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该不该去美国念mba

楼主: airturtle23 (三只小猪)   2017-07-10 17:26:32
本篇长文,请自行斟酌阅读
简而言之是MBA谁都可以念,没有why now不用勉强。当然谁都可以往管理层爬,只要有策略就能申请。
大学GPA只占排名的7.5%(U. S. News),且毕业越久越不重要。又楼主已经有两张会计师执照,足以取代GPA。硕士也有冲上来,这些都足以证明智力。大不了用Optional Essay解释大学有更重要的priorities,例如:感情。有人写这样照上华顿。
没人说在哪州毕业就只能在哪州工作,也没人说会计毕业就只能做会计。有一种东西叫Transferable Skills可转换技能,这就是为何有那么多管顾、甚至CEO都是会计出身。
美国有三千所大学,前百大都值得念,除了前二、三十名校的学费是天文数字以外,后面也有很便宜、CP值很高的学校。有人念了百名以外的学校,回来照样进四大管顾,一样百万年薪,而且还七点下班。美式MBA强调全球化的多元辩证与创业家精神,用一台好一点的休旅车,来投资用钱买不到的人生经验与视野,还是很值得的。后面也才会因为如此的全球化思想激荡,来挑战既有产业定义,并且改变游戏规则。
而简单的结论是,唯有解开双方的生涯谜团,否则不论是分是合,各自或一起都还是要有快乐的人生要过。
后面是比较详尽的分析,与常年真实生涯咨商经经验分享
MBA由于平均毕业是30岁左右,已届而立之年
以典型商学院的Duke Fuqua MBA为例,入学生有22%已婚,将近四分之一
而许多老美早在24岁刚出社会不久就有家庭
许多申请人都有成家立业的打算,也因而会连带着另一半一起咨询
楼主提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真实生涯管理咨询时,若个案有与另一半一起成家立业的打算,原则上都会请来一起谈,毕竟长期生涯需要将家庭一并列入考量,且重要性甚至可以高于个人的生涯发展,因为感情与家庭是超越个人的大我,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
另一方面,一旦双方的生涯驱力出现相互依存的关系,且有相互加乘性,那么结为连理就会是像化学共价键一样,总体位能降低而达成稳定平衡
然而,要是结合时多出或少掉一颗或数颗电子,那么键结就会不稳定,而最终导致不平衡而分离
而MBA动辄两年的远距发展会是感情的杀手,经过长年生涯咨商经验、甚至许多个案已经MBA毕业后长达十年的持续咨商经验,远距离成功案例并不多
要嘛结婚后一起去,或一起出去后结婚,要嘛一起不出去留学,要嘛分手收场
像楼主这样能够长期维持的,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人中奇葩。
甚至有人将留学MBA当作是高阶相亲,女生甚至有不少人直接嫁老美拿绿卡,男生也会去寻找条件更好的对象,以保未来长期的家庭经济发展
或是回来后,因为学经历条件与视野相差过大,而情感生变
甚至还有因为长辈压力,而被迫结婚或分手的也有
而有趣的是,生涯三驱力这套生涯管理工具,也同时可以解决除了事业以外的婚姻与家庭问题
不过就是将双方的三驱力拿来像合八字一样,看看各自有何发展,又协同发展时如何平衡
首先要先建立几个基本观念:
一是每个人的事业与感情都是两条平行线,缺一不可,会相互影响,但互相不可取代
二是感情与成家不同。家庭是以经济为基础,贫贱夫妻百事哀。时间的连续性是世上最残酷的杀手,主要取决于各自与共同的长期经济谋生,一旦出现经济缺口,将会动摇家本,造成妻离子散的严重后果。因此事业线永远先于感情线。没有面包的感情只是不切实际的一场梦。
三是婚姻是两家族的事,不再是两个人的事。
四是一切还是回归到生涯三驱力:兴趣技能组合、性格养成制约、专业能力组合。只是复杂度变成两倍,不过其实也没多复杂。
五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人是情感的动物,要是都排除情感、像机器人一样客观,都只照逻辑分析来办事,那就枉费生为人的价值了。
六是没有白头偕老及终身养育的准备,不要搞出人命。父母失和、小三小王,受害最大的是后代子孙。
以楼主的个案
能长期维持长距离,必有相互期望的强大力量维系
根据咨商经验,一般而言,会选择长期居留海外,不见得是为了高薪,因为三到四成税后,再换算物价水准,其实disposible income跟在台湾差不多,却需要忍受长期与亲友的聚少离多,因此多半是反过来,是因为长期受到家庭或成长环境压迫,而有一股向外的推力,选择在海外重新开启一片天空,同时又能扬眉吐气,到一个“美”国高就,换取身份地位的象征。因为若早知会计工作如此血汗,也可以在国内转职,或是不会再出国进修会计硕士。这时就会有几种可能:要嘛是不知其他选择,只好选择将错就错,至少有个稳定饭碗;
