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viyu520 (我是残云,但我不卷)
2025-07-30 01:25:44文章来源:https://reurl.cc/LnXAOK
翻译:Vivian Huang
〈Riot Piotr Pilich:目标是想要LCP成为收视率最高的LoL赛区|
亚太区域联赛、财务状况、和大洋洲的下一步〉
“我们希望LCP能够充分代表赛区里的每一个国家”
在2025季中邀请赛(MSI, Mid-Season Invitational)中差点击败 T1、淘汰掉欧洲队伍
Movistar KOI后,CTBC Flying Oyster与隶属的太平洋职业联赛区(LCP, League of
Legends Championship Pacific)依旧不断的在英雄联盟的国际赛事中崭露头角。
Sheep Esports独家专访了该地区的产品总监(Head of Product)Piotr Pilich;讨论了
赛区的成长、财务架构、扩展队伍数量的可能性、东南亚的新区域赛事,以及对大洋洲赛
区的愿景。
可以先自我介绍一下、并分享自己做到目前职位的心路历程吗?
Piotr Pilich:我的电竞之路是从2012年,在巴黎的 Wargaming.net 开始的。在2014年
左右我转到了Riot,负责ECS(旧欧洲次级联赛、European Challenger
Series)、欧洲LCS,最后是ERL(European Regional Leagues、欧洲联
赛内的地区统称)。后来我想要给自己找些新的挑战,所以我加入了EA、
参与了几个不同的专案,最著名的大概是FIFA和Apex Legends。大约在
2023年初,我回到Riot并负责了特战英豪(VALORANT)东南亚赛区的部分
。一开始我主要负责的是他们的次级联赛,然后在2024年初,我加入了英
雄联盟团队并参与LCP,担任了产品总监一职。
可以解释一下身为“产品总监”实际上的职责有哪些吗?和联赛委员(league
commissioner、北美赛区的其中一职)有什么差别?
Piotr Pilich:老实说好像没有差太多。顾名思义,产品团队负责的是产品,所谓的产品
指的是LCP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生态系统。我们会跟多个团队合作、有些是
外部有些是内部、大家各自负责不同特定的方面的运作。我们有竞赛部,
负责制定赛制、赛程安排、规则、比赛当天的运作等等。有媒体部,专注
于赛事转播;也有传播部,像是今天出席的公关策略长Jun Jie Goh就是,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部门。作为产品管理的一员,我们的主要责任是
拟出策略和大方向,以便剩下的队伍可以遵循,最后再想办法直接或是间
接的执行。当然常常会有一些不属于任何分部的杂项,那这些责任最后也
是落在我们身上。
https://i.meee.com.tw/19m4LY7.webp
Ban Chee,产品经理;Piotr Pilich,产品总监。图片来源:Riot Games / LCP
在2024年加入团队时,您对英雄联盟太平洋赛区的初步评估如何?当时LCP的品牌重塑是否
已经在进行中?
Piotr Pilich:其实早在我加入之前,需要重作赛区的想法就已经存在了。但我加入之后
确实负责监督了大部分的讨论策画,所以各位有什么不满的点的话我还是
算有责任啦。
总之这绝对不是2024才突然蹦出的东西,评估并决定方向等花了很多很多
时间。我也受到了许多比我更有经验的人才的帮助,例如Chisin(Chee
Kok Ban)。回到你说的,PCS最初的设计是涵盖了台港澳和东南亚,但不
包括越南和日本;出发点是好的,但以结论来说并没有非常成功。这么庞
大零散的赛区真的很难完全顺利策画,不管是地区、习惯、还是观众客群
的不同,都感觉让我们没有抓到PCS观众们的胃口。
这是我们从最一开始策画LCP、还没想好改名成什么的时候就想解决的问题
。我们有意识到,重要的切入点是需要够当地化、还有稳固架设各个次级
区域联赛的制度。我们希望LCP能够充分代表赛区里的每一个国家。PCS的
架构其实给了我们很好的赛事基础,也孕育了许多潜力满满的选手、满腔
热情的粉丝、和那份想证明自己赛区的渴望;但如果想要充分发挥这些特
点,可能就会需要对旧的赛制做出一点改变。
此类跨国赛事的行销模式大概也是困难重重,毕竟赞助商等通常会偏好自家国内的客群;
我想您大概管理ERL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亚太地区的LCP是否也面临了类似的挑战?赛区里
的厂商会多愿意这么“国际化”?
