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就两点提供一点意见给大家参考
: 最近想添购新萤幕做为 Macbook M1 pro 的外接萤幕
M1的用户如果要外接萤幕,强烈建议找Type-C/DisplayPort的转接视讯线材
使用HDMI输出会有极大的机率碰到两个问题
1.输出非RGB的YPbPr讯号
虽然也是444取样,但毕竟非原生影像输出~有许多使用者觉得比较糊
2.部分分辨率可能不支援
有些显示器OSX中会辨识不到特定的分辨率(HDMI EDID错误)
: 所以会尽可能想要两台的颜色接近一点
大家对于“颜色相近”这件事情常常都抱着错误的认识
基本上两台显示器,要看起来类似,主要需要考虑的指标有
1.亮度:
没什么好解释,最基本的因素~通常都可以调整。
2.对比:
硬性的规格,常被忽略但有时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当白点/亮度固定时 比的是黑点/暗部的亮度。
3.白点:
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理解成相关色温CCT与Duv(色偏差值)的关系
实际上测量则是CIE xy座标位置的差异
大家觉得不同萤幕放在一起,一些偏冷、一些偏暖,一些洋红调、一些黄绿调
造成不同感觉的原因就是测量上白点不同,有时甚至是测量值相同但目视不同
这才是大家经常觉得萤幕看起来有差的原因;解决方式就是
使用相同的白点与做视觉匹配的确认。
4.色准:
色准应该很好理解。
不过有关前一点白点没有讨论到的是,通常色准的指标,DeltaE计算时
很可能会将白点考虑进去,做过白点适应Chromatic adaptation的;
不那么标准的白点值,其实是可以被忽略的。(因为实务上白点无须很标准)
这也是为何两台色准都很棒的萤幕,放在一起可能还是看起来不太一样的原因之一。
5.色域:
色域这个指标,真的是很后面才需要考虑的。
两台sRGB与P3覆蓋99%的显示器,在正确的色彩管理下,
其实你看多数照片两者并不会有显著差别;只有在超出sRGB的鲜艳饱和色彩上,P3的
显示器才会明显不同。
当然如果要双萤幕,选购时能选择覆蓋色域相近的自然是最好~有得好的起始点
但其实要看起来相似,重点是这篇提到的这几点,也就是完整的色彩管理,
绝非单纯看色域相近就觉得会"看起来类似"
最后的最后,当然市面上是有一些产品"预先帮你做好选择",让你不懂面板、色彩管理
也能买回家直接使用得到不错的双萤幕体验,但那是符合特定条件下的结果,而非原因
请大家不要搞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