要嘛是想透过硕士学历,来跳过血汗压榨的管理层,当然也可能不是如此,还有其他可能,端看个案如何解读环境与因应。而这时就可以用生涯三驱力来投射真实生涯目标。
基本上,情感是在成熟度相仿的前提下,寻求未完成的另一半理想。
从情节陈述,看得出女方欣赏楼主有雄心壮志,就算不走会计专业,也有本事考上两张会计师,又能跳脱会计轮回坐拥高薪(其实有些人是很爱会计的),也相信楼主能申请上名校MBA。另一方面,能在美国这个金龟婿海钓场念完硕士还没变心的,多半是因为内心深层渴望的认同,也就是马斯洛五层级需求的第四层级:Esteem Need尊重需求,这点或许只有楼主能够满足,了解女方内心深处的人性与脆弱,并能加以认同。这心理需求远超过外在物质,甚至是外在物质也只是为了换取如此的内心需求。
而对楼主而言,则对女友有几种可能的期待:一方面这段感情长到将近人生的三分之一,终究会有不舍; 又美国学历是一项无形资产,讲出来还是令人骄傲的事; 还有未来相对稳定的饭碗保障。然而楼主在思考上有受限,一方面潜意识中认定会计是低阶工作,事实上行行出状元,许多管顾甚至财星大企业CEO是由会计出身,不过要以兴趣志业为前提,不然拿无价的生命来换钱,不论怎么换都永远不够的。
另一方面,楼主的宇宙观是以外导特质(Extrinsic)为主,认为是外在条件的公司职称与校名带给你薪水,而不是以内导特质(Intrinsic)的自我价值提升,来谈判收入。简而言之,外导特质认定人是被外界环境所操控,而内导特质则认为人可以改变世界。
而可以想见楼主的挣扎,在生涯与感情难以两全的状况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或许这段细水长流的感情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不过这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还是回归到双方真实生涯的背后驱动力,因为毕竟不论要不要继续感情,双方的谋生与发展都是要顾的,甚至是终生的快乐唯有从事兴趣生涯才能实现。这样双方也才能有愉悦正向的情感氛围。
要先看楼主跟女友为何要念会计
各自的理由与动机可能各有不同,多半跟性格养成有关
会计的本质是查账、记账、对账、节税、遵法、移转定价、到成本管控与管理流程咨询,甚至到最高级的跨国财报合并
其中有很大部分跟减法思想有关,要求纠错,并在完美账务结构中,达到零错误
自己一天八小时工作挑出一堆错,呈上去给主管又被挑了一拖拉库错误
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容易出现职业病,就是在生活中挑三拣四,不过当然也不是绝对
然而由于会计准则是人定的,目的是帮财星五百大企业节税,因此在最大经济体的美国法规,及其全球化的各国法规,因为政商关系在灰色地带中的微妙斗志,而产生许多逻辑上难以解释的商业潜规则
因而产生进入门槛,让会计人员有专业技术饿不死,
但由于钱只是账面上的数字,既不经手,也收不进口袋
因此也难以发财
不晓得楼主的女友状况如何。不过常见的个案是家中长辈有做生意,然而因为对商管知识有限,账务难以摊提认列,连到底赚多少还是赔多少都算不太清楚,又期望女儿能有个稳定的饭碗,因此多半会期望女儿念商管,并且是其中相对不嘴炮的会计
而也由于北美大量缺工,会计专业容易在北美就业,不过年薪大约就是五万美元上下
换算三成税后与三倍物价,大约就是台币月薪五万的水平。就一般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但离发财还很远。又没兴趣的话,快乐就更不用说了。
然而对男生就很难说了
有的是看在会计师执照若做到合伙人趴呢,动辄千万年薪
但要拿一半人生来换,毕竟也不是人干的,甚至要是没换到,那不如一了百了算了
对于没有兴趣的学生来说,可以说生不如死
然而学校也知道会计出来好就业,甚至因为熟知企业金流,而可能成为高薪管顾
又需要大量会计专业,因此就连续四年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
让学生措手不及,没空思考人生,反正想要转系也要先考高分(这点应该建议教育部废除,浪费教学资源,没兴趣的学生又被迫占住茅坑)
(下集待续)
※ 引述《rain999 (雨)》之铭言:
: 各位学长姐好
: 一直有个问题由于许久不知道可不可以在这边跟大家请益
: 如果不行请再告知我自删~
:
作者: marco3133 (Marco)   2017-07-10 17:52:00
disposable
作者: d55032574 (自由主义)   2017-07-11 00:31:00
好文
作者: honeyster200 (ohhahahaha)   2017-07-11 01:55:00
对会计好了解呀XD
作者: james386190 (小杰)   2017-07-11 06:34:00
作者: linkige (【峰芝紫】)   2017-07-11 22:27:00
