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感想] 《蔚蓝之遮》读后感

楼主: moondark (分析与解说)   2015-04-17 00:43:46
参考前文得到的反馈,
以下不会涉及原作的剧情内容,并将理论性的论述减到最低,
纯粹对前文评论里一些可能有问题的论点做讨论,
这些论点不涉及特定作品,是可以用在所有小说作品的通论,
所以不用害怕剧情泄漏。
bm提到:
“一般来说,对同一件事情用了越多描述来陈述时,可读年龄层会比较低。
譬如关于情感的对白,如果只用海明威式的电报式对白,那么其中有多少韵味,就很考验
读者的人生体验、和对文字、字词的理解程度,相对的,如果在对话框外用了相当大量的
描述补述对白的细节,就等于把话都讲开了,能读懂的读者群也会增加。相对的,这也可
以说是文字不洗练。”
对于上面的那段话,最有趣的当属[可读年龄层会比较低]这点。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似
乎是[浅显易懂],然后又批评原作描述太多细节,而造成能读懂内容的读者增加,因为看
懂的读者变多,所以代表原作者文字不洗练。看起来这段评论的问题点不只一点,我们只
好分别列出,依序讨论。
首先,洗练是什么?什么样的文字有资格被称作洗练?这可谓大哉问,并不好回答,
本文将在后面试着讨论这个问题,读者在此可先将[洗练]当作一种对文字[型式]的赞美,
更通俗的说法叫[文学性]。因为本文不想探讨太多有关文学批评的学理,读者们只要记得
这种[文学性]是西方某种学派的说法,专门针对文字表达的型式,属于西方文学批评的范
围。而无关于文字的意义,也就是不属于西方文学理论的范围。简单说,只论文字型式,
不论文字意义。
再来,根据bm的说法,详述的文字可以让更多人理解,而如果文字型式能让更多的读者
理解,那代表文学性不佳,文字不够洗练。老实说,我很惊讶这种直观来看就漏洞百出的
论点会出现。目前这段有两个问题,必须分开论述。
第一, 详细补述细节的文字不一定更好理解,有时候文字的堆砌是故意要模糊化,比如
在[包法利夫人]里,夏尔那顶莫名其妙的帽子,堆砌一堆现实不可能融合的特征和过于详
细的描述,读者要将这些细节拼凑成可以理解的外型根本不可能。这是作者为了达成模糊
化而使用详述的一例。总之,详述的用法不只bm讲的那一种,用法其实很宽广。
第二, 浅显易懂的详细文字不代表是没有文学性的不洗练文字。比如白先勇的[台北人]
,这部作品完全违反了bm在评论最后给的建议,在对白之间嵌入了又长又浅白的补叙,但
你敢说[台北人]文字不洗练,或没有文学性?我并不特别青睐白氏的作品,但我无法说他
的文字不洗练。此外,也没有bm批评这类写法会造成流畅性不足的问题,无论喜不喜欢内
容,不可否认[台北人]十分流畅好读。
第三, 顺带一提,我搜寻了一下其他人对蔚蓝之遮的心得,给予好评的读者中不少人都
提到此书流畅性优秀,但前文bm持相反的意见,诚心建议附上实例会有更好的说服力。
不好意思,
时间太晚了,剩下之后再回吧。
作者: bm200300127 (逼M)   2015-04-17 01:29:00
不好意思 我觉得我有必要解释一下那段话首先 我认为凡事都有例外 所以我开头用"一般来说"所以您举包法利夫人的例子 在我看来就是那个例外这和轻小说文体有关 轻小说‘大多数’不玩文字把戏因此描述用的篇幅越多 通常是希望读者越清楚而为什么我认为描述越多、可读年龄层越低呢?如那一段我提到海明威式对白,就是指当读者阅读、情感经验不够充沛的时候,甚至无法读懂其中隐含的讯息。我想这个误解,来自我并没有提到一个前提叫做:‘以轻小说而言’这个前提,所以有此误解。-另一方面,是我用词不够严谨的问题。‘大量的描述补述对白的细节’这个作法本身无关文字洗练与否,而是正好我在看蔚蓝的感觉让我觉得并不洗练,而大量的描述这个做法让我对作者文字不够洗练有强烈感受。洗练与否的确不该和文字形式挂勾,而我在这边误用了"相对的"这个貌似连结两者的词,的确是缺失。-至于流畅与否,我认为与读者接受度有关。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各种旁白说明、内心戏、各种小动作,让我觉得有些不必要,导致阅读节奏变差,但要说整体而言是否合乎轻小说的标准呢?我读后感原文也提过‘就轻小说的领域而言还在可以接受的范畴’,因此关于流畅性的部分我放置在文末<建议>的部分,是指可以更好。然后比较抱歉一点,因为我是租书的,通常上传完读后感之后一两天内就会还书,提供原文有点不方便。我也只好说下次改进。-以上,希望有回答到您的问题。
作者: scotttomlee (ほしのゆめみは俺の嫁!)   2015-04-17 08:10:00
不过说实在的,以目前轻小情况而言,没有什么是可接受的范畴或是绝对性及相对性标准就是了...毕竟现在的涵义越来越广 若要以早期或初期为标准那现在一堆不合格 若以现在为标准 那早期就不能算是以上只是个人浅见
作者: blaze520 (永远效忠爱理的骑士)   2015-04-17 11:41:00
文学也是一直在演化的
作者: joe750201 (joe)   2015-04-17 16:03:00
