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书] M1 挑选指南总整理

楼主: KimomiKai (时雨大天使)   2021-01-07 16:07:13
又见面了,有鉴于板上还是有人会发问自己的需求,加上自己实际拿到后比较以前的机种
还是发一个指引比较好。
依旧镇楼:
https://i.imgur.com/gxNCx3E.jpg
(这台是2019 MBP13” 太空灰)
我本身拿过的MacBook系列如下:
2014 MacBook Air
2016 MacBook Pro 13”(2 core 2TB port)
2016 MacBook Pro 15”(4 core)
2018 MacBook Pro 13”(4 core 4TB port)
2019 MacBook Pro 16”(6 core)
2020 MacBook Air (M1)
上一篇我是拿2016 MacBook Pro 15”来做比较,主要是因为是想控制一些特定变量。
不拿2019 MacBook Pro 16”做比较,是因为两者差距在我所使用的程式差距没有特别大

那你怎不说我拿2018 MacBook Pro 13”那款来比较?
的确,那台2018 MBP体验的确没有输M1很多,甚至有4个TB孔可以输出,至少双萤幕无悬
念。但是那台我装了很多虚拟机和游戏(?)要做比较,还是蛮麻烦的。
====================
首先我们一步步讲起
1.外观、颜色、重量。
https://i.imgur.com/jayys66.jpg
https://i.imgur.com/9Xr9uL1.jpg
外观由于模具没变,你会看到这个设计几乎是沿用了4年有了,如果近年有更换过MacBook
系列产品的,基本上对这个是无感的。况且Air最厚的地方比Pro还要厚那么一点点,但真
的只有一点点,日常感受没什么差异。依然是最轻薄的笔记型电脑。
不过Air是近两代才采用Retina萤幕,相比2014年的Air那个超粗编框且低分辨率的萤幕,
根本是大跃进。
颜色,在Air有三个颜色,如果看惯了银色、太空灰、你也只剩下金色可以选。
Pro依然只有银色、太空灰选择。
Mini居然回归只有银色的版本,哭啊!
https://i.imgur.com/woENPLd.jpg
我大学的时候常常背13” MBP甚至是16” MBP,同学老是说我在搞负重训练。
现在比较不一样了,携带需求着重的,真的有更多选择。不用被重量制约真的很舒服。
Air和Pro的重量差异,大概就是一盒卫生纸的重量...如果你(略
====================
2.怎么依自己的需求订制。
买这种电子产品,最先搞清楚的就是自己的需求是否符合,宁愿买到效能过剩,也不要买
到跑不动的工具。
M1这块Soc只有Air最低阶的版本被阉割了一个核心的GPU,其余晶体单元都没有改变,其
他如同NPU和DRAM的设计。
所以才会被外界说这是Air性能最靠近Pro的一代(仅限入门款)
以往在intel时代,总是被各种型号的CPU限制效能并且划分产品,诸如1.1GHz 双核心的c
ore M这种电子垃圾也是可以独立出一个产品(对....MacBook就是在说你)。
在来到近年的2019MBA 1.6GHz 双核心的低压i5某种程度也算是电子垃...
总而言之,如果是要做‘轻度剪辑’、‘轻度运算绘图’、‘轻度文书整理’。
那瞄准M1准没错。那你会说差了一核GPU会差在哪里。
‘我会跟你说,没差异。’
因为就单靠技术层面来看,以你作业压力来衡量,我光是在QGIS里面叠了30个图层都不觉
得卡顿了,在‘轻度建模设计’的层面来看7、8核绝对负荷得了。
再者是整合在Soc里面的LPDDR4X,这个时脉是4266MHz,真的是很高。已经比我桌机的320
0Mhz还高了,但即便是高时脉,容量大小,也决定着你究竟可以同时间运用多少软件。
我在上一篇运算分享有提到,我光是QGIS就占用了7G多,再开一些其他的基本程式,8G肯
定是不够用,但是我也不是天天都开QGIS叠这么多图层。一般日常负荷8G根本吃不满,一
到特定使用时间,系统会启用交换内存这个方式,将空闲或是使用率不高的内存占用
缓存先存取到固态硬盘(SSD)内,等需要使用的时候再用交换的方式,复制到统一内存
内供元件存取。但其实这技术不怎么新奇,但在这里就因为高读取的固态硬盘和统一记忆
体的速率接近,你才会感觉‘欸...有卡顿到吗?’。
====================
3.没事不要拿M1这种初阶入门级产品做炼丹,8K高流量素材处理,大数据资料处理。
你现在打开油管,95%以上的使用评测都是拿这款M1做什么8K高码率的素材处理呀,然后
做近十万百万笔资料的数据处理呀,搞的好像这台电脑是个专业工作站一样。
其实并不是!