Piotr Pilich:确实跟ERL有很多很像的地方。主要有两个需要考虑的点;首先,不管是多
大还是多小的联赛,都会需要一定的规模。因为要有够多的队伍、选手、
赞助商等才能维持运作,所以有的时候就会不得不合并不同国家的客群。
虽然像是韩国的LCK确实可以在国内自力更生,但大部分的市场都还是离他
们有段距离。不过就像你提的,大部分的厂商运作的模式都不太能handle
一整个亚太地区的推广。挑战就在于他们通常都会比较针对特定区域。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其实眼光放大一点也有好处。总之就是会需要找到够
合适的伙伴和合作对象。我相信我们已经算蛮有成果;越南、台湾、日本
、大洋洲等地都有不错的的合作伙伴。这种经营方式和其他赛区差很多。
我们会需要和他们分担各种业务,包括投资、职责、商业模式等,毕竟他
们都比我们更熟悉当地的语言及生态。比如说台湾的锴睿国际就是负责当
地的官方中文转播制作,因为他们比较熟悉自家的观众还有可能的赞助商
等。会对一整个亚太地区有需求的厂商真的有限,所以我们都是先找到在
地的代表负责运作local的部分,之后再想办法把这些所有不同的分支用
LCP串在一起。
除了倚赖一般厂商赞助之外,是否有考虑其他的盈利模式?LCP现阶段在财务的部分上能称
上自给自足吗?
Piotr Pilich:因为会讨论到Riot的内部运作,所以具体细节我就先不提了,但整体来说
,我们当然 一直都在寻找不同的收入来源,无论是赞助、转播权、长期合
作、实物赞助;其他厂商、政府或观光局的不同合作等等。经营这些一大
堆很明显的都需要花钱,所以我们也有一直在找新的商机。
我一样不能透漏什么细节,但我们第一年根本还没有结束咧,所以真的是
完完全全的还在认真测试新的东西,在一个成长的阶段。还在研究我们到
底是获得哪种关注度、哪些厂商有兴趣合作、还有队伍在国际赛事中的表
现之类的。所以说我就算现在给得了你一个数字,它大概也会很快就变。
我们一直都有在考虑长期发展,绝对不是今年搞一搞就炸了就闪人。我真
心希望不管是对我们、还是对我们的合作伙伴们来说,业绩都能够持续成
长,这样才能为我们的队伍和粉丝们都多做一些。
https://i.meee.com.tw/LEzyPA7.webp
LCP管理团队的一部分。图片来源:Riot Games / LCP
您会不会觉得CFO等队伍在国际赛事上的强劲表现有助于提升赛区名气、进而帮助行销推
广赛区?
Piotr Pilich:这是一定的。CFO这样的队伍能和T1打满时,关注度会一瞬间暴增。那种亮
眼的表现就是我们赛区能吸引目光的绝佳机会,其实现在已经很有感觉了
。真的都是我们自家队伍的功劳。我们其中一个想要专注于提升的点就是
赛区整体的竞争力,你如果看AWS的那个Global Power Ranking(全球战力
排名), CFO正是唯一不断直冲上前的队伍,甚至顺便连带提升了剩下LCP
队伍的排名。考虑到赛区才刚做起来,这对我们来说超重要的。当然这不
是我们唯一的指标啦,但真的是很有感的开始。
甚至在赛季开打之前,你就可以感觉的到那种网友意见的转变。赛区又小
又散的时候,除了缺乏竞争力和关注度之外,有一种不团结力量小的感觉
。大家都觉得我们是外卡、次级赛区、出国马上回家的队伍。但现在情况
有变,就算不讨论国际赛的赛制改变什么的,大部分人原本对LCP可能一点
印象都没有。那种从“这些人是谁啊?”,到现在能认可我们是能抗衡中
韩队伍的赛区的感 觉真的备感欣慰。
当然也要归功于这些队伍这么努力的帮我们增加曝光度,他们比赛的表现
成功在国内外掳获了许多粉丝。虽然我们每个队伍都有分别代表不同的国
家,但那种跨越国界、遍布整个赛区的热血还是完完全全存在的。粉丝们
开始支持的是整个LCP赛区,已经不只是单一个自家队伍了。尤其你看国际
赛事上,大家都有那种“只要是LCP的队伍、就是我的队伍”的感觉。
考虑到赛区的多样化,可以分享一下前期试着聚集不同观众群们的挑战和策略吗?
