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

楼主: bc030021 (daily)   2024-01-21 20:14:32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
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
经文: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木*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万八千,菩
萨八万,一切大圣神通已达,悉得总持揽十力慧....
尔时,普明说此偈赞佛已,长跪叉手,问曰:“唯然世尊!斯诸会者有发菩萨意
,或未发者;有得不退转,或未得者;有得不起法忍,一生补处道德成者;或在
五道生死缚者。如来加哀深为演现无极宝藏,令未解达心得[火*霍]然,愚冥覩
明得不退转,宁有三昧名普照深浅,消散二法,疾至无上正真道乎?”
[注释]火*霍 (ㄏㄨㄛˋ)= 闪烁、闪耀
佛言:“善哉普明!多所哀念多所安隐,愍伤诸天及十方人各令得所,谛听谛听
善思念之!”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有三昧名超日明,菩萨逮得是者,无所不入;譬如日光所在而现无所蔽
碍,化终始者,使畅三处心意所为,其未发意兴菩萨心,已发道心至不退转,立
不回还至一生补处,已得补处究竟无上正真之道,等如虚空无往无来,不出不入
无所不行。
“行八十事乃谛逮得斯定。何等八十?
解眼空,除耳声,无鼻嗅,拔言著,济于识,息贪婬,休恚恨,释愚痴;了色沫
、痛若泡、想野马、行芭蕉、识犹幻;心本净,意喻梦;念同像,不见身、不计
人、不有寿、不保命,四大空,五阴无根,六衰无原,七识无主;行慈心,哀一
切,志和悦,护诸根;无憎爱,离众对,不散行,无合会;无施不悭,无戒不犯
,无忍不怒,无进不怠,无寂不乱,无智不愚;不废俗、不专道;讲说法,不为
身,为一切;无所著,亦不断,亦无缚;无所解,行平等;却睡眠,无诸盖;不
受入,不随对,心自解,顺佛教;不违法,不轻众;愍十方人,如父严教,若母
抚育,譬子顺亲。恩如己身;不自为形,不为他人,亦不为法;行菩萨道,弘雅
志,不为邪想;无声闻念,无缘觉意,不求望想,弃彼此行,一切无倚;不见三
世,了三界本;不心意识,解道若空;离去来今,深入大慧;一切本无,行大善
权。是为八十。”
佛语普明:“是八十行,若遵修者,则疾得至超日明三昧。譬如日出一时遍照,
百谷草木仰天之类莫不成熟;逮斯定者,等入一切上中下行,无所不现而皆度之
。如月盛满消夜窈冥;以大定明进,却三垢想蔽,用除而覩上道。如大医王,选
采百药以疗众病各各得愈;以无极慧随众本行而为说法,屏色、痛、想、行、识
求,使获神通。又如船工御牢坚船,度人往还而无停滞;示现泥洹济无量人,开
化止处解三界空.......
佛言:“有一法行而应道意。”“何谓一?”“心性调柔等向一
切,是为一。”
佛时颂曰:
心性常调柔, 志意不麁犷;
平等摄一切, 乃应菩萨行。
“复次又有二法为菩萨行。何谓二?寂然心净离诸著观,覩于无见
唯志大道;是为二。”
佛时颂曰:
心净常寂然, 离见诸著观;
释六十二疑, 唯念大道行。
“又有三法为菩萨行。何谓为三?晓空不著,无相不缚,无愿不
脱;是为三。”
佛时颂曰:
心常晓了空, 无相不复缚;
无愿无所脱, 乃解三界结。
“又有四法为菩萨行。何谓四?常遵慈心无有害意,长养道化常修
慈悲,愍伤众生生死勤苦为之雨泪;常奉喜意和颜悦色,向于群萌
无憎爱心;常行护心劝教众生使发道意已发道意至不退转;已不退
转,至于道场无上正真道;是为四。”
佛时颂曰:
常遵四等心, 和颜意志悦;
愍哀众生类, 矜伤为雨泪。
心欲度众生, 等心无憎爱;
救护以道法, 乃应菩萨行。
“又有五法为菩萨行。何谓五?奉于禁戒而无所犯,定意摄志令心
惔怕,智慧解空而无所起,脱于五阴使无处所,示现三界覩无所有
;是为五。”
佛时颂曰:
持戒无所犯,  三昧意不乱;
智慧分别空,  济脱五阴聚。
覩见三世厄,  示现在其中;
随时而开化,  各令得其所。
“又有六法为菩萨行。何谓六?目覩皆空,耳听无声,鼻嗅无香,
口语无言,身不存细滑,心无思想;是为六。”
佛时颂曰:
目所覩皆空,  耳听无有声;
鼻香无所著,  舌味何所有?
计身但四大,  心了本空事;
如是晓无形,  乃应菩萨行。
“又有七法为菩萨行。何谓七?摄身、口、意,寂定,无乱,无所
复违;是为七。”
佛时颂曰
常摄己身口,  其心静不乱;
寂寞定三昧,  神通无不达。
“又有八法为菩萨行。何谓八?施度无极,戒度无极,忍度无极,
进度无极,寂定度无极,智度无极,权度无极,成名慧行;是为八
。”
佛时颂曰:
布施度无极,  戒忍精进禅;
智慧自然达,  道明为最尊。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