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谈记忆与大乘佛法

楼主: epicurious (晚上不睡觉能做些什么)   2017-05-03 23:39:53
忆持之法与大乘佛法
几个礼拜前公司请了一位专家来谈记忆训练,记忆其实是有很大学问的,其中重要的是如
何跟记忆的内容产生连结,这中间要有一个转化与内化的过程,就佛学来说,意根其实在
记忆中扮演很关键的角色,能不能记住一件事情,首先不是我们要把对方[加进来],而是
要用减法,先减去潜意识里"抗拒"的部分,好像我们学语文学的不好,其实不是去学,而
是要将原来根深蒂固错误的学习成果丢掉,那么外在的东西自然能够[进来],所以能否忆
持一个法,第一是要有"意欲",现代的话叫"动机",而这个动机是必须去让自己从心底的深处真心喜
欢且有强烈渴求的,如果缺少了这个"意欲",后面都不用谈了
第二则要有"胜解",也就是必须了解所记忆的内容,进而产生殊胜,好棒的感觉;如果无
法了解,就没办法启动更多的"意欲",自然就无法记住那件事,这在佛学就是无法产生"
念心所"
第三要怎么了解呢?就必须知道其实世间上无论再深入的法,它的逻辑其实都是与日常生
活的法相通的,这方面就牵涉到一个人心够不够细,平常能不能在日常生活里观察到法法
相通的道理,其实一个法能在某时某地某处被人发现出来,演绎出来,就表示一定有第二
个人可以理解,既然有第二个人可以理解,就表示只要譬喻得当,脑筋正常,理论上所有
的人都可以理解,因为大家的种子,人类的功能性都是相同的,差别只在那个法能否跟自
己的日常生活所遇到的法产生连结,否则数学怎么可以被不同的人理解呢?那是因为生而
为人的"界(功能差别)"是相通的
说这么多记忆的事情,只是想说为何南传的阿含经看起来为何与北传的经典相差很多?其
实是因为当初集结阿含经的二乘人,少数虽然证得解脱果的极果,但是对佛当初说的法义
是无法产生"胜解"的,也因为不了解,当然无法产生"念心所",所以就记不住许多菩萨才
懂的法义,因此集结经典时,许多重要深妙的法义,都因为记不住而只集结了"名相","
名词"却没有内容,这也引起了当时的菩萨很大的抗议与不满,而有了窟外集结的活动,
也就是今日的大乘佛法,所以现在许多研究佛学的人,以阿含或南传佛法来非议北传,甚
至说大乘非佛说,是因为不了解这些前因后果,一群无法对深妙义理产生记忆的二乘人,
所集结的经典一定有很多部分是仅有名相,而没有实质内容的,这也可见那些以文献考证
来研究佛学的学者,其实是缺乏世间智慧的,因为就像一群中学生要集结爱因斯坦的相对
论,那怎么可能呢?!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05-04 02:16: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moon7361 (coffee)   2017-05-05 17:50:00
南无本师释伽牟尼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