Piotr Pilich:是真的很复杂。尤其我们涵盖的语言和地区真的太广了。一开始重建赛区
的时候,想办法捕捉到每个国家、文化的多元性就是我们一个很大的目标
。我们品牌本身应该有蛮成功的抓到这点,尤其是logo的设计还有其理念
,我觉得都真的有传达到我们赛区内不仅包罗万象却又团结齐心的感觉。
我们知道绝对不能一体适用。在转播,甚至是整体的文化传递方面,我们
有认真想办法展现出各地区的特色;每个国家有当地的习惯、偏好、梗等
,就是想要抓住这些来强调。
近期像是在越南,当我们推出Tóc Tiên翻唱Bite Marks的影片(而且把
它和官方比赛绑在一起)时,越南粉丝们就开始疯狂二创,还拿KPOP和越
南肥皂剧去改编什么的。我自己是看不懂,但是我觉得超神的。我们就是
最喜欢看到这种东西。最近你应该也有看到MSI的时候台湾在发炸鸡排,
CFO帮台湾粉丝们赚了超多份的,那也很神。这就是我提到的、不同区域的
文化差别。
这就是我们希望LCP能成为的、是一个让不同的粉丝群能有这样特别互动的
地方。不论你来自LCP的哪里,在国际舞台上我们能互相为同样的队伍喝采
、回到赛区内时再互相较劲,这种亦敌 亦友的关系正是我们希望能在LCP
推崇的。粉丝们也很喜欢这种跨越国界的同盟关系。
LCP有来自越南、日本、大洋洲和台湾的队伍,是相当多元的组合。不过在前几个赛季中日
本和大洋洲的队伍们似乎表现有点不尽人意。您认为这个差距是可以随着时间解决的吗?
还是有考虑做任何会帮助这些区域的改动吗?
Piotr Pilich:我们其实一直都有在想这件事情。在选择参加的队伍时我们有认真考虑到
公平、平衡性;在看主要的联赛区域,像是VCS、PCS、LJL的时候,我们都
是评估过该地区的观众分布和活跃性等才做出了最终决定。当然也有这些
区域以外的客群,有些也慢慢开始活跃了。在组队的部分我们确实有设下
一些比较严的限制;虽说我们想要LCP里面的选手们,都能以代表LCP的身
分在国际赛事上为我们争光,但还是希望这些不同的队伍们、能和自己代
表的次要区域保有一份亲 切感在。
我们选择日本和大洋洲队伍的时候,其实他们当时的表现还不错欸。像是
SHG 2024有进世界赛啊,所以我不太想要以他们现在的表现下定论,但也
不能说你不对。他们的地区比较小、以前世界赛的席位没有这么多、也比
较少机会和其他中韩的队伍们练习。尤其是大洋洲的队伍,就真的客观来
说离大家很远;就算找的到韩国队伍和他们打练习赛,那个网络延迟一定
会很不方便。
也不是说我们完全不想插手,问题不会解决自己。但提升一个地区的竞争
力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举例ERL来说,他们在很久以前就成立了,但是我们
也是花了四到六年的时间才真正看到成果。现在ERL已经有一个很完善的制
度,为欧洲赛区带来了许多生力军,但过程是真的相当漫长。
不管怎么样,这些队伍们现在在赛区内还是能暂时得到一些好处吧,像是
每周都一定有把认真的比赛可以把、或是获得曝光度等。随着我们扩展选
手的招募和结合更多不同的国家区域,我想这个体系就会慢慢变得更多元
、更竞争;大家也会有更多和不同队伍互相切磋进步的机会。
https://i.meee.com.tw/LDxwvij.webp
CTBC Flying Oyster,LCP 2025第一赛季的冠军。图片来源:Riot Games / LCP
可以再解释一次LCP队伍选手国籍的限制是怎么运作的吗?像是大洋洲的队伍一定要有大洋
洲的选手,而日本的队伍一定要有日本选手这样?
