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版
https://writerstand1234.blogspot.tw/2017/07/blog-post_11.html
爱与逃离的旅程:驹月《她和他和她的澎湖湾:二弦梦》心得(有雷)
在这篇心得开始之前,我想问一句:“驹月,你是不是被路西法收买了?”小说书腰上所
谓“隐藏路线”大概指的就是这回事:邓平线理论上来说游戏应该不会出现……吧。
好,现在开始终于来小说心得了。由于我没玩过游戏的缘故,所以这篇只单就小说来论。
基本上《二弦梦》从1949.7.13这天可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山东来台的学生们的生
活,可以看到晓风幸运地住在洪家,以及其他学生们还得“打野食”的景况,并且大致刻
画了学生们的模样;而后半段历经713事件后,“余生”的学生们从内心的流亡到真正逃
离澎湖的过程。
我上一篇阅读驹月的小说,是《守护她直到终结世界》(《我在侵占来的迷宫往美好人生
直线前进》虽然买了但还没看,跪一下QQ),和《守》相比,《二弦梦》进步幅度不少。
其中最明显的大概是人物的刻画部分。我不敢说每个人物都刻画相当深刻,但无论是主角
晓风,邓平、邓琳、孙仪芳、赵燕、魏芳、余浮生、洪志豪……虽然没办法说每个角色都
具有相当深度,但要让人记得绰绰有余。
角色虽多,却不会让人搞混。里面虽然有些角色我还是觉得个性上多少有问题(尤其是余
浮生,那个年代的知识份子大多比余还要深沈很多,这是同时经历左派启蒙、右派中国民
族主义抗日以及战争的动乱后,不可能没有的深沈),但这……呃……也可能是游戏设定
本身的问题(汗),还好大致上角色并没出现什么太破格的对话或举止,大致上还还算是
有说服力。
前半段作者试图刻画角色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主角晓风的。这部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
语言,理论上来说晓风是操著山东腔官话的山东人,洪志豪是操著澎湖腔台语的澎湖人(
澎湖的台语和台湾本岛的有些不同),这两个人到底怎么沟通我实在想不到,但小说里面
这仿佛这一切不成问题,这大概是我最疑惑之处。(不过之所以会有如此疑虑,还是因为
我有个邻居就是山东老伯伯,他的山东腔我再怎样也只能听的懂六成……)
不过去除语言这点,其他部分的刻画是相当不错的,我尤其喜欢写到味噌粥的部分。驹月
在《守》的时候便展现他以刻画日常生活及食物来给人生活感的部分,这样的写实笔调使
人很容易进入情境里。只是我还是要再多吐槽的一点是,为什么这些人出门都不带伞的,
明明也在澎湖住一段时间,知道这里会下雨啊= =
后半段写的最好的部分,大概是把“逃离”这概念刻画得很清楚。驹月利用了晓风男扮女
装的特点(尤其在713后,男扮女装更是逃兵的手段),把晓风逃避的形象刻画更清楚。
他逃避责任,逃避战火,逃避问题……。
但这样一个逃避的角色,其实很难推动剧情。剧情之所以能推动,其实还是因为爱的缘故
。当所有的逃避都拯救不了生病的邓平后,那么晓风就触底反弹,来到逃避底下的核心执
念:“活下去!”而这一反弹,就让他们逃离了澎湖(也带走了孙仪芳,因为希望孙活下
来),来到了台湾。
整体而言,这篇小说虽然还是有可以吐槽之处,但的确比《守》进步不少,这点值得称赞
。而我也大致可以了解为什么驹月说他看713事件史料觉得没什么帮助了,因为这篇小说
仅仅是713事件的某种侧写,而非直接从核心人物观看整起事件。不过老实说看史料不可
能没帮助,起码对于进入当时的人的感觉结构是相当有帮助的。必须了解当时的人怎么想
、他们的行事逻辑是怎样,才有办法还原,或者以自己的方式重组,这比无中生有容易并
且保险,比较不会去触及到实际经历过、或牵扯到这些事件的人的敏感神经。
我不确定驹月之后打算朝什么路线前进,台湾文史是我很希望创作者可以投入创作的方向
,但老实说台湾文史路线写起来是相当困难的,最主要是必须要有读史料或研究的时间(
阅读能力倒是还好,说实在历史系或台湾文学系所的论文并没这么难阅读……只要没有使
用一些法国思想家的文化理论的话)(傅柯、布赫迪厄、德希达……我就是说你们),以
及在创作时,不被史实的细节牵着走的、说出好故事的能力,去了解哪些部分得以虚构而
不会触犯伦理。
这都需要时间与精力,虽然我相信会是值得的,但那是很疲倦而巨大的工作,唉……
最后再花点篇幅介绍713事件,基本上这是1949年发生的白色恐怖案件之一。台湾的白色
恐怖以1949.4.6.警察们逮捕大学生的“四六事件”为起始。四六事件不只让国民党察觉
共产党在台湾的蔓延(虽然这蔓延起因于228事件后台湾人对国民党的干意,导致他们加
入反对国民党的共产党),其大肆逮捕与之后的《惩治叛乱条例》、《动员戡乱时期检肃
匪谍条例》等,也标示节节败退的国民党打算把台湾当作最后基地的一连串前行动作。
713事件是一群流亡在澎湖的山东学生们被迫当兵的事件,发生在1949.7.13.,当时他们
把所有澎湖男学生集合,只要身高高过于枪,就要当兵。有些学生不愿意当兵,校长也替
学生说情,结果军方开枪,抓人,诬陷为“共匪”。这事件由于受害者的特殊性,以及长
期的戒严与白色恐怖,长期以来不为人所知。
当知道这样的事件后,我觉得驹月选择的角度其实相当不错。说到底,主角们都是713事
件的幸存者,死里逃生的他们要怎么度过这余生?要怎么在这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活下去
?逃离危险是一个,用爱维持着求生的信念也是一个。结局里他们来到台湾时,小说最后
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而这儿的海风,似乎一样腥咸。”
澎湖是白色恐怖笼罩的孤岛、监狱,那当时的台湾又何尝不是?但他们逃离澎湖的姿态,
也预示了他们往后将如何在这座岛上继续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