),但他无法忍受破产。Bonda 立即召开会议,讨论提升观众人数的
各项方案,这感觉大概有点像是要找出一个让人们对接受牙齿矫正感到兴奋的办法。于是
有这样一个人,显然是个被逼急了的球队职员,建议效法德州游骑兵队最近成功举办的“
十分钱啤酒之夜”。我们可以想见会议室众人开始考虑这个危险性清楚可见的方案时,那
一片充满肃杀的沉默。克利夫兰对这样的促销手法到底会有多大兴趣?
http://sports.espn.go.com/espn/gallery/enlargePhoto?id=3424685&story=3417551
(图)裁判Joe Brinkman在“十分钱啤酒之夜”架开一位负伤的球迷。
  任何对于1970年代克利夫兰命运的反思,都不能不提蜿蜒流过市中心的古亚哈嘎河
(Cuyahoga River)那时的惨状。1952年,这条河第九次起火燃烧。年复一年地负载无限
量的工业废弃物,使得古亚哈嘎河再也不只是一条水道。这条恶臭的河流如冥河般窜烧,
造成的财产损失高达 150万美元。尽管事态严重至此,在全国性媒体上却没有太多报导。
但在1969年古亚哈嘎河再次着火时,火燄冲上五层楼高,烧了半个小时。不过也只是烧焦
一座铁路桥,造成的损失只用五万美元就能修复。在克利夫兰人看来,这已经算是进步了
;然而,从1952到1969年,全美国看待河川自燃的态度却有巨大变化。
  这一次,环保人士将矛头指向克利夫兰市。全国各地汇聚的民愤使得国家环境保护局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在1970年正式成立,国会在1977年又通过了
净水法(Clean Water Act)。克利夫兰可说是促成这两项重大而有益的成就最重要的驱
动力,这在1970年代几乎是这座城市所能得到的最美好结局。
  1974年之前的十年里,超过 600家工厂和重工业计划撤出了克利夫兰。当这些公司在
通勤可及的郊区重新落脚,克利夫兰市还自以为幸运。在那之后,这些公司有的撤离俄亥
俄州,有的干脆永久歇业。
  克利夫兰在1970到1980年间总共失去了 177,000人口,最低点时只剩下二战后最多人
口数 911,000的四分之三。市政府开会认真讨论宣告破产的可能性。自从经济大恐慌以来
,美国还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因此失能的,但在克利夫兰,一切可能性都被搬上台面。
  考虑到克利夫兰市在1974年的状况,Bonda和他的智囊团最后决定了,好,克利夫兰
也许用得着酒。
  (待续)
作者: fzxc50710 (小猪)   2011-06-03 19:31:00
作者: aton602 (南方堂果)   2011-06-03 19:32:00
污染物有办法多到在河上起火燃烧...好难想像是的污染场景
作者: aton602 (南方堂果)   2011-06-03 19:33:00
另外,克里夫兰体育场的设计错误造成很多人不想坐那里看球
作者: Beisbol (Béisbol)   2011-06-03 19:52:00
rust belt有许多19世纪兴起的城市,却很迅速的衰退y
作者: rayven (掷筊才是真正云端运算)   2011-06-03 21:10:00
对接受牙齿矫正感到兴奋…
作者: yichenglee (掰咖一个月当四年僵尸)   2011-06-03 21:57:00
作者: philluke (骨折)   2011-06-03 22:14:00
好酷 谢谢原PO
作者: realgenius (smiling angel)   2011-06-04 00:04:00
另一个Disco Demolition Night也是经典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