Piotr Pilich:对,基本上差不多是这样。你区域里的队伍一定要有一定数量的当地选手
。有点复杂 ,因为你要考虑到一些特定队伍里的特定选手,如果认真溯及
既往那基本上会直接炸掉一些现有的队伍名单。但一般来说如果你是新建
的队伍,那队里一定要有过半的选手是来自该区域的。每个区域要确切怎
么分划国籍等都不太一样,但大致上就和提过的一样,每支队伍都应该要
是能够代表自己区域认同的。
听起来很像ERL有的LTR(locally-trained representatives, 当地受训选手)系统。您可
以说明一下具体需要多少个这样子归化的选手吗?
Piotr Pilich:首先你会需要三位登录为LCP赛区的选手,登录的详细条则总之是依照官方
的IMP系统决定。毁了我不是很确定,竞赛部门绝对会杀了我。没记错的话
接下来队伍会需要至少两位来自“该区域”的选手,所以像是日本的SHG就
会需要至少两位LJL的选手,不溯及既往这样。
我想提一下2020年的LCP区域,当时该地区在与LST(League of Legends SEA Tour)合并
后就多了很多东南亚国家的代表。现在东南亚的特战英豪生态圈也正有许多电竞组织活跃
参赛,假设如果能够扩增到十个席位,您认为LCP有没有吸引这些组织、建立英雄联盟战队
的机会?这种扩展通常反之代表着各个席位的价码将会有更多分母,那这样子财务上是否
可行?
Piotr Pilich:其他区域有没有可能来上演个东山再起?一定有可能的,我们现在也有往
那个方向在做准备。我们现在就有升降赛可以打,只保留了VCS、PCS、LJL
来当常备军。除此之外,我们这个赛季在东南亚的部分也有五个新的次级
区域联赛。很多昔日活跃的小区域都正在慢慢准备回归,而LCP也有为他们
保留晋级的机会。从现在起,我们会认真观察他们的表现、运作模式等,
然后再做需要的调整。无论如何,他们一定会有晋级的管道,而我们也会
再三确保管道之通顺。
至于你提到的增加到十队,是还没有完全排除掉可能性,不过当初选择了
八队至这个数量真的是深思熟虑后才做的决定。我们赛区没有在卖席位的
,所以你说的“价码”比较不是这样子算;但其他像是商业方面或是任何
财务报酬的部分确实就会需要跟更多人平分。
赛区才刚创立,我们还是想要有留给自己应变的空间;像是调整赛程、赛
制,或是任何别的新玩法。像是我们现在在尝试的单挑选边环节,也许多
了两队之后还是可以这样玩,但是一定会让赛 程变得更加冗长。我们还是
希望八个队伍全部都可以得到够多的照顾。如果你是前几名的强队可能没
什么差,一样可以出国、领奖金、推广品牌、拿赞助什么的。但要考虑到
扩展对中后段班的队伍的影响;所以近期应该是不会扩展。
条件如果都合适的话我们就会出手啦。扩展一直都比缩减容易,所以我们
是真的有在想,但短期来说八队应该还是一个不错的中间值。谁知道,如
果新的次要区域们真的表现得很优秀、也对认真合作有兴趣的话,我们反
而就会一定会需要增加席位才能抓住他们的市场。总之我们一直都有在考
虑。
https://i.meee.com.tw/IIAVfzQ.webp
LCP 2025季中总决赛,CFO vs GAM。图片来源: Riot Games / LCP
如果LCP在未来扩展,维持区域代表数量的公平性对你们来说多重要?会先想要给东南亚的
新队伍们机会,还是开放给现有的区域更多席位?这种balance会很难抓对吧?
