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有市场没营收 电竞欠缺更高的产值

楼主: qweewqq (風一樣的男子)   2015-11-04 17:33:06
台湾电竞之路(下):有市场没营收 电竞欠缺更高的产值
记者周之鼎/特稿
当个电竞选手究竟可以赚多少钱?依据esportsearnings的统计,目前在电子竞技全球奖
金收入最高(不计战队给付的薪资和代言等收入)的选手是美国《Dota 2》的选手ppd,
23岁的他总和收入已经达到198万美元(约5940万新台币),而台湾选手则是以S2夺下百
万美元的四位前TPA主力成员最高,约落在20~27万美金之间(约新台币600至800万)。
排名第五的是长年征战《星海争霸》系列的选手Sen,奖金收入也达13万美金(约新台币
390万)。
在台湾的电子竞技,自2008年由华义和橘子共同成立TESL后,才算是有了正式的职业联赛
。先前的选手多半都是“半读半练”或“半工半练”,极少部分的选手在当时有赞助。但
在TESL成立后,才逐渐的让电竞选手成为一个专门职业。而后《英雄联盟》的代理商
Garena也成功的建立了自己的GPL联赛(现LMS)。今年官方更有保障底薪26,400(以
22K+20%算出来的),让许多的台湾电竞选手可以保证专心在自己的工作上。若不说也许
许多人不知道,在有保障底薪之前,许多战队的职业选手拿的底薪还真的不高,甚至也就
22K左右的水准,多半得靠胜场等激励奖金才能拉高收入。
※当个电竞选手,为的是追梦?
知名赛评“Sobad”和主播“记得”由于在电竞圈工作已久,自然也会和不少选手有交流
,两位共同一致的认为:“成为电竞选手是个让你追逐梦想的机会”。Sobad表示:“想
当电竞选手不难,我认为如果真的有心,不妨花个1~2年全心练习,来试试自己有没有这
个本事,就像很多人也会选择多念1~2年的大学,这个时间成本我认为在这个年纪也许是
可以允许你去追求这个梦想的。但电竞选手也讲究天分,如果这1~2年都打不出什么成绩
来,那么你就真的该考虑划下停损点,因为也许你就真的不是这块料。”
Sobad认为,电竞选手比起一般运动选手有好有坏,坏的点是由于电竞选手需要开始养成
的年龄较小,因此可能会因为要全心练习,也许得在这个求学期牺牲掉部分学业,而虽然
电竞选手一直被人诟病职业生涯不长,但因为退休选手的年龄在职场上都还算相当年轻,
也意味着要转职到一般行业的成功率也更高。端看自己有没有心。
记得也观察到另外一个面向,许多人认为电竞选手职业生涯不长,因此根本不能当职业,
但记得说:“如果今天一个选手打到25岁就退休,因为他已经拥有了25岁以后人生所需要
的所有财富,这样对这个人本身真的好吗?我自己是觉得有些怪怪的。”不过记得也说:
“另一方面,如果把电子竞技视为一个‘产业’但这个产业却无法养活选手的话,只告诉
你这是个梦想,似乎也非常奇怪,所以其实这也是个有点吊诡的问题”。
※选手要寻找自己的价值
打下实绩的选手自然拥有着高名气和奖金收入,至于无法站上世界舞台的选手,快速退役
者也更多,众所周知电竞选手的年龄多约落在16~25岁,可说是人生最精华的时段,但电
竞选手的生活其实比起一般运动选手来说完全没有比较轻松,每天得持续练习8~12小时
,如果是大赛前的集训期,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以外的时间都在练习,更不要说什么放假
。由于长时间使用鼠标并久坐,也有选手练到手部神经、肌肉发炎,或是腰、背不适等文
明病。
但即便付出了这么多,以TESL的《星海争霸II》为例,也仅维持了四年(2012~2014),
但至今当时所有的选手几乎全数退役。目前仍在《星海争霸II》征战的本土选手,仅剩台
湾虫王Sen与闪电狼的Has。当时更有许多选手打了1~2年就退役,即便是拿一般的职业来
比也可以说是相当短。可以看得出竞技舞台的残酷。
电竞选手由于可出赛的年纪相较其他运动又更短了些,因此也有许多人质疑,电竞选手到
底有什么出路?一线选手自然可以靠着退休后转任教练、赛评、战术分析师等等的职业,
但这些职业的数量比起选手来说一定是更少,而若想跨游戏,除非游戏类型接近,否则也
