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l,这篇文章就是我写的,很高兴能够看到乡民的回应,
有人有一些批评,有人有一些建议,这些我都很感激,
不过有些评论明显偏离现实,我想我有必要回应一下。
基本上,天下杂志的调性就是给中年以上的人看的,
没错,就是那群认为打电竞 = 打电动 = 不务正业的人,
要说服上面的人让我写这篇文章,
我费了不少心力,这篇在订户间的评价也一定不会好看,
其中完全没有业配(天下杂志也是业界少数坚持不收业配的),
这点要郑重澄清,绝对不是什么行销文。
至于有人说,电竞血尿让老板爽赚,基本上我不否认电竞选手非常辛苦,
但老板爽赚就未必,难得的是,现在台湾的战队几乎都是赔钱在做,
大家自己想想就知道了,会为了电竞选手买周边的人有多少?
养一只战队,烧的钱是非常凶的,之前MSE的宿舍文大家都看过,
这种房子,就算是租的,价格也不低了,再加上薪资,
耗材(电竞选手可能一个月要用掉好几副键盘鼠标),
战队带来的效益根本补不回来。
台湾的确有很多糟糕的老板,但是直接一竿子打翻所有人是不公道的。
至于有人说我刻意包装,可能是我文笔太烂,让人误会。
基本上我只是想要告诉社会大众,电竞并不单单只是打电动,
这可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至少在韩国他们是当成产业来做。
未来,电竞可能会是像日本动漫一样,变成一种特殊的次文化产业。
任何产业在刚起步时,都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从业人员要负担很高的风险,
我举20世纪初期的棒球为例,那时候的球员领的薪水一般来说都低于普通职业,
退休后也很难找到教职,或是当球探什么的,因为产业根本没发展起来,
这些职业也都还没出现,或非常少量,如果当时的球员都因为这样放弃了,
那MLB可能很难发展到现在最低薪资有50万美金的等级。
当然现在入行的风险很大,打不出名堂的机会也很高,
但如果选手真的想做,又有才华,为什么不试试看?
我觉得叉烧的切入角度很好,打电竞不需要像打棒球一样从小练,
打棒球的如果打到高中才放弃,那人生可以选择的路已经少很多,
电竞不同,进职业后很快就知道自己打不打得出成绩,
花半年时间追个梦,我觉得很值得。
至于有人说要把爬分的时间算进去...我是有点无言啦。
想做这篇文章,除了我原本就是LOL玩家外,
我抱持的心就是认为,台湾现在对成功的想像太单一,
衡量标准只有是不是白领,有没有钱,
在“成功道路”以外的选择就是不务正业,
多少人的热情就这样被扼杀了,真的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