如果你是要做以上这种炼丹行为,我觉得你找错方向了。
P.s.如果是十来万笔这种资料处理,这可能还可以倚赖M1,毕竟我在windows下面开不起
来的资料,在MBA上面居然开的了...那以后我可以将整年度的资料直接汇出一个档案,不
需要再做切割了。
====================
4.游戏机。
你别说,我还真的在这台MBA玩2077 4K 光追 DLSS2K平衡的画质,以及刺客教条 英灵殿

可能我接下来要说的,已经有人猜到了。
那就是Moonlight。
Moonlight是一个免费的开源专案,功能原理是把NVIDIA打算偷偷藏起来给自家Shield设
备享用的串流技术拿来给任何装置运用。
我可以借助隔壁老黄NVIDIA的技术,让我的MBA随时随地的‘串流’游戏画面,并且借助
现在高速的网络环境(诸如5G以及高流量WIFI技术)我可以低延迟远端游玩在MAC环境下
跑不了的游戏。
而且因为M1可以处理AV1编码的影音讯息,是靠硬解的方式,不单单是靠软解的方式。这
就促成其实很多云端游戏是可行的,且都运行在高画质下,高流畅度的前提。
‘云端游戏分很多流派,大宗还是远端自己的游戏机、或是厂商的游戏主机’
硬件解码的功耗相较软件解码功耗低很多,所以续航时间一下子提升上来,你以后可以在
星巴克用MBA玩3A大作(诸如:极限竞速系列、刺客教条系列等等这种高画质游戏)
甚至我要潮一点,我进去星巴克远端游玩Persona 5,这不淹水才怪!
====================
很多人买了产品其实产生了一个误区,那就是管你这台行不行,我先塞给你运作,等真的
运作慢了、跑不动了,再来抱怨。其实顺序反了,你应该是先了解这元件的基础资讯,再
去判断我的工作压力能不能负荷。所谓的元件基础资讯,不单单只是时脉、容量大小,这
种物理资讯,连带的其实你应该知道背后的连结作业处理程序是如何进行的,这才是真的
在做事前功课。
结论:
低噪音首选MacBook Air(没风扇要有什么噪音...)
轻:可以衡量选择。(两者差异就一盒卫生纸重)
没携带需求Mac mini (双萤幕外接需求首选,后面会说明外接实例)
高萤幕亮度:是也才差100nt觉得不是考量重点。
SSD:最高客制到2TB。 如果你有用FCP在剪辑‘4K的素材’甚至是‘8K的素材’,我都建
议你把硬盘空间加大,因为FCP这种自动代理剪辑的效果,素材可能才50GB,可是事件加
总起来会吃掉你近100GB的容量。
我有比较过外接的效果,单纯存储素材那倒也还好,但速度那真的是有差别。
举个例子:三星有一款SSD SAMSUNG 三星 X5 1TB Thunderbolt 3,读2800/s,远远不及
你自己客制来得好。(重点是会占用一个TB接口)
RAM(UMA):最高也只有16GB,我前面也有说了,别肖想用这台入门机种炼丹
如果你不知道8G的极限在哪里,我前一篇文章你可以参考看看,能做到那样子,那我想是
没什么问题了。
====================
钱太多:还要选吗? 当然是全都要(?)