可以说有相当的难度。记者这次也询问了赛评Sobad,Sobad表示,就早期第一批退役的
Tesl选手来说,现在可以说各奔东西,除了部分还在电竞战队的后勤团队外,有些人回去
完成学业,有些人依照大学所学投入其行业、有些人继承家业,也有人选择自己做生意,
有些人则留在游戏公司任职。Sobad认为:“如果真的是认真的选手,那么找工作一点都
不难。”比如在游戏公司、硬件厂商等,只要抱持同样认真的心,这些相关厂商也相对欢
迎电竞选手转职,因为他们有名气又相当贴近客户。不过Sobad也坦言:“电竞圈内的机
会相对是有减少的,因为是我们已经卡了部分位置,而一个队伍要的后勤也不会比选手多
,新退休的选手机会自然就少了些”。
Garena 集团游戏营运总监Kevin则认为,即便一般上班族,也没有任何工作会保证一辈子
,但当他们成为电竞选手后,会产生名气,如何在退役后还能有效利用这个能量,是选手
之后也要去思考的。前世界冠军Mistake就是相当正面的例子,透过经营自己,就像体育
明星一样,在许多粉丝的心目中就已经愿意认同他平常的作为,像他在直播的相关收入上
已经做出一定成绩,加上名气可以吸引代言、推广等工作,说白了点,也就是至少要可以
赚到足够养活自己的金钱。
此外由于选手汰换速度快,有些厂商已经开始以“大专杯”的方式来挖掘选手。Kevin也
透露,未来《英雄联盟》也将考虑成立次级联赛,透过次级联赛可以给予半职业的玩家来
练习跟展现自己的能力,去培养下一代、下两代的电子竞技选手,希望可以逐渐发掘出另
外一些人才。
※钱烧不停的战队与赛事
再来得谈谈战队部分,养一支电竞战队到底有多花钱?我们以目前闪电狼为例,闪电狼旗
下拥有四个游戏的电竞选手,包含《英雄联盟》、《SF2》、《炉石战记》、《星海争霸
II》,若算上其余后勤团队,整只电竞队已经达到28人,加上多半公司也负责包吃包住,
一个近30人的公司要花多少钱?自然是相当巨大的数字。然而这和国外相比,其实台湾在
选手养成上,要花的钱还远低于国外。去年在S4的世界大赛结束后,中国土豪们购买了韩
国的一线选手,而这些选手的年薪据了解最高甚至超过千万人民币,这价钱已经是台湾职
棒最高薪的数倍,日本职棒顶级球星的薪水。而台湾最顶薪的电竞选手,若刚好该月份打
出不错的成绩,月薪加上激励奖金也顶多拿十余万新台币。虽然这相较于一般踏入职场的
年轻人,虽然是相当好的薪水,但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大段差距。
《英雄联盟》东南亚区的营运总监Kevin也透露,一支《英雄联盟》职业战队一年大概花
上数百万是基本,甚至也有上千万的,这当然就是得看战队给予选手的福利差别。不过显
然目前战队的收入大部分都十分有限,目前看来AHQ由于牌子老,累积了够多的粉丝,加
上获得台湾大哥大的赞助,以及在代言和周边产品上也高于其他战队,就经营层面来说还
算是比较良好的战队。但其他战队则大多还处在单纯烧钱的阶段,站在商业角度来说,都
是考验著投资者有多少耐心的时候。记得认为,像闪电狼的萧老板这种只因为社会责任而
投入的的天使型投资人太少见。不能期待总是有有钱人出来当天使投资,否则要是因为母
企业经营不好,或是单纯就没兴趣了,那么战队一夕之间就会消失,这样的生态是一定走
不远的。
不过事实上来说,电竞最关键的,还是来自于玩家、观众够不够多,如果都不够,那么电
竞赛事的发展就只是沦为不断烧钱。像是去年《英雄联盟》的决赛场馆租下了首尔世界杯
竞技场,这可是个可以容纳数万名观众的世界杯足球赛场地,加上许多设备还是从美国运
过去,整体花费据了解是以亿为单位,不过这场总冠军赛,最贵的门票仅卖约新台币
1,500元左右。很显然单就这一场赛事肯定是让Riot赔到脱裤。因此在今年于英国温布敦
体育馆的八强赛,票价平均大约已经来到约100美金(3,200新台币)左右,虽然盈亏也只
有Riot自己知道。不过借此台湾观众也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是这样的票价,你愿意进场吗
?在你的心目中,观赏一整天全球前八强的职业电竞赛,你又愿意付出多少门票钱呢?
