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imomiKai》之铭言
: ※ 引述《wellgood234 (Sun)》之铭言:
: : 想都不用想一定是要升RAM
: : 你如果要剪辑、修图那个256g跟鸡肋没两样,
: : 你现在一台4K60P的机器出一张记忆卡直接就爆仓了。
: : 动态后面一定走到NAS或是阵列,
: : 到时候你要考虑的还有内网的速度,
: : 这个花起来更恐怖。
: : 你现在在过渡期它还有TB3接口
: : 买一个1T外接 1秒读写近1000mb 的ssd现在大概5000搞定。
: : 使用 MACOS的影像工作者就是要做好档案分流的习惯(机内放软件、文件),机外放专
: 案
: : 大档。
: : 但是缺RAM整个就不可逆了,
: : 尤其现在这种集成式的。
: : 千万别听说什么8g够用,
: : 我20年iMac 买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美光36g*4
: : 这6000绝对要花。
: : 我就是因为16g还觉得太少,
: : 才在等16吋m1。
: : -
: : 这边特别让各位理解一下接口协议跟现在储存装置概况。
: : Mac目前配的 USB-C 口,基本上都是Thunderbolt 3.0的接口,长得跟他一样的还有US
B
: 3
: : .0 3.1 3.2 gen1.2等等。
: : 目前TB3也就是雷电三理论值可以跑到40gbp.
: : 也有就是快5G 每秒的传输速度,都可以拿来外接显卡了。
: : 退而求其次就是USB 3.x gen2 传输速度可以上 20gbps/s,也就是每秒理论值都上2000
m
: b
: : 了。
: : 而且现在 NAS跟交换器还在拼的有:电网络口跟光纤网络口,单网络口上10gbp ,双2
.
: 5g
: : bp口两条一起用走链路聚合等等等...
: : 基本上每秒破1000mb的内网传输速度这几年绝对会普及。
: : 以上是以用线传输。
: : 另外内接式SSD这些Pcie..M.2接口就是插ping的,基本上更快.....所以目前机内传输
: 速
: : 度走这
: : 种通道的大概都每秒2500mb基本,现在在拼冲到3.4000mb了,有另外一种走SATA的接口
: 会
: : 比较慢一点。
: : 所以前面推文里面的我在这边总结...
: : 基本上
: : 1.目前最快的传输速度就是直接干在主板上的M.2 SSD最快最稳。
: : 2.接下来就是外接M.2盒+Thunderbot3 接口的,理论值可以跑到逼近速度,但是稳定度
: 没
: : 板上好,而且也是贵,但是!还是比直接在官网点升级SSD便宜很多,我目前离机剪辑
4
: k1
: : 20p,都
: : 是用这个方案,用owl tb3 / m.2x4 外接盒解决 ,我装1T*4,目前市售外接产品速度最
: 快
: : 就是这个方案了,我使用上感觉不出跟机内速度的多少的差异。
: : 3. 速度往下就是M.2 外接盒配上 Usb gen2*2,或是集成式的ssd+接口,受限Gen2*2
: 速
: : 率上
: : 限,这个跑起来大概就是每秒近2gb速度,其实也超够.
: : 4. USB 3.x. Gen 1x2 ,这个现在非常常常见,每秒读写大概1gb左右,1TB容量可以
: 压
: : 在5千内,SANDISK有卖。
: : 5.更便宜的就是一些 sata+gen1搭配这种,至少也有500mb。 1TB,3000左右吧。
: : 在这边要说的是,机内的m.2容量以内容创作者来说根本不可能有够用的一天,而且贵
: 到
: : 靠邀,一,定要去了解这些接口跟每个Gb/秒的价钱,搭配你的使用需求去做离机热储
: 存
: : 规划,现在
: : 的外接速度跟以前那种USB3.0 跑 HDD 的时代不同了....