Piotr Pilich:这是真的,有几个原因。一来我们的合作和客座席位,其实本质上来说除
了一个要打升降一个不用之外,两种没有什么差别。真的要硬起来维持所
谓的“公平”的话,我们直接把所有人都改成合作伙伴,然后自己手动挑
选哪个国家区域可以派出多少代表就好。但这个生态系一直在改变,我们
也花了很多时间在想要用什么方式、要找哪些队伍才能维持公平性。
所以我们才会有升降级的制度,就是拿来给我们调整的空间。比如说现在
菲律宾严格来说组织规模还没有非常完善,但如果关注度突然暴增、粉丝
支持度上升、赞助商愿意投资、选手变强等,那他们就可以有一个明确的
目标可以前进,就是拿下外卡席位。我们也有设下限制,避免变得像PCS那
样子,到最后大部分都只有台湾队伍在玩。如果大部分的赛事管理等都在
台湾运作,中文的内容占多数、赞助商也是往台湾的客群在想,那台湾的
队伍自然会有优势,有比较好的表现。选手强度也是一样,比较多人玩、
有竞争力的服务器自然会磨出比较厉害的玩家。
正确的玩法应该是抓一个刚好的平衡,放任不同区域不同队伍们互相切磋
较劲,大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感觉;但同时也要确保有能够和各个区域
接地气的队伍。我不觉得我们现在的制度会需要被大改,但我们也还在观
察。第一次升降级都还没有开始打咧,所以看到时状况如何啦。
谁强谁弱当然会有风水轮流转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什么状况的话,我们
应该还是会保留某种程度上的区域保障机制。有趣的点是,目前赛区中表
现最好的两队队伍都是主打单一市场,一个越南一个台湾;他们明明可以
混搭不同国籍的选手,但就算没这样选也还是一样强。等到升降级开始打
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看不同次级区域联赛怎么证明自己了。
亚太地区有许多新的地区联赛;有些是回归的像菲律宾的Liga Republika、有些则是全新
的像泰国的LoL Thailand Series、印尼的Nusantara Cup、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Titans
Cup,以及印度的Legends Ascend South Asia。必须说印度会有这种规模的联赛可以说是
史无前例。您对现在的制度、这些联赛目前有什么想法吗?会觉得未来几年可能有什么需
要改动的空间吗?
Piotr Pilich:当然永远都有进步的空间。制度的部分其实差别蛮大的,我觉得不错的点
就是这些不同的联赛,都是交给我们当地的Riot分部负责的。我们已经不
想拿同一套作法,硬塞给不一样族群了,都是让大家自己摸索发展的方式
。很多时候就真的只是“哈囉我们授权给你了喔”,然后当地负责的人就
自己施展他们的魔法了。
目前还算都很顺利,我唯一希望明年能改进的可能就只有早点开始打当地
联赛吧。其实不是他们的问题,LCP排程的真的很快、时间也很紧迫;但他
们如果能够早点开始,能做的也就更多。值得欣慰的点是,我们已经和这
些当地的合作伙伴订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所以我很期待看到他们越做越
大越有组织性。这不只是对我们、对他们来说重要,对参赛的队伍来说也
很重要。
这一定会是挑战,我们适者生存的这种制度会让规模比较小、刚开始发展
、缺乏竞争力的区域可能连自己的联赛都办不成。那在那样的情况下,就
会需要和其他区域合并或是重组。还不确定确切会怎么发生,但我想就跟
我们一直以来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会是一样的:找出哪些部份凑效、哪些部
份需要调整、哪些地方可能需要合并或著拆组。
总体而言,我很期待看到新队伍和新区域们的表现。对我们来说这是全新
的运作模式,一个以长远的成长永续性为主轴的模式;这样才能让这些不
同的次级区域联赛能够活下来、能够在产业起伏中生存。他们会需要自然
演化、调整、适应、演进。
https://x.com/lolpacificen/status/1946399737282011167
您提过说不同区域联赛之间的结构会不太相同,那财务相关的部分是怎么运作的呢?授权
承办时的收费方式、可能可以鼓励长期合作的任何利润分配模式等是怎么决定的呢?