※产值仍嫌不足
即便有许多玩家观赏,电子竞技的目前的产值依然过低,最大阻力则来自于社会观感对电
竞仍不是非常友善,就像十多年前的风靡一时的台球一样,即便台湾出了赵丰邦、吴珈庆
等世界冠军,但“打台球”这件事仍被社会视为观感不佳的活动。吴珈庆最后还成为了第
一个入籍大陆的台湾运动员。
但若像柯文哲说的:“政府得看成是一个产业”,现阶段相当重要的则是要提升整个产业
的产值。然而现在电子竞技的产值却很难估算,因为游戏营收的部分势必被每一间游戏厂
商视为最高机密,此外,相对也很难去估算选手的业外收入,以及实况的小额赞助。
电子竞技的产值大概可以分为游戏开发商、营运商(有时两者兼具)、战队、以及赛事单
位和相关从业人员(主播、赛评)与观众。而目前在产值上最让人疑虑的,也就是大部分
的比重都落到营运商与开发商,虽然营运商必须要拿出大钱来举办赛事,但相对的也是为
了延长这个游戏的寿命,以及吸引更多的人来玩。因此若谈到钱,被单一厂商把持也是许
多人认为电竞最有问题的地方。
知名主播记得认为,电竞本身跟游戏营运无法拖勾是无解的事实。但电竞本身要考验的是
联赛有没有办法靠自己活下来,如果永远被定位成游戏厂商的行销成本,那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一旦游戏人口与营收进入高原期(停止成长)甚至开始下滑,那么也就意味着厂商
也许不愿再投入更多资源在电竞上。然而事实上在台湾很多电竞项目很多都还停留在这个
阶段,是不是能跨越这一步,必须先证明电竞口否可以像一个体育赛事一样有自己的动能
。这也就有赖各战队依靠自家选手的明星光环来创造产值,但这也是目前最伤脑筋的一点

此外,电竞从业人员则需要去努力的是继续养观众,并保持这个热度。往上提升到让大家
都喜爱的档次,需要懂得营运商业的的人去做出商业价值。举例来说,假设10万人在收看
,除了游戏内的消费,单就在联赛中有没有办法做出一些金流?记得说:“虽然很现实,
但现在就是个商业社会,这是无可避免的问题”。
记得也观察到,台湾使用者付费的观念还是稍微差了一些,国外热爱电竞的比例不见得比
台湾高,但他们不会觉得在这上面花钱是不明智的,也比较会尊重其他人的兴趣,但在台
湾,比如花钱买战队的衣服,也许会有人觉得你是傻子,甚至有些热爱电竞的观众自己都
有这个矛盾。记得说:“《英雄联盟》让我们看到的是社群的力量比想像中的大,欧美的
队伍成绩年年都没有特别好,但他们的粉丝不会认为‘是赢球才是国球’,因此像是TSM
、CLG等战队,光是战队本身就已经非常赚钱,最妙的是,有些老板都是十足的商人,但
他们反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该怎么做,甚至有些选手也是,即便没拿过大赛冠军,却能利
用这个环境赚到不少钱”。
“台湾必须要去思考,观众不掏腰包的问题的点在哪,还是因为年龄太小没有消费能力?
