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圣财~佛教

楼主: apple03 (大海)   2024-04-28 09:14:23
1.信
信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我们能对佛法生起信仰的心,
便能依照佛法行善利生,踏入正确修行目标,继而获得无穷的利益。
【华严经】曰:“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
所以信是受持正法、成就佛道的首要资粮。
2.戒
戒是一种规范,是行为依循的准则。
根据【佛遗教经】记载:
“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
再者《大藏经˙萨婆多毗尼毗婆沙》
曰:“戒是佛法之平地,万善由之生。又戒,佛弟子皆依而住,若无戒者,则无所依。
所以戒为解脱之本,能防止身口意之恶行。
3.闻
【维摩经】“菩萨品”曰:“多闻是道场,如闻是行故。”
【圆觉经】曰:
“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惟益多闻,增长我见(这里指佛陀的知见)。”
【杂阿含经】曰:
“佛告比丘,若闻色、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
【中阿含经】记载佛陀与给孤独长者的一段对话,
长者病重,因死亡的威胁而陷入恐怖之中,
便向佛陀求教。佛陀在问答中指出:
“若愚痴凡夫,因不多闻,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
可见闻为三慧之首,因闻能思,生起智慧,
不造恶业;思必能修,行持正法。若能闻佛声教,便能开发妙解,如说而行。
4.惭愧
自惭而不造诸恶,于不善法中能心生羞愧,是为惭愧。
能够惭愧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足、有所不净,
道德、人格才能升华,不会造诸恶业,修持正道。
5.施
即布施,将自己的所有与他人分享。
布施有三种:“财施”─对贫病无依者,
给予衣、食、财、药等;“法施”─将自己所认识的佛法教化众生,
让众生明白事理,获得入世和出世间的智慧;
“无畏施”─以种种方法解除众生的痛苦、害怕,
继而帮助他们远离一切忧怖。并运用平等心、
无憎爱心,毫不保留地以生命资财随缘施舍众生。
6.定慧
即观照一切法,而摄心不散乱。定是慧体,慧为定用,
两者如灯与光,相辅相成,不即不离。
学佛的人常生清净心,自然定心而生慧,
慧中而有定,有了定慧才能解脱。
7.精进
修一切法,无有间杂,以勇猛心远离邪行而修持正道。
又心不杂乱名“精”,
无有间断名“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知,
不会修习无益苦行。于正法中,
常能保持专一,心不散乱,无有间歇,以求出世道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