好文
作者: caesar76513 (弱水三千)   2017-07-11 23:42:00
这一系列的文真的都要M,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HanPurple   2017-07-12 22:49:00
毕业平均30@@ 34才去读是不是太晚了
作者: conica59   2017-07-13 15:34:00
讲的点都很精准啊
作者: acc1016 (一个人的旅行)   2017-07-14 22:41:00
其实并没有真的很多大企业CEO是会计出身..虽然没看过数据但是以纯会计学历背景又一路在会计体系升上去的人来说,很少有人真的走到CEO,理由是会解释数字不代表会拟订策略或是带领企业在研发或业务上做到创新,事实就是纯会计未必真的能了解产业吧,通常会计会干到CEO多半代表那家公司很成熟或是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要"管理效率提升"国外很多CEO可能在之前有做过CFO,但那是因为那些公司本身在管理人才培养上看重经理人一定要懂财务了解其重要性而不是一天到晚只觉得自己会研发、会技术或会销售有业绩就是一切。举个例子,Ford在台湾的历任总裁中有几位就先当过CFO,但那些人跟会计学历八干子打不著,有几个还是台大甚至留洋的机械博士,他们去那个位子是福特内部有这种传统,他们去那个位子能够真正从技术与业务角度领导财务做出真正符合公司需要的资料。这种可不是一直待在会计学历与会计体系的人一定也能做到CEO那种位子要能真正领导各职能的悍将,这种人通常真的不是没历练过其它职能的纯会计可以做的Even会计学历+专业领域+利用MBA转换,我都觉得很困难。如果我是业务或研发、我又有战功,我看纯财务爬到我头上心里不干死才怪但如果那个纯会计本身是家族企业来自大股东就是另一回事其它东西不懂,凭什么lead其它真正在创造产品或业绩的人?这点我相信在机械产业、科技产业是非常明显的。
楼主: airturtle23 (三只小猪)   2017-07-16 00:00:00
福特前总经理刚好是小弟同届学长的父亲,也是客户长官a大讲的都对,唯一思考盲点是创业家精神,假设前人若没走过的路,就无法超越.会成为库克引用贾伯斯的bestfollower.路是人走出来的.根据Visual.ly网站研究,财星前百大CEO有9%主修会计,虽然纯会计背景不多,但也有两位.英国更是占四分之一不过查数字没意义.会陷入管理学的X理论,假设人不会动或假设人成长速率相同.个案都只是个案,事在人为.财务会计背景不见得没做过业务,遇过甚至做到业务经理就有好几位,也有同时经历产品开发的.一样米养百样人跳进IB/VC,或企业端管理部M&A,也有董事长特助,太多了也有进主管机关指挥管顾的,或去美国事务所做了趴呢事物都有很多面,有时候成本,生产,管理等战功比业务大没有会计压成本管流程,产品不是生不出来就是卖不出去这也是为何有MA轮调跟MBA多元激荡,观点会更全面顺带提个客户分享福特前总座学长父亲的奇闻.非会计背景,内部爬升,照样能从几百行财务报表中,瞬间找出错误在场所有业务,财务会计,PM,生管等,全部哑口无言
作者: acc1016 (一个人的旅行)   2017-07-16 21:41:00
那也要看他抓出的错误是哪一种错误,如果是管理性报表,他抓得出错误是很正常的,因为管理报表的重点是数学+逻辑但如果是纯财务会计,我不认为那是他或一般CEO会懂的。会计的学理复杂,但三表或管理性报表的精神却很简单,很多时候是用逻辑思考就可以知道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作者: hsupeiwei (rita)   2017-07-16 22:45:00
会计本来就后台 前面实际执行预算的人当然比会计更了解效益跟钱的流向就像工厂推行精实生产来降低成本 是让有供应链专业的人来不是让会计来要看出改进的地方不是从财报看 是去现场看生产流程跟库存"没有会计压成本管流程,产品不是生不出来就是卖不出去"好像有点高估会计低估工厂跟行销
作者: acc1016 (一个人的旅行)   2017-07-17 21:20:00
会计在制造业管理的重点是把数字的来源和计算方式搞清楚让实际产生这些数字的人知道细节是怎么了,但是要怎么改不是只知道算数字的会计可以随便建议或决定的。所以对一般人来讲会计有价值的地方是对内呈现正确的数字对外呈现符合法规的数字。但这些都离有能力在走向CEO的过程中超越行销、业务、采购、研发或生产出身的人所能创造的贡献太远
作者: onionkevin (洋)   2017-07-20 01:14:00
推回的用心~逻辑分析强!
作者: viudo (viudo)   2017-07-25 16:3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