Piotr Pilich:细节我就不提了,因为每个区域其实都有点不同。整体来说就和我们以前
跟VCS、LJL、PCS合作时一样,和当地的伙伴讨论要怎么进行才合理、要怎
么一起完成等,绝对不是“好,我给你钱你自己想办法”这样。
有的时候会是传统的承包模式,有的时候是我们直接授权给当地的厂商让
他们自由发挥。这种发挥的空间对于这么需要量身打造的赛区真的很重要
,毕竟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永远都在变。当地的这些合作对象们会比我们
更熟悉自己的客群、环境、市场、队伍之类的所有东西。他们比官方这里
更擅长策画如何促进当地的发展。
当然身为官方我们也会尽量支持他们。像你现在如果上新加坡服看,当地
的Titans Cup就被放在首页推广。我们对当地提出的意见一直都是保持着
相当开放的态度,只要能帮上忙的我们都很愿意做。就是一起测试新的提
案、一起变得更好这样。
老挝、柬埔寨、文莱和缅甸等国家目前都没有代表的队伍或是联赛。要怎么解决这些例子
呢?随着赛区的发展,未来有没有可能有更多不同的区域联赛?
Piotr Pilich:嗯当然。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想我们当初应该要表达的清楚一点。只要
是在LCP覆蓋的区域内的任何选手都算是“LCP赛区所属选手”,而且是可
以参赛LCP的。现在我们也暂时拿PCS来涵盖任何没有被算到、我们落掉的
区域。
像我先前有提到的,新的区域联赛会需要他们自然产生。我们不太可能硬
凭空捏出一个市场,这一定会翻车。像在ERL里面,有些区域联赛运作的相
当不错,而其他的可能就会需要合并或是被吸收这样。就都会是一个自然
发展的现象吧。当然如果真的冒出太多区域联赛的时候,我们才会需要想
办法设一个上限,但我觉得还有段距离啦。反之而论,如果你是对电竞赛
事活动有热情的厂商或团队,然后也觉得自己当地有足够的选手粉丝客群
,那就应该放手一搏,没什么不做的理由。
在撤下LCO后,Riot对于大洋洲区域的下一步会是什么?
Piotr Pilich:或许可以给大家预告一下。我也想直接讲,但很快就会揭晓了所以我不想
透漏太多。LCO当初的问题很多,有些是我们讨论过的、也有些是一般区域
联赛都会常碰壁的点。大洋洲地区依旧还算是我们赛区很大的一份客群,
所以我绝对不会放任他们不管。确切的制度可能还有待观察,但至少短期
来说,不管这条路会多崎岖,一定会帮他们开通一条到LCP的路。我们现在
还 想办法找长期的解决方案,不管是计画合作模式、合作对象等。那个部
分就再让我们煮一下,总之应该很快就会有相关的消息出来了。
https://x.com/LCO/status/1836959462642569447
听起来今年大洋洲可能会有较精简的资格赛,甚至可能由Riot直接插手,然后明年你们会
找长期的合作伙伴,跟其他新的区域联赛一样。是这样吗?看来你们还没有找到对的合作
对象来稳定大洋洲方面的运作?
Piotr Pilich:不予置评,但这绝对是我们有在处里的部分。就像我说的,撤掉LCO的本意
绝对不是不想管大洋洲了然后假装他们不存在这样。最糟最糟的状况下他
们还是会算成PCS的一部分,而且硬要说的话也不是坏事,毕竟很多其他区
域也是这样子运作的。
确实有一个正在进行的解法。我讲话要小心一点,不想要给你们错误的期
待,但总之我们正在赶出一个,比直接把他们塞进PCS更好的做法。不敢说
会好上多少,呃抱歉我一直讲得很笼统因为这些是内部资讯。虽然现在有
持续在找,但实际上如果要和长期合作伙伴实做任何活动,都会等到明年
。我大概只能说到这样,总之接下来密切关注一下我们的公告,很快就会
有消息了。
Riot现在已经把每个地区的roadshow限制到一年一次,但像是LEC也有让队伍在赛季中策划
不同的提案,比如说他们的roadtrip。考虑到LCP本身的多样化,类似的活动您有考虑过举
办吗?这种模式常态化的话您认为是可以持久的吗?