原16’’用户:除非你的需求下降,不然还是等后续发表会发表新机在考虑,举凡音响,
萤幕尺寸,电池容量大小,这种‘物理’就在的限制,不然你是不用考虑。
要炼丹的用户:你等高阶款的Pro在考虑吧,不然现阶段的Air和入门Pro都不是炼丹好选
择。
====================
再来是双萤幕的部分,目前M1真的只能分一条给内建萤幕排线,以及外面TB总线共两条。
我本来物色很多那种类docking station(中文好像是翻扩展坞、扩展基座),由于对面
淘宝真的太多太多选项,以及不确定支援程度如何。
我这边就只讲我的例子:我买了一款Dell D6000,它是配两个DisplayPort 1.4,一个HDM
I 2.0。全靠一个Type-c USB 3.0输出的样子(官方好像没有写清楚是3.1还是3.0)。
然后还配置140W的转接器,这明摆着告诉你,这颗就乖乖放在萤幕旁边,不要随便动它。
此外这个是可以透过Type-c PD output输出电量给MacBook充电的。所以我只占用一个外
接口输出双萤幕以及充电。
====================
买入门级产品去适应你的工作环境,是得额外花一笔开销的。
====================
Q:想请问 如果只是要拿来当文书机、看影片 SSD有需要升级到512吗?(因为看网络很
多都推荐至少还是买到512 不过很疑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空间)
A:B5
妳可以趁现在检视一下自己的使用习惯,以及身边的可存取档案。
拿我自己来说不准,因为我本身买云端又有用NAS备份的习惯,重要的文档资料也都回传
公司的云端。实际上我这台MBA所使用到的“文件档案”充其量不超过50GB。
再者是使用的“应用程式”,诸如一般Matlab(R2020b印象中好像70~80GB),阿逗逼系
列,或是自家的Final Cut Pro,Motions之类的,先粗估一下再决定。
另外还有虚拟机的部分,以往不是M1机型可以用Bootcamp分割硬盘装windows。现在M1只
能先用Parallels Desktop 16装Arm的windows。虽说已经共用硬盘空间了,不过还是会占
用一定的容量,这点慎入。(加上PD每年都要收税,索性不装...)
———————————————————————
Q:每周会剪1~2支片
每支差不多二十分钟(不会有大量特效)
这样算是轻度剪辑吧
想买air 16g 容量512
但Gpu选择好犹豫呀
第一次入手MacBook
不知道要不要一起买巧控鼠标XD
A:B7
能不能剪端看妳的素材,以及输出码率的设定。
阿逗比的Pr还有达文西我其实不太熟。
Final Cut Pro里面,你要顺剪这是没问题的,原因我有打在内文里面(代理剪辑ProRes
格式),上复杂特效(更复杂的特效可能得转用Motion)。影片导出的设定套用只有固定
的码率可以选择。
不过就像我说的,与其担心GPU以及Ram,我倒觉得...用上ProRes你得先担心你的固态硬
碟空间。
———————————————————————
Q:想看看mac mini的实测文hhh 目前本身是在用2014retina 15-inch 16G-ram 双图形
显卡,买电脑真的喜欢上顶配好的硬件可以撑好久,我的电脑到现在也是丝一般顺滑,唯
独就是现在大型游戏跑不动,玩个LOL之类的还是绰绰有余。目前现在新上的M1貌似都没
写可以外接几台萤幕...... Apple store店员说目前M1的电脑对市面一些软件兼容度还不

,很多软件可能会安装不上或不稳定,如果你都装Apple家的或大厂的是没差,短期还是
选择intel的比较佳......M1需要一段时间普及
BTW 我觉得上16G-Ram比较好,你后台多任务或者开很多素材都比较不会有顿挫感
A:
B10
目前看Displaylink技术可以外接共6台萤幕(实际分辨率和帧数没有说清楚)
在MacBook系列可外接5台萤幕(加自己本身的萤幕共6个)
但是这超花钱,因为Displaylink的扩展基座都不便宜。
