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篇刚好想分享之前算过荷兰RSM MBA学费回收的scenario analysis
https://i.imgur.com/51uqPme.jpeg
假设:
成本:RSM MBA学费65,000+生活费18,000=83,000
薪水:第一年65,000,是RSM MBA 2023就业报告的平均(有77%在荷兰工作);薪水每年
涨幅设3.5%
房租:每月1,100左右,根据荷兰公寓每平方公尺租金(假设20坪)
其他生活成本:根据Nibud的预算工具,每月约2,300,不过这个预算工具包含准备金预算
、度假等等所以通常会偏高;通膨每年假设2%
薪水跟租金的假设不动,主要针对其他生活成本跑scenario analysis(除了房租外的花
费少Nibud数字10%、20%、50%)
如果真正按照荷兰Nibud预算工具的花费,要回本学费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每个月的结余
没有超过700(这个数字是第一年,会逐年提高),基本上要在十年内回本是很困难的;
如果你一开始工作就可以有每个月结余1,400(也就是一年结余大概16,000左右),约莫
五年可以回本
那如果用每年调薪幅度5%跟10%来算的话,差异会有多少?
万万税的荷兰总是不会让我们失望XD
虽然调薪幅度从每年3.5%提高到5%,10年后累积税前薪水差异会到55K,但因为较高的累
进税率,累计结余还不到25K;如果用高标准每年调薪10%来算(这样五年+46%/ 十年+136
%),10年后累积税前薪资虽然会超过270K,但实际累计结余也只有110K左右......
所以说在荷兰较高的薪水,当然对回收MBA成本绝对有帮助;但在高税率的威力之下,实
际帮助的程度,可能跟预期的程度会有差异
当然这边都没考虑机会成本、资金成本、无形资产(欧洲工作经验、work life balance
)这些东西,只是单纯地从数字来看RSM MBA成本的回收情形
引述《FatHouse (肥宅哥)》之铭言:
: 这边主要是针对上篇tomluica推文的回复.
: 原文问题如下:
: 推 tomluica: Fathouse大你好! 04/06 22:
58
: → tomluica: 想请问你对于目前这个艰难时刻去就读欧洲MBA有什么看法 04/06 22:
58
: → tomluica: 吗?我目前已申请上但犹豫不决…我看未来同学们都快快乐 04/06 22:
58
: → tomluica: 乐的,但找学长姐coffee chat后得到的反馈都挺不好的, 04/06 22:
58
: → tomluica: 很不知道要怎么看待眼前的机会(尤其是现在的经济情势 04/06 22:
58
: → tomluica: 感谢!! 04/06 22:
58
: 其实我并不是专业的 MBA 顾问,只是之前念过 MBA,也认识一些欧洲 MBA 毕业的朋友
,
: 这边就分享一些个人的想法给你参考~
: 首先我觉得要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想读 MBA? 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但大致可以分几
种
: 类型:
: 1. 体验当地与多元文化、认识国际同学
: 如果你是为了这个目的,我其实很推荐欧洲 MBA。我自己年轻时在欧洲住过几年,真的
觉
: 得欧洲文化非常多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气质,旅游起来也超级丰富,是那种
在
: 台湾或其他地区比较难得的生活体验。
: 欧洲 MBA 的国际化程度也比较高,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多,对于拓展视野是很有帮助
的
: 。不过坏处是:因为大家毕业后都各奔东西,要维持人脉、联络其实不太容易,所以
: networking 的实际价值可能没有想像中那么高。
: 反过来看美国,国际学生比例没那么高,但很多人会选择毕业后留下来工作,人脉比较
集
: 中,长期来说 networking 价值反而可能更高一点。
: 2. 想学 MBA 课程的内容
: 这部分我觉得欧洲和美国差异不大,重点是看学校的强项:
: 像 LBS、Wharton、CBS、NYU 是金融业比较强的;MIT、CMU 偏科技业;Kellogg、
: INSEAD 是管理顾问取向。如果你对某个产业或职涯方向比较明确,就去找对应强项的
: MBA 会比较有效率。
: 3. 想留在当地就业,追求高薪
: 坦白说,如果你是以“留下来工作、拿高薪”为主,那现阶段我就不太建议欧洲 MBA,
理
: 几个:
: - 这几年欧洲失业率高、整体薪水偏低
: - 欧洲企业对 MBA 的认同度没有美国高,对长远发产不佳
: - 留下来工作门槛高:签证、语言、在地人脉都要克服
: - 税率高、生活成本也不便宜,部分地区还蛮排外的
: 相比之下,美国的就业市场大、科技业多、薪水高、签证与绿卡制度相对稳定,以就业
来
: 还是比较实际的选择。但现在川普执政,政策上除了会乱搞外,整体上也会更排外。
: 4. 其他职涯考量(创业、回国、第三地就业)
: 如果你的目的是创业或回国接家业,或打算去第三地(像中国、东南亚、台湾)发展,
那
: 你可以针对创业导向比较强的 MBA 来选,比如 Stanford、INSEAD、IE 这类偏创业氛
围
: 的。
: 第三地发展的话,还是要看看那个市场校友多不多。工作很多时候其实蛮仰赖校友
: network的帮忙,这点不能忽视。
: 以上纯粹是个人角度出发,不一定完全正确,如果有什么讲错或不够全面的,也请其他
前
: 辈补充~然后我也不是MBA顾问,只是路过的路人发发个人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加
油
作者: tomluica (Luica) 2025-04-11 21:10:00
感谢Evilviolet大的分享!看起来如果只考虑回本会很惨烈…有在想想有没有更符合经济效益的方法不然以现在的状况出去 心理压力真的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