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魏晋风云之西晋灭亡(三)

楼主: hgt (王契赧)   2023-08-14 21:46:37
本文摘录自以下网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8445/fullpage
魏晋风云之西晋灭亡(三):一切的开端,就在江统所写下的《徙戎论》中
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胡人侵入中原,残杀我华夏百姓,迫使正统政权南迁,造成生灵
涂炭的浩劫。这大概是每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都能说出的印象。不过随着我们一路从《
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看下来,首先就要知道一件事。西晋末年,匈奴羯氐羌
,统统不是外国人,大家都合法的居住在西晋统治的领域。
这么说都有点客气,事实上,从西汉后期,宣帝中兴开始,这些民族就是中国人了。你还
是可以称西晋末年的事件为“五胡乱华”,但至少要知道,一开始,这就是一场内乱。《
三国志》也常常演的,曹操打乌丸,孙权战山越,孔明伐南蛮……都是内战,不是外患。
然而,随着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统天下与过世,五胡华夏非一家的言论,逐渐在朝廷与社会
中蔓延开来,特别是“天子”齐万年的出现。不管是东汉初还是东汉末,“假天子”都没
少过。就算不认识许昌,也会知道袁术。更不要说对魏晋道统而言的两大剧贼:刘备与孙
权。但他们都是华夏,都是汉人,齐万年却不是。
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与中原政权”对立的蛮族天子出现。当然,这不是第一次民族起义,
但却对于接下来的动荡,有着重要的启示。胡人的皇帝,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那华人
有什么“领悟”?
一切的开端,就在江统所写下的《徙戎论》中。以下我尽可能的直接将《晋书》中所录的
《徙戎论》翻译过来,供为参考。
《徙戎论》全文翻译
人们所说的夷蛮戎狄,合称为四夷。三皇五帝时,这些蛮夷都住在最偏远的地方。《春秋
》说,华夏民族居于内,蛮夷住在外。这是因为我们的语言不通,货币不同,法律不同,
习俗相异。
他们大多住在高山大河之外,一般人无法抵达的绝域,或是崎岖难行的险阻之地。跟中国
的领土,不相连接,双方也不会往来干涉。我们的税赋劳役,他们不用参与;我们的记年
记日,也跟他们没有关系。所以说:“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那我们怎么会跟四夷扯上关系呢?就是大禹征服天下时,西戎就来归顺了。(作者按:因
为大禹本身是西戎人,但文本不叙)在四夷之中,北狄跟西戎的性格最是贪婪又凶悍,弱
肉强食。(作者再按:对应本作当代的国族,其实就是鲜卑、匈奴跟羌、氐)
即使自古以来多有圣人治世,也无法完全开导驯化这些蛮夷,只能施以恩德来让他们暂时
顺从。(作者按:送礼物的好听说法)蛮夷强大的时候,就连殷高宗、周文王也疲于应付
。高祖被困于白登,孝文皇帝在长安附近整兵备战。(作者按:原文未注明“汉”,但这
明显是西汉皇帝事)
蛮夷衰弱的时候……比方周公时的“九译之贡”,或是中宗时把匈奴单于纳于朝廷(这又
在说汉宣帝了)。即使像元成二帝,我大中华式微,仍然能够“四夷宾服”。这不就是之
前的做法有效吗?(作者按:什么做法?看下去才会知道,两汉到魏晋的行文逻辑大体都
是这样)
当匈奴说他们可以守边塞,侯应上表不可,当单于来到未央宫下跪,萧望之也说不能把他
们当臣子。这就是说我们是“以有道之君”“牧”蛮夷,应该要时常有所防备,保持着戒