B11
我觉得你要了解一下Rosetta 2。
我简单比喻一下原本Power PC时代到intel时代到M1时代。
1.Power PC to intel
那个时候第一次做转换,从IBM做的架构转换到intel X86架构,贾伯斯就在发表会有讲一
个技术叫做Rosetta(原本罗赛塔是埃及托勒密五世的登基诏书,里面用三种语言雕刻,
分别是古埃及象形文、埃及世俗体、古希腊文,因而得知古埃及象形文字对照古希腊文,
很多翻译软件都以“Rosetta“命名)
Power PC to intel时代是实时翻译,翻一行指令做一行指令,导致讯号回传频繁,效能
可能没这么好,有些指令集用不上,有些指令冗长。
而2020的Rosetta 2就好比是我今天在油管看一个日文影片诸如Pekora的精华,影片内已
经有人烤肉烤熟将字幕“翻译”成中文字幕,即便我日文听力没有到N87,我也大致上用
字幕对照原来是这个意思。
https://imgur.com/NInBvxS.jpg
这张是我MBA现在里面装的一些程式,在种类这一栏他有分这是通用版本或者是intel版本

通用就是这个程式他是同时有发布ARM版本和intel版本的,在M1里优先执行for ARM版本
的。
而intel版本,就是通过Rosetta 2翻译过来的版本,在这个程式第一次安装的时候,就会
问你要不要用Rosetta 2转译。
阿婆牌的补丁就是把你照顾得好好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32位元的程式是不支援的。这个早在2012时就已经被阿婆赶尽杀绝了。
———————————————————————
Q:想询问一下意见~本身科系会需要用到Adobe的AI PS 但以目前的开箱实测、爬文几
乎都说能下载但容易当机或闪退 M1对软件的相容性好像还需要一些时间 目前很犹豫要不
要入手 或是保险一点买二手的2020版本13吋pro 或是直接放弃苹果买pc 但苹果的生态系
和萤幕显色真的好吸引我啊~~
A:B13
我是建议不要买intel。
分析如下:
1.Adobe早在2020WWDC就知道搭载A12z的开发者版本Mac mini问世了,他们公司肯定也有
收到开发者版本的Mac mini,所以早早就把旗下所有软件产品针对ARM架构做开发,这已
经是2020年中排好的预程,而在官网发表2021年会有原生ARM架构的Photoshop。我在想应
该是Q1或是Q2就会发布了。
2.再者现阶段可以用阿婆牌补丁Rosetta 2进行转译进行运作。
印象中2020PS没什么问题。查了一下国内外的反应,订阅用户都没什么问题,好像有问题
的都是破解版的。
3.Photoshop有释出Beta版可以用。
4.在每个大软件商,他们都得向Apple靠拢,原因就是因为Adobe最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麦
金塔系统的用户(实际乖乖缴钱的订阅户),所以他们才会一接到架构切换就马上安排版
本更新,不怕变成被软件商抛弃的孤儿。
5.2021年Q2说久也不久,也就上半年就会配信,所以这时候回去买intel不太建议。32位
元在macOS 10.15就被完全根绝了,我想也没什么钉子户了。
———————————————————————
作者: cevs (cevs)   2021-01-07 16:13:00
真的 主要还是萤幕太小 不然很棒了
作者: st945401 (Mark)   2021-01-07 16:18:00
要远端游玩 还是geforce now比较稳,moonlight比较适合内网
作者: a5317264 (亚)   2021-01-07 16:30:00
楼主可以详细说一下Displaylink的心得吗萤幕稳定性、资源占用等等 外接硬盘速度跟网卡够不够稳就我所知一堆便宜的hub都有些毛病 不知Dell这台够可靠吗?
作者: AceRocker (CCY)   2021-01-07 16:42:00
推专业!