(注: roadshow,即巡回演出,指不同队伍把比赛拉到自己主场进行,顺势举行一系列的
相关活动。例LCK的T1 Homeground活动、平常在柏林举办的LEC赛事,在他们的roadtrip活
动中迁移到西班牙队伍MKOI和法国队伍KC各自的主场等。)
Piotr Pilich:喔是的,我们有注意到这点。我们参考了MKOI和KC在欧洲地区的案例,也
看了T1和其他LCK队伍的作法。说实话我们大家光处里新赛区的建立、处理
本来就要飞来飞去打比赛的LCP队伍们已经忙不过来了,但这绝对是我们会
多加讨论的点子。可以感受到会是把活动和队伍关注度带入不同市场的机
会。
也不只是大比赛,季后赛和决赛等也是我们有在注意的地方。打到最后虽
然只会有一队是冠军,但我们还是可以举办各种相关的小型活动,不管是
官方的也好、战队自己策划的也好。会是一个让不管在哪里的观众可以有
参与感的机会。
https://x.com/lolpacificen/status/1936972334101115275
首次的LCP总决赛将会在越南岘港举办。您是如何决定这个地点的?有没有其他认真考虑过
的选项可以和我们分享?
Piotr Pilich:我们考虑的是整个赛区,所以我们最终才决定了和FPT合作,并选了越南岘
港。几个标准;第一个是我们粉丝群在哪里,活动一定要举办在够多粉丝
能现场参与的地方。再来就是我们在哪里有好的合作伙伴,那除了一般厂
商之外也要看像是市政府、观光局等,看谁想要把这种线下的电竞活动带
给自己当地的粉丝们。
然后还有可行性的问题,物流、签证、成本、赛程......有没有合适的场
馆等,这些都是考虑的因素。评估这么多后才决定了我们的合作伙伴FPT还
有岘港市。加上大家都知道越南是我们数一数二大的客群,对吧。当然我
们希望每个地区的粉丝都能赶快和我们实体见到面,所以我们以后都会继续
探索不同的选项。明年会在哪还很难说,但我们一定整个地区都会考虑的
。
First Stand 2027距今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但会在亚太地区举办这点是相当令人期待的。
您是否已经开始寻找可能的主办国或是主办区域了?
Piotr Pilich:我其实没什么能分享的。这已经不是我们有没有开始了,是我们根本从来
没有停止寻找。这种国际赛事能带到我们的地区超级无敌大条的。总之不
管是我们平常就有在找的合作商也好、特定主办城市也好;有和我们成功
合作过的更好,都会是我们考虑此活动的合作对象。
我是真的没有消息可以透漏,我也很想要赶快和粉丝们公布。就客群来说
可能就会和刚刚讨论roadshow的状况一样,要考虑到一整个赛区。有些地
点固然会比较合理,还有比较有经验的、比较有兴趣的伙伴在哪里之类的
;但我暂时还不会想要把任何选择划掉,真的太早了。
您对LCP目前的成果算满意吗?有没有未来特别想改变的地方?还是什么有感觉不太对的大
方向是您会想要做出改动的?
Piotr Pilich:好首先,我是非常满意的。我觉得我们表现的很好欸。说“我们”的时候
当然是包括了各个团队、组员、合作厂商等,大家都表现得很好。还有很
多路要走;我们的目标是想要成为各国收视率最高的LoL赛区,不只是全球
加起来的总数。目前的进度相当不错。
线下场馆的开幕虽然当初有些delay,但能开放给观众入场真的超赞的。我
们的运作越变越顺畅,比赛的观看数也来到了破纪录的48万人。开幕周的
那个顺利程度真的是前所未见的,接下来的例行赛也几乎每周都坐得满满
,所以我超级满意的。目前绝对算是成功。
想改变的点?这样要超时了,我可以讲上几个小时吧。没有我特别不满意
的点啦,我们还是要静观其变,年底总结后再回来讨论今年的表现吧。我
个人是希望能有多一点和粉丝互动的管道、更多不一样的线下地点、更多
比赛日。要真的实行会超级多工的。但这是我个人想要看到的、一个我们
正在朝向的目标吧,说不上是需要改进的地方。除此之外,可能就是想要
更有效率一点。
您对LCP三年后的愿景是什么?
Piotr Pilich:我想大概会和现在差不多吧,希望能够再拿一次世界冠军!还有很多别的
目标,像是我说的收视率最高、竞争度提高、够多观众、够好的商业经营
模式等。有做到这些的话其实都会反过来回馈到我们的粉丝,能对我们赛
区这个“产品”有好的评价。我们还在调整、还在找和观众们最好的沟通
和互动模式。这个愿景很笼统啦,但我心目中也没有一个特定的数字。我
们的目标差不多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