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文心凋零? ◎黄锦树

楼主: fanyuch (圈外人)   2013-05-23 00:29:02
2013-05-20 02:04 中国时报
 抒情散文以经验及情感的本真性作为价值支撑,文类的界限就是为了守护它。读抒
情散文不就是为了看到那一丝纯真之心、真摰的情感、真诚的抒情自我,它和世界的磨擦
或和解。这兴许是中国抒情诗遗留下来的基本教养吧,那古老的文心。黄金之心。
 一九七八年出生的吴柳蓓是近年相当被看好的年轻女作家,这些年来得了不少文学
奖(详见其著作封面内褶页),二○一○更被列为甘耀明为宝瓶筹划的“六人行”的六大
新星之一,备受期待。迄今已出版了至少四本书。
 要不是友人倡议合编一本大学教学用的散文选,我不会特别去注意这些年纪比我小
很多的写作者。不会一本一本的去清查那些文集。
 更没想到某个严重的问题可能已被常态化。
 首先看到《裁情女子爵士乐》里得第十一届台北文学奖散文首奖的〈小黄之城〉,
读了眼睛一亮。确实是篇散文佳作,以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女儿的口吻,写得非常动人。读
的时候我感动的想,如果我是那开出租车的老爸,也会在女儿上班的公司附近绕,一直到
她深夜加完班,好顺道载她回家的吧。这年头“咸湿佬”可多着呢。出租车司机的女儿写
作,当然非常罕见。从语调看来,她可是个很能体谅父亲工作辛劳的孝女呢。
 接下来《租借日记》的〈洗〉、〈她从安徽来〉也都是佳构,是《散文课》可以考
虑的篇什。可是一旦看得多些,就发现有些不对劲。这“裁情女子”身世似乎异常复杂,
她有几个爸几个妈啊?个个身分好像都不同,竟有身世如此坎坷堪怜的女子哪。除了那个
开小黄的出租车老爸之外,譬如《裁情女子》里得梁实秋散文奖佳作的〈老夜〉,妈妈是
个来自泗水的印尼外配;得第一届屏东县文化局“东港渔乡”散文首奖的〈海的心事〉,
父母都是勤苦的讨海人(注意:都是散文奖,都是抒情散文)。
 这不免令人疑心:她是不是个用小说去猎取散文奖的惯犯呢?
 《裁情女子》封面注明是“创作集”;《租借日记》书封上谨慎的不注明文类,但
封底却有三个“散文名家”大力推荐,且由知名的散文研究者张瑞芬教授写推荐序。张在
推荐序〈杨柳依依〉里委婉的指出,“辑三里父亲忽焉是金发号的渔人(〈上邪〉),忽
焉是码头捆工且救了越南偷渡的母亲(〈海水湛蓝〉)。辑二〈她从安徽来〉甚至父亲是
大陆来台的老兵,多年后大女儿来台奔丧寻亲。”(5)
 当我们思考“散文课”时,这确是个棘手的问题。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有没
有它的伦理界限?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自五四以来,惯例形成默契,抒情散文的体裁协
约(虚构契约)是对虚构的拒绝,等同于自传契约。
 然而“越界”的问题时有所闻。大家如杨牧的《方向归零》的叙述声音有时会令人
非常不安,杨照《迷路的诗》的叙事声音就更可疑了,但他们可以辩称那是诗。小说有时
就是迷路的诗。
 在文学奖里,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且不说前不久的〈神话不再〉事件。多年前有位
小说写手也常冒充弱势族群的口吻,以抒情散文去渔猎各文学大奖。时而是盲聋,时而是
肢残,时而是智障,令老实的评审读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颁奖时却当场傻眼。只见来人
耳聪目明,健步如飞,冲上颁奖台,且声如洪钟,妙语如珠。本以为是家属代为领奖,不
料真是的本尊大人。
 周芬伶《散文课》的自序坦承她刚出道时也干过这种事,钟怡雯的第一本散文集《
河宴》里多篇得奖散文也多有可疑之处;龚万辉的小说〈隔壁的房间〉也得过联合报的散
文大奖──但年轻时“涉世未深”,偶一犯之,并不为过。
 钟怡雯在《天下散文选》的〈序〉中曾为散文虚构的可能性辩护,但她可能没弄清
楚,罗兰巴特讲的“真实效果”承俄国形式主义而来,那当然不等于客观现实,文学里的