心来跟蛮夷相处。即使他们磕头送礼,仍不应放松边疆的防守,就算他们前来抢夺侵略,
仍不应轻易出兵远伐。所求不过国境不要被攻破,让国家内部能够保持平安。
等到周天子失去统驭力,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蛮夷就闯入了我们的国家。(作者按:时间
序接大禹那段,中间是作者在描述中国跟蛮夷,讲爽了一发不可收拾)有些诸侯,就试图
收买蛮夷来当作自己的战力。
申侯引进犬戎攻打周王室;晋襄公缔结秦晋之好。(作者按:原文此处不写“晋”)秦国
跟晋国,最是大量引入各种蛮夷,侵害我中国领土。还好有齐桓公出来维护正义,所以孔
子说,管仲真是太伟大了。(作者按:管仲是齐桓公的宰相)
到了战国时代,楚国并吞南蛮,晋国翦除陆浑,赵国学习胡人打退胡人,秦国消灭义渠…
…(作者按:逻辑开始错乱了,但其实很多人都这样的)秦始皇虽然穷兵黩武,残暴不仁
,但我们也不应忽略他驱逐四夷,建立国界的伟大功绩。
汉朝因此而都长安,这就是周以前的都城,可惜王莽作乱,让西都破败荒芜。(作者按:
本文作于西晋,首都为洛阳)光武中兴,以马援为陇西太守,讨伐叛乱的羌人,将他们的
老弱妇孺移回关中三辅。羌人跟华人杂处,几年之后,摩擦就开始出现了。毕竟羌胡的体
格比较壮硕,却受到汉人欺侮。
后来,邓太后当政要打仗的时候,征召羌氐来协助,就遭到了巨大的反抗。两个州的西戎
,一起叛变。大将军邓骘费尽力气攻打,却是让羌氐四处流窜。南入蜀汉(四川跟汉中)
,东掠赵魏(冀州河北),更侵河内(山东河南河北的交界)。朝廷只能死守洛阳,不让
羌人攻入。
这场持续十年的大乱,让蛮夷跟华夏人都丧失了许多性命。(作者按:《后汉书》中确实
有此乱记载,但情况没有这边写得严重)你当然可以说,这是东汉没有好的领导者,缺少
优秀的将帅。(作者按:大乱中,邓太后有加强取“将”的记录)但何尝不是所谓的“寇
发心腹,害起肘腋”?这些灾害跟贼寇就在我们的心腹要地,不是很容易出事吗?(作者
按:这句我改的,继续让他高下去谁知道在公三小)
在那之后,余烬不灭,动不动就有这些我国内部的蛮夷在造反,雍凉更是成为我国之患。
整个东汉末年,关中地区再一次遭到了致命性的打击。(作者按:董卓派跟马腾系都是雍
凉羌人,怪之有理)
但魏武皇帝并没有放弃“利用”羌氐的想法,命令夏侯渊攻打蛮夷使他们屈服。后来从汉
中撤退,就把这些蛮夷带了回去,藉以弱寇强国。(作者按:《三国志》说,曹操移出的
汉中居民是与张鲁友好的巴西人为主)以当时来说,借用蛮族的力量来对抗蜀汉的蛮夷,
不失为权宜之计,但终究非万世之策。(作者按:万世之策跟永动机是一样的东西)
要知道,关中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水利畅通,天然跟人工互为其利,是帝王之都,怎么
会是蛮夷的居所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作者按:经典名言,原句摘录)
因为蛮夷的衰弱,就让他们进入王畿,任凭我们的读书人跟平民使唤,甚至欺压,只是徒
增蛮夷对我们的怨恨之气。而在我们“保护帮助”之下,再次壮盛起来的蛮夷,必然会报
复长期以来的怨恨。
他们贪婪凶悍的本性,乘上了这怨毒的仇视之意,等我们虚弱的时候出手。这时他们就居
住在我们的身边,根本无法防备。酿成大害,也是在所必然,而且根本就是“已经发生过
的事情”啊。
所以,我们应该趁著现在国家武力足够,一口气将三辅雍州的羌人,移回到他们原本居住
的陇西地区。(作者按:这里有细说哪边的羌该送还回哪边,仅翻译大致区域供参考)一
定要给他们足够的旅费食粮,务必要让他们能够平安返回原本的部族。然后再设置汉朝“
属国”、“抚夷”来进行管制即可。
西戎跟我晋人不杂处,各自有各自的家园。既合乎古时候“四夷臣服”之意,也是未来更
安稳的盛世之道。就算“猾夏”有不轨之心,远隔万里,对我们的伤害也不会太深。这不
就是过去赵充国、冯奉世能够以数万兵力制住羌族的原因吗?