作者: a58524andy (a58524andy)   2021-01-07 16:48:00
专业文不需要拉一段吹4266跟说明page file
作者: eyecolor (欸)   2021-01-07 16:53:00
推详细分享
作者: inspire0201 (鲔鱼肚的猫)   2021-01-07 17:13:00
双萤幕这么麻烦喔...那可以用daisy chain做吗?
作者: ilu0for1ev3   2021-01-07 17:22:00
推,实用文
作者: woooolala (I'M COMING BACK!OH LA)   2021-01-07 17:23:00
好文 谢谢分享
作者: YummyPig (crybaby5566)   2021-01-07 19:04:00
真的很实用,已阅毕,推!
作者: poty456823 (这是一个好锅子)   2021-01-07 19:06:00
1/20就有从美国来的displaylink usb to hdmi给我用了 到时候换我写心得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1-01-07 19:31:00
作者: ck574b027 (荒围!定厝!贼!妹!)   2021-01-07 19:44:00
星巴克网络够撑云端游戏吗(黑人问号
作者: glanshao2 (小葛兰斯)   2021-01-07 21:37:00
文中的炼丹是什么意思~
作者: chocy0909 (ㄩㄔ)   2021-01-07 21:47:00
猫猫可爱
作者: Killercat (杀人猫™)   2021-01-07 22:08:00
GAN很像炼丹或者炼蛊没错啊 XDDDD
作者: ordinaryYang   2021-01-07 22:27:00
结论的确
作者: eyecolor (欸)   2021-01-07 22:32:00
对啊 XD 5G热点有每月上限流量啊 XDD
作者: hajimels (阿一)   2021-01-08 00:01:00
是说炼丹不是都丢在server端上吗?= = 笔电我比较是用在一些data clean up跟做些前处理, 只是我是处理基因检测CPU猛一点 16G的RAM 算够用就是了对了, 再补充一下, 美国Amazon满$75免运, CalDigit TS3+比台湾官方便宜大概1000多喔不急可以订一下国外Youtuber跟本把这个dock当标配了吧...
作者: clurinzler (Clμ R1ИzLΣr)   2021-01-08 02:15:00
LPDDR4X的4266跟DDR4的3200没办法直接比好吗...
作者: ANGELB (神仙B)   2021-01-08 04:39:00
所以air不能外接两个萤幕 这样理解对吗例如想外接一个27吋宽萤幕 加一个直式看文件萤幕是不行的?
作者: hajimels (阿一)   2021-01-08 08:08:00
@ANGELB 请参考这篇 https://tinyurl.com/yb8y6mzm
作者: kid566 (溺水的虱目鱼I
我决定到星巴克玩persona让他淹大水! (误
作者: nedetdo (什么都好)   2021-01-08 14:25:00
这篇相见恨晚 不过我还是订了16G/512 AIR 回头看看自己的选法跟原PO一样
作者: stero (认真 发呆)   2021-01-08 15:15:00
...说不能炼丹,小瞧它了 , 跟2080m 实测比较过
作者: ana5566 (全日空)   2021-01-08 16:11:00
在犹豫入门M1 Air升512gb还是直接选8核GPU的Air
作者: ganninian (喔喔)   2021-01-08 20:37:00
你以为有猫我就会推吗?
作者: kikiyade (Kiki)   2021-01-08 23:36:00
所以我只是看剧、剪辑简单影片、存照片(有买iCloud)air 7核16GB 256GB可以吗(犹豫好久不知道怎么选)
作者: a5317264 (亚)   2021-01-09 10:46:00
除了8核16G1T 其他客制都马一样慢 慢慢等货到就好
作者: a459427 (a459427)   2021-01-10 02:28:00
如果要运行Windows的话,内存是不是升到16G比较适合?
作者: ColinHungya (谦谦)   2021-01-11 02:43:00
推!详细
作者: roSeSago (瑰头西米露)   2021-01-11 05:12:00
每次看到用云端游戏吹M1都觉得很好笑
作者: gi1234g (bacon)   2021-01-12 13:10:00
推个 去年先入手16吋intel版了,等16吋 m1上了再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