但我们这一代的人已经进入社会工作,也有很多观众,是社会观感的问题?又或是其他的
原因?虽然台湾人口较少,产值一定不会比人口多的国家多,但我看到的是,假设我们的
观众数是中国1/10的好了,但台湾也并未有中国产值的1/10。很显然其他国家的消费力比
台湾高,这就很值得去研究,我其实很想要知道台湾电竞为什么赚不到钱,但如果是政府
这种官方来调查或是居中协调也许可以找出答案”。
这一点从去年曾在台北举办的《英雄联盟》世界大赛小组赛也看的出来-台湾玩家很致力
于为台湾的代表队加油,但对于非台湾队伍的比赛,就连入场观看的意愿都有明显的人数
差距,相较于国外举办时场场大爆满的盛况显然有着不太一样的民情。记者本身也走访过
包含《英雄联盟》、Blizzcon等外国电竞赛事,其实可以观察到,国外观众不断对双客队
的赛事抱有一样的热情,而且来到这些赛事,就像到MLB、NBA一样,有很多观众会马上在
门外的贩卖区买下一些周边,然后立即作为装饰或是穿上身带进场,表达对赛事的支持。
当然台湾观众也非全然不掏钱,更多时候,会选择在各别选手的实况频道“斗内”(
Donate, 意即赞助),这也许也和亚洲人普遍比较“闭俗”的民情有关,而且台湾观众
似乎更偏好“认人不认队”,但若就产业面来看,选手仍是依附队伍生存,队伍若经营不
善,选手自然也失去舞台,而实况平台的赞助机制,却很难协助到这一块。更整体来说,
若无职业光环的加持,许多也许不是这么会“秀自己”的选手,即便拥有高端的游戏技术
,也许根本无法靠实况存活。
记得在受访中也抛出了一个相当震撼人心的问题与事实:“如果今天《英雄联盟》退烧了
,又或者Garena一夕之间失去代理权,那台湾的电竞还剩下多少东西?”。“这次参赛的
外卡区域包含巴西、土耳其等地,即便巴西只有一张门票又看似实力不强,但他们的观众
人数都远胜台湾许多倍,而且还在成长中,那如果你是Riot,会着重在哪个地区?就连
GPL在越南,收视人口在去年已经超过台湾。”记得也说:“来自国外的主播钮洋宾(宾
哥)告诉我台湾确实有一股电竞能量,人口的问题自然无法解决,但台湾是否能展现出对
应的价值是很重要的,讲现实些就是如何转化成钱?”。因此如何将电竞产业的产值再扩
大,也是亟需各界思考的问题。但也因为现行多数电竞相关的单位背后都是游戏厂商,目
前仅有4gamers一家算是较为独立,至于其他在彼此的竞争意识下很难互相协助。这也是
除了观众面外,另一个非常打结的地方。
※如果是自制游戏…?
要避免被他国开发商看不起市场小,另一条出路当然是台湾自制游戏,并且在本身的内需
就做起一定的经济圈。不过即便许多厂商一头热的想要抢食这个新兴产业,却忘记电竞发
展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这个游戏到底够不够好玩?就算丢出高薪硬养选手,但游
戏不好玩就没有玩家,没有玩家就没有观众,若是个无法发光发热的游戏,那么甚至连游
戏本身能营运多久也许都是问题,硬是丢入电竞只是糟蹋了年轻选手的人生。其次,在现
今全球化的浪潮下,游戏就算在一个地区成功了,又能不能拓展到全球?没有做出全球化
的游戏,那也就只能沦为当个国内王,然而现今台湾游戏市场已经被国外大举入侵,台湾
游戏的研发能量也早早因为习惯代理而与国外有大段差距,不要说华人区或全球,要能打
造出在台湾有大批玩家的国产游戏,都已经是难上加难。自制这条路比起扶持现有电竞市
场,也许更是遥不可及。
最后,随着今年AHQ与闪电狼拿下不错的成绩后,再度激起了社会上更多人的注意。其实
电竞观众的族群现在相当明确,就是约16~26岁,男女不拘的年轻人,而再过几年,也许
年龄层将更广,如何利用这个动能让整个产业更好,是无论政府、厂商、战队、甚至观众
都可以好好省思的问题。
http://game.ettoday.net/article/589233.htm
好文系列最后一篇,值得深思
作者: luckyman8078 (请用真名)   2015-11-04 17:48:00
TPA四人 ,所以是谁赚得比Sen少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