"有征无战,全军独克,虽有谋谟深计,庙胜远图,岂不以华夷异处,戎夏区别,要塞易守
之故,得成其功也哉。"
最后一句留下原文,让大家感受一下江统的文笔,反正也没什么内容,就是传说中的“魏
晋四六”漂亮废话而已。以上,是西晋人“江统”所著《徙戎论》的正文。后面还有“
Q&A”的部分。
问:最近关中才刚发生祸乱,经历两年的兵灾,动员十万的百姓加入征战。更有连番而来
的水旱灾,谷物不熟,疫病横行,孩子夭折,大人倒下……如今好不容易除去了罪魁祸首
,大家正在忏悔当初不该加入叛乱。需要休养生息的百姓,就像需要雨水的作物。
我们正应安抚这些惊弓之鸟,你却又要大兴劳役,征召这些人前往远方。把疲劳憔悴的老
百姓,变成你自己猜忌的贼寇,又要没有饭吃的居民,供应这些人远行的食粮。只怕这些
人还没有抵达,就再次成为国家的祸害啊。
答:这些狡猾的蛮夷,自己随便称王称将军,攻打我们合法的地方官员,是自古以来就如
此。而现在他们被打倒了,我们也累了。看看啊,俘虏已老弱居多。强壮的年轻人,要嘛
投降要嘛逃跑。(作者按:投降表示已经成为“官方”,不是可怜老百姓)
而你们却认为这是蛮夷感念我朝恩德来归附?他们就是穷途末路,生死大权操之在我朝,
所以才会弃战,怎么会是什么“忏悔自己的过错”?
原本安居乐业者,当然不想搬家。可是现在决定权在我们,我们完全可以使用还没解散的
大军来强制他们服从。一旦发生冲突,这些蛮夷跟关中百姓就会变得完全无法共处,这样
不是更会想要搬家吗?
圣人贤者最注重策划,要在没有的时候动手去做,混乱之前先开始整理。道路使用之前铺
平,德行还没被众人知道以前,就已经成功。(作者按:本意是已经完成德行的修养功夫
,但直接翻“成功”会非常有趣)
次一等的,则是事情已经发生,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作者按:我觉得这种比较厉害耶
)而你们这些人,就连现在坏事告了一段落,还不想着改变制度来避免下一次的灾祸。宁
可经常修车也不愿意去整修车轨,到底是怎样?
要知道,关中有居民百万,其中半数都是戎狄。只有搬迁需要粮食?继续住下来也要啊。
这百万人没饭吃的,难道不是全关中的人一起养他?有受到侵害的,难道不是全关中的一
起保护他?
同样都要消耗人力物力,你把一半的戎狄送回故乡,他们的族人自然会帮助保护他们。而
他们所上缴的年贡,回来用在关中居民身上,岂不是更有效率?大家都能各自安居乐业,
不是两全其美?
不愿意及时做这些小事,而忘却经世大业。嫌弃几天几夜的劳苦,而留下世世代代的敌人
。这怎么能够成为“开物成务,创业垂统,崇其拓迹,谋及子孙者?”(作者按:其实就
是继往开来啦)
以上,主论西戎(羌氐),后面江统还写了一下匈奴简史。点评:这个更危险(而且还送
不回家)。最后还加了几行说“荥阳句骊”人“但顾其微弱势力不陈耳”,意思是高句骊
也没多厉害,现在不用烦恼。
歧视这件事的本身,是无所不在的。不管有多少资料,都不足以判断两汉西晋的人们对于
“胡汉之分”的看法与比例,但有一个部分是可以简单有效来观察的,也就是政府与法律

今天的美国,有人歧视黑人,有人不歧视,有人歧视歧视者,但联邦政府的态度是明显的
。而前一任总统才靠着“我们就是要歧视”打赢选战。
比喻来感受一下“政府带风向”的部分,一个有效政府才能带,当政府带不动风向的时候
,也就是这个政府要崩坏的时候。所以没有政府不会试着去带风向,所谓的民主自由也只
是迎合风向的一种方式罢了。
题外话总是太多。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徙戎论》的背景,建立在政府不鼓励“区分胡汉”之上。
还是要再次强调,“戎”是西戎,并不是“所有的胡人”,但江统确实是“以西戎为例”
,检讨所有境内胡人。
Q&A的部分,也显示出此文确实发于齐万年之乱后,这是时间背景的部分。个人背景上,