虽然没看过蔚蓝之遮,不过我个人认为关于原po提到的那个部分,bm大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留白的美感,如果该部作品兼具旁白说明与各种小动作,但又倾向把角色每一个细微的情感转折,与心中的所思所想全都钜细无遗披露出来,确实会带给某些读者一种少了点余味的感觉,诚然bm大在评论里的用词可能不够精确,但其中含义应不致让人有错误的理解,原po用包法利夫人或是台北人等作品举例,在我看来是有些太拘泥于bm大字面上的用词了不过如果原po就是打算提醒bm大注意用词部分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XD
作者: scotttomlee (ほしのゆめみは俺の嫁!)   2015-04-17 23:00:00
不是在讨论"何谓轻小说",只是单纯就原PO对轻小看法提出些不同的浅见而已...更正...是对bm大说的那记句话(不是针对原PO
作者: QQron (Run)   2015-04-17 23:10:00
我觉得你所说的"描述越多,资讯量越高"跟bm的意思不太一样以我自己写作的经验来说,我认为bm想表达的是资讯密度的问题,反而是描述越多,资讯密度越低才对我猜他想说的是对"同样的资讯"花费多少篇幅与描述去处理而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确实资讯密度跟读者年龄层与理解度有很大的挂勾恩......我猜想阁下应该不是写作者吧,这边的意思是,对于没看过猫的人,你要描述到让人大概懂猫长怎样,是需要更多描述的,但对于原先就知道猫的人,你只需要说这是一只猫然后原本懂猫的人就会说你描述这么多干嘛不懂猫的人就会说你在描述三小东东?总觉得你的字里行间好像给我一种为辩驳而辩驳的感觉无论怎么形容,作为原型的资讯,或著依照你喜欢的美学说法里,“理型”的部分还是没变呀,无论你讲多少,你脑海中要资讯就还是一只猫呀,无论再加上多少形容,那也只是你转译后的结果。所谓的描述是为了去带动观众的想像,你给他根本不需要的累赘形容,那他脑袋吸收到的新增资讯量就低,你讲了一堆废话,他只会跟你讲说干他妈的就一只猫重点不是对作者而言,而是对读者而言,这就叫资讯密度低。以你的说法,我一个“斩铁”和十万个“斩铁”也不同呀干脆直接讲文字本来就是资讯,文字越多本来就是资讯越多
作者: saviorex (我只是比较喜欢动画歌)   2015-04-18 00:35:00
应该这样说吧 两种状况都是成立的 差别在于不能用单一状态去解释另外一种文字的表现方式 当文字所需要呈现的是一只猫那就会只是一只猫 而剩余的资讯就需要有其他文字去描述隐藏的资讯密度高或低是作者决定 但解读与否确实读者决定猫自然是猫 但作者不讲读者永远不会知道那是一条怎么样的猫作者写了一堆而读者还是不知道作者在写猫 这才是问题至于是哪边的问题就需要客观分析了
作者: QQron (Run)   2015-04-18 00:36:00
对,所以我说这牵扯到读者年龄,因为这取决于读者有多少原型你脑袋本身建构的情境和模组越多,自然需要的叙述就越少基本上以小说的演变来说,较古老的小说对情境背景的叙述量
作者: saviorex (我只是比较喜欢动画歌)   2015-04-18 00:37:00
我觉得这要视作者想表达的事物而定
作者: QQron (Run)   2015-04-18 00:38:00
比现在大上太多了,可现在甚少人如此做,因为读者早就建构模组了,不再需要太多叙述就能让读者想像得出来
作者: saviorex (我只是比较喜欢动画歌)   2015-04-18 00:44:00
比方说这是一只三毛虎斑猫 跟这是一只黑橘色以不规律条纹交杂有着白色腹部的猫 基本上是同样的资讯 但不懂什么叫三毛和虎斑的人就需要去查询理解 而读者愿不愿意去理解 有无必要去理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作者: QQron (Run)   2015-04-18 00:47:00
yep!我再举个不是字词替换方面的例子好了假设你在小说里写"别 别搞错了,我才不是为了你才....."这句话在轻小说版大概多数人都能感受到你要表达的情境但是其实这句话已经有个隐藏的前提在里面隐藏的前提是"说这句话的人是个傲骄",若看的人接受不到这资讯,脑海中根本没有这种个性的前提,那你借由这句话延伸的对话,通通都不成立,他只会觉得你在写三小每句话都有它隐藏的资讯量,隐含的越多越难吸收,我认为这就是对读者的资讯密度高
作者: saviorex (我只是比较喜欢动画歌)   2015-04-18 01:05:00
但这也不一定代表简洁=密度高就是...
作者: QQron (Run)   2015-04-18 01:08:00
我是不知道我的资讯究竟对不对啦,但若我没记错,这是一位在美国从事编辑工作50年的老编辑在她书上写的东西,可信度应该是比你还高你所回的东西其实蛮让人无言的,这很明显就是在指平均来说我发觉连同你回应bm的部分,你很喜欢擅自替对方的语言解释再用这样的前提去斩钉截铁地反驳,表示对方是对是错虽然你口口声声说要学术讨论,但用词很明显就是在评论对方对错,只能说你也不用说啥学术讨论了,干脆你开实况大家上课比较快至少我看到现在,只看到你不断用看似很严谨严肃的字词去包装理所当然的废话,你应该挺适合写法条的,就这样,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