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osee (os)
2015-11-07 19:57:56大概法感情上知道什么是诱导
但实际操作上 都不太明确
大概都是比较犀利的检察官有异议的时候
也是犀利的法官才会说明 你问错的什么 要不要修正怎样的
不够犀利的检察官 法官
其实有时候模糊地带也不太懂
后来我看到一个高院合议庭审判长 跟一个老律师
高院法官很明确的说 主诘问 只要有出现 "是否" 或类似问句 都是禁止诱导的范围了
结果老律师一直被洗脸 洗到都不知道该怎么问了
法官还一直不断说 请尊重诘问规则 修正问题
我找了一下 看了刘幸义的文章
他介绍诱导 大意是说 一个问句中 隐含两个以上的事实
所以应该是问句本身组成结构的问题
为什么高院法官很确定的说 只要是 "是否" 的问句 都不能使用呢 ???
作者:
Ulster (Hollensturz)
2015-11-07 21:42:00我想那位法官的意思是"是否的问句已经默认了情状与答案"
作者:
defent (台中,我们夏天见。)
2015-11-07 22:43:00要这样洗律师脸之前,应该要求院先请检方传证人做主诘问。不然这样的交互诘问真的没有什么意思
作者: alawyer (alawyer) 2015-11-07 23:08:00
事实上,交互诘问的诱导,在台湾实务操作下,意义很有限。
作者:
ptt0219 (A boy has no name~~)
2015-11-07 23:54:00一、台湾并不像美国采用陪审团制度。二、书记官打字速度太慢,导致说谎的证人也有时间准备来圆谎。
作者:
LMessi (梅西)
2015-11-08 04:10:00推楼上 台湾特色的诘问结合笔录制度 就只有可笑而已
作者: alawyer (alawyer) 2015-11-08 08:38:00
诘问部分,目前有部分法院已经改采转译,所以影响已经减缓。真正的问题是在“问的人”及“主持的人”。
作者:
assidiot (omega)
2015-11-08 22:04:00一堆律师开口就是诱导,也没看法官有意见的
作者:
nengneng (nengneng)
2015-11-08 23:41:00检察官疯狂诱导,律师异议法官当作没听到。
诘问大多就看律师跟检察官在演戏吧 真正要写判决的是法官,他当然得自己跳下来问他写判决需要的东西啊...
作者: Carolytc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15-12-06 09:43:00
楼上说到重点 只要法官需要交代判决理由 很难不补充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