江统的儒家成分是相对高的。他引用孔子与春秋,把“汉”与“晋”视为相同——这是讲
究道统的表现。
补充一下,东汉到西晋在讲学派,不是像战国诸子百家,你去哪一子哪一家上课拜师。而
是你所读的书,所写的文章,偏向过去哪一家学派的中心思想。那就好像你看了《猎人》
觉得很棒,下一套会先去找《幽游白书》来看。不是家学渊源的士族,一个人一生能读个
十套书就很厉害啦。这叫做基本人性下的时代差异。
江统这一套儒家思维下的“胡汉关系论”,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啦,这想法跟说法,
到现在仍然十分流行。简单来说,《徙戎论》所陈述的就是:其实汉人一开始就瞧不起胡
人。为什么?因为白人天生就比黑人优秀啊,但黑人会用他们强壮的体格来破坏法律伤害
我们。
我不是说黑人坏,其实就是长期以来受到白人的欺压,不被白人当人看,所造成的反动。
不管政府再怎么粉饰太平,都无法改变双方世代以来所积累的怨仇。再不分开彼此,让大
家各自待在应该待的地方,必生大祸。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从来不是因为它真实,就只是因为它“唬烂得合理”而已。如果你还
算是个现代人,你一定知道,不管什么被欺压的仇恨,都不会跟着基因遗传。“世代以来
累积的XX”,就只是思想操作的一个常用手法而已。
重点是现在。现在你被打了一巴掌,我告诉你你家世世代代都被他们家打巴掌,你就会超
级超级生气。如果没有“现在”,那些过去你阿嬷的故事,其实没那么重要。
使用历史当作武器?台湾人应该是非常有“切身体会”的族群。但这边就可以注意到,江
统的担心并非无的放矢。今天齐万年可以炒作一波,明天自然有别人能再炒一波。历史就
在那边,文献你也无法一次改掉。大家都有自己的藏书,所以某政禁止藏书是很有经过思
考的动作。
愚民为法家之先。欺人为儒家之本。
《徙戎论》有个很可爱的部分,就是鬼打墙。大禹是西戎出身,江统并没有反对这个论点
。然后在那边非我族类,你以前还是这个族类的百姓。一边歧视著蛮夷,一边又说华人跟
蛮夷的命都很重要。
比起那些高来高去的部分,我更应该关注《徙戎论》所提供的讯息。江统这么鬼打墙,除
了他个人的性格与流派影响,相信他身边的知识份子氛围一定也有着“胡汉平等”的价值
观。
今天如果我的论述是“普世价值”,那我可以省掉很多东西不写,这篇文章也会被推爆,
但《徙戎论》明显不是。所以其实也不需要非议说晋惠帝愚昧,贾南风没用。《晋书》则
说,十年后胡乱,才有很多人表示江统很有先见之明,跟PTT在喊先知一样。
相对来说,别说皇上不采纳,当时嘲笑江统的人,恐怕还不少呢。是的,反过来说,当然
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者,否则谁能在十年之后翻出这篇文章喊先知呢?
这样翻来覆去的意思就是:江统的《徙戎论》,打开了“胡汉之分”的风气。
玄学清谈的本意其实是“讨论”。到底是五胡四海本一家?(故意写的不要问)还是四夷
就该住山上?这个直到20世纪都还在争论的话题,怎么能不让好议论的魏晋学者们蠢动?
越多人讨论,议题的扩散就越广。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这就是议题,不是法令。
但随着八王之乱的发动,法律跟政府的力量逐渐减弱。议题,就将成为事实。
作者: cici950630 (cici)   2023-09-16 08:56:00
这跟蒙古有什么关连,差了一千多年吧
楼主: hgt (王契赧)   2023-09-16 15:02:00
可以看一下本版总则第九条另外,版标也写了可讨论游牧民史,匈奴鲜卑都是游牧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