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苹中信:文学需要培养不需豢养(朱宥勋)

楼主: f14mp5 (å±…éš±)   2015-12-16 07:48:00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1216/36956648//
<苹中信:文学需要培养不需豢养>
苹果日报 2015年12月16日
朱宥勋 作家、《秘密读者》编辑委员
近日,有两个前辈作家被端上议会预算审议场合“羞辱”的案例:一是宜兰县议员质疑县
府委托黄春明经营的“百果树红砖屋”是图利,一是桃园市议员不满市府拨款办理以钟肇
政冠名的活动,认为还有很多“弱势”更需要补助。
两个事件中,议员表现出来的无知不只超乎了文化人所能忍受的程度,连平常未必关心文
化议题的大众都看不下去,舆论上骂声一片。
这两波议员的愚蠢是毋庸置疑的,也不令人意外。但从批判议员的论述中,我却看到一些
让我感到隐隐不安的说法。某些人认为,文学资产应该有某种绝对的优位性,政府有义务
给予补助,甚或是特权,好让文学能在地方上扎根。
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观念是有问题的。抽离上述两个案件来看,或许能把事情看得更清楚
。这里面有一个微细的区分:政府运用资源来补助文学,或推广某一重要的作家,这当然
是一件值得称赞的“美事”;然而,政府却没有“义务”这么做,或者说,不这么做并没
到应该被谴责的地步。
因此,选择文学作家来补助推广(比如桃园的钟肇政、宜兰的黄春明),就跟选择任何一
位地方上具有传统技艺的老师傅、在某艺术领域表现杰出的耆老来补助推广,意义是相同
的,并没有哪一个领域更优位,而应该视为地方政府发展文化上的策略选择—哪些文化领
域有不可取代的珍贵价值?哪些能带动后续的创作能量?甚至是能引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善用钟肇政号召力
既然是策略选择,那我们可以就效益来评估某一决定是否愚蠢,但不该认为政府必须补助
文学,因为可能还有其他的领域可选择。就此而言,不知善加利用钟肇政在文坛的号召力
,将更多的创作资源卷入桃园;对黄春明所经营的“百果树红砖屋”施压,移除了一个可
能积淀出更深刻意义的艺文据点,这两个决定就策略上来说都是愚蠢的。但若非两地议员
的表现如此荒腔走板、毫无问政专业,政府到底要不要在这些领域施力,却都不是不可商
榷之事。
从比较长远的文学发展来看,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这些文学资产有自给自足的盈利能力,
不用赚大钱,但至少可以自行运转。在这个目标下,政府的功能应该是去改善制度和环境
,比如更有在地性的文学教育、更友善和更具弹性的文化产业法规,提供补助只是特效药
,能让某些孱弱的领域多延一口气,但吃药一辈子是会吃死人的。
关心文学的人,有时候或许需要稍微“市侩”一点。不要太多,一点点就好。我曾在一个
会议上,听到有人谈论文学馆的经营,竟有“文学馆有特殊的文化意义,不是卖周边商品
和吃吃喝喝的地方”这样的说法,闻言瞬间我真的心中一凉。如果我们的文化人普遍有这
么“清高”的想法,那可能是比一百个愚蠢无知的议员更可怕的危机。
文学更应深入生活
文学馆有特殊的文化意义,“所以”才更应该成为人们来买周边商品、吃吃喝喝的所在;
文学是重要的,所以才更应该深入日常生活。年轻人都知道,真正的独立成人,是在你有
不受家庭掣肘的经济能力后。此理亦同。如果我们不想再看到文学这样被政治“羞辱”,
那我们也该去争取自己的经济能力,而不是继续仰赖政府粗鲁的善意。
文学需要培养,但不需要豢养。
作者: thegod13 (thedog13)   2015-12-19 00:09:00
吃吃喝喝很生活 但如果跟文学馆关联不大又很多摊难免让人白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