: : 离机剪辑是绝对可行,就算是8k60p都行。
: : RAM不够就没救了,这是一定要把预算花在当下的选择。
: : 尤其是M1这种集成式架构。
: ============================
: 这次就不镇楼了。
: 首先大大还是针对UMA的统一内存保持传统的概念,一直把它当PC端的Ram看待。
: 但事实上,你要知道UMA的设计思路是透过一条”宽广”的道路去”直通“各个元件存取
: 指令或是档案。
: UMA,统一内存。
: 其实他就是LPDDR4X,只是在M1里面用了一条Bus就完成CPU-GPU-NPU之间的交换,省去了
: 以往PC平台上面同一个一段数据从内存写入要经过北桥再经过FSB再进入CPU内执行。讯
: 号的距离越短,所使用的“功耗”以及“延迟”都会有着影响。这是现阶段PC上面还办不
: 到的,毕竟模块化的代价就是没办法比得上系统封装技术。
PC做得到啊
问题在于NUMA架构比较容易扩展cpu cores
NUMA每个node都有自己的memory controller可独立运作
UMA问题在于当频宽塞满再多的核心都没意义
这才是为何NUMA当道的原因
NUMA的缺点在于memory access speed有远近之分
一般使用情境下如果application执行在比较远的RAM上确实有可能变慢
所以通常在HPC场景下会希望有dedicate的cpu cores而且都要在同一个NUMA node上
: 更进一步可以推断,世界上也只有阿婆可以抛弃DDR内存转而投入HBM2,这是其他家厂
: 商做不来的(前一个做HBM2的AMD 在6000系列还不是转回来依靠DDR。)
: 所以在这次M1问世之后,各个使用者体感都会是8GB就顶用,16GB是奢用。原因在于一个
: 常用的技术”交换内存“。会造成”文书使用”8GB压根儿就喂不饱。
: https://i.imgur.com/6nxifwM.jpg
: (如果想看负重资料处理的使用状况,我记得我前几篇有分享过,要不然就是在低卡那边
: ,请自行寻找了)
别闹了 ram是多多益善
哪来的顶用奢用
这概念跟几年前的iphone6 1G ram被说成1G ram再战10年一样顺到爆
: 我说大家都把M1三个“入门级”产品想得太神了。
: 阿婆给你16GB明摆着告诉你,你要重度工作的,就不要选择这三台。却一堆人探讨想要用
: 入门级产品越级打怪。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 再者是焊死的固态硬盘。
: 这三台入门级产品,也就只有mini的接口给得多,笔记本都只有两个Thunderbolt 3。
: 一个接口要输出萤幕(多萤幕输出请详洽我之前那篇Dell D6000分享文),这个倒还好,
: 如果可以同时兼顾供电,那一个接口就可以结束了。
: 剩一个接口你要接外接式硬盘/外接式磁盘阵列。
: 你已经把两个接口都用满了。
: Thunderbolt 3细看,其实是有猫腻的,并不是外面宣称的40Gbps跑好跑满,其实他是给
: 你预留了“图形输出带宽”18Gbps和“Data 传输带宽“22Gbps,加起来才是你看到的40
G
: bps。这是固定的。
: 而去年底发表的Thunderbolt 4,直接整进去CPU里面,不再与PCI-e/SATA/USB 2.0/USB
3
: .2/WiFi共用一条OPI这条Bus。新增了一条“动态带宽分配”,这才能让单一输出可以自
: 由调配传输速度。不再受限于要跟其他元件抢OPI限制的32GT/s。
: 其实很纳闷的是,一个外接盒(外接磁盘阵列)他不贵吗...
: Thunderbolt 3的外接设备都非常贵,动辄5000起跳。再加上一条NVMe的SSD。
: 你说外接能有多省?
: 主要造成Thunderbolt 技术贵,还是出在英呆尔。毕竟是他发表的协议,他要赚取授权的
苹果也在里面
你说贵只有intel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