真实原就受到文类的保护。问题在于:文学的真实效果和虚构契约息息相关(譬如“写轮
眼”、“恶魔果实”是特定奇幻文类里的特定真实),而小说和抒情散文判然有别。
 抒情散文以经验及情感的本真性作为价值支撑,文类的界限就是为了守护它。读抒
情散文不就是为了看到那一丝纯真之心、真摰的情感、真诚的抒情自我,它和世界的磨擦
或和解。这兴许是中国抒情诗遗留下来的基本教养吧,那古老的文心。黄金之心。
 让写作者或读者藉著读或写,可以超越他的被抛状态(即使是暂时的)。
 但也因此让那样的写作受经验囿限,没法让同一个作者去应付诸多文学奖。
 从文学奖的情境最容易看出问题的实质。因抒情散文的评审本然的默认了读到的作
品应该源于经验的本真性,那本真性在散文领域的出现在机率上是相对低的(“出现的机
率极低性”)──小黄司机的女儿,外配之女,身障者,三极贫户之子等能那么老练的掌
握文字技术、情感调度,确实相当珍稀,因此极容易脱颖而出。可是对小说写手来说,那
并不是什么难事。稍加揣摩,移形换位,假拟代言,不过是场小翻两个筋斗的表演而已。
想得散文奖而出生非常普通(家庭很正常)又有相当文字技术的写手,换个身分确实容易
“出奇制胜”,写得“感人至深”。
 问题在于,那样写散文的人,为什么不堂堂正正的去写小说呢?
 如果散文可以那样玩,散文课不就该并入小说课、散文奖不就该并入小说奖吗?脱
去散文文类的保护伞后,一流的山寨散文往往不过是篇普普通通的小说。确实,那些文体
练习似的“山寨抒情散文”如果当小说读,无一不显得单薄、简单。原因之一,刻意装得
像抒情散文的小说,必须压抑自身的小说冲动(太多小说的动作很可能让评审生疑)。但
也可能是这写手的小说本来就写得不怎么样(如果他也写小说,就更好比较)。
 抒情散文本性安份。而它的力量往往来自这份安份。
 更严重的是:那样的在文学奖里越界,已经是个伦理问题了。
 问题在于,我们的“文坛”为什么一直容忍这种现象?
 甚至有的人还自以为是在越界、创新,是件多了不起的事。
 文风败坏至此,或许文学奖的散文类是该考虑取消了。另设“山寨抒情散文”奖,
看谁能超越孝女白琴。
作者: litt1ewind (litt1ewind)   2013-05-23 21:58:00
写超好~推 当年输给小黄之城的也只能吃锅贴了QQ
作者: thegod13 (thedog13)   2013-05-25 10:43:00
这个问题一直被讨论......
作者: justincase ( )   2013-05-26 00:46:00
一个简单的原因:散文奖字数要求远低于小说奖。
作者: mojia (momo)   2013-05-26 09:41:00
这是玩弄技法,不是写作
作者: lion500 (lion500)   2013-05-27 22:55:00
读者相信作者写的散文是真的,发现被骗的时候呢?
作者: BOHS (松都三绝)   2013-05-28 10:26:00
读者能接受这种欺骗到什么程度?
作者: kkkk123123 (Tolas 27382长多)   2013-05-28 16:33:00
这跟读者的接受度无关 问题是在于要保持评审的公正性就只能维护匿名这件事 只能说欺骗是作者本身格调的问题评审抱怨这种事也不是只有黄开第一砲了 哪次决审会议近来的大头不会酸上两句至于那些魔幻到读者会认为是欺骗的 时间自然会给他该有的评价(当然钱是骗走了)
作者: butata (It's my life)   2013-05-29 22:02:00
小时候看的散文都是作者真实生活,没想到现在竟变了样
楼主: fanyuch (圈外人)   2013-05-31 19:10:00
其实我想转的是yc那篇《我更在意什么是散文》,但忘记补了
作者: goyang (goyang)   2013-07-03 23:50:00
这几年看文学奖的心得是:全台文学奖的主办单位都是同一家,(或说委办单位),而职业评审也几乎是那几位轮著来,尤有甚者是:某些评审还开班授课教“得文学奖的写作技巧”,坦白说,我不相信他当评审时看不出这些匿名的卷中,他学生作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