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在平壤金日成广场旁,朝鲜导游和我们“一不小心地”聊起时局。
她睁著大眼睛直视我,平静而坚定地说,我们已经开放了啊。
这句话吓了我一跳,也着实让我有些惊喜。
随后几天的参观,虽然我依然能感受到种种限制,但与既有的经验与印象相比,朝鲜的开
放程度的确远远超乎预想。
我完全想不到,此行会在平壤郊区的山上和普通野餐的朝鲜人一起跳舞,互相拿着相机拍
来拍去。
又或者在平壤“中关村”夜游,上逛街拍照,在地铁里给邻座的朝鲜大妈看我手机里女儿
的视频等等。
这些细节和街头的平静让我看到了朝鲜的另一面,真正体会到了一个认识,长期的市场化
与对外主动和被迫的交流一定会撕开观念的墙壁。
朝鲜人的观念和行为与10年前相比有很大不同。这种感觉多少有点像老布什总统第一次来
中国时候的那种感慨——他们开始穿牛仔裤,跳迪斯可了。
来朝鲜前,亲朋好友的劝阻不绝于耳。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我甚至只说在丹东逛一逛。
这也是赶巧。旅行团的行程是在4月下旬。
这大概是自金正恩成为领导人以来,朝鲜半岛局势最紧张的时刻。
4月中旬起,美国航母的动向与朝鲜丰溪里核子试验场的活动,持续不断地刺激外界的神经。
按照原计划,朝鲜将在4月25日建军节举行金正恩时期的第六次阅兵,我们原本有可能去
参观。
在当代世界,很少有哪个国家像朝鲜这样高频率的阅兵。频繁的阅兵意味着朝鲜对备战与
战争动员的重视程度。
外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此建构了对朝鲜的想像。
在路上我们自然也会开玩笑说,万一打起来可怎么办,会不会像半月前那些外国记者在平
壤机场焦急地等待无限延期的返航航班。
到朝鲜的第一站是在新义州。我们在火车里接受各种搜查。手机、相机、电脑都可以带进
去。
但为了保险起见,我删除了手机里可能敏感的照片,并把电脑留在国内。
3年前,我曾去过朝鲜的罗先特区。海关人员拿着我的手机一张张翻看照片,至今记忆犹
新。但这次似乎要顺利得多。
4月24日,我们抵达平壤。
注意看了下周边街区的楼房,和我既有印象一样,这依然是一个军营审美的街景,干净整
洁,楼房的开放式阳台上摆着整齐的花朵但绝对没有晾着衣服。
人们的穿着以黑灰色系为主调,女性的个性主要还是靠高跟鞋、手提包和发卡的样式展现
。
让我意外的一个发现是,经常能在楼房窗台旁看到太阳能板,似乎是在暗示著平壤的电力
供应不足。
不过,当晚在酒店顶楼餐厅吃饭时,我发现电力不足的问题没有之前想像的那么严重。
在酒店高层眺望窗外夜景,虽然仔细观察也能发现外面的灯光流明显偏暗,但并没有完全
停电。
高楼林立,每一栋楼的大部分窗户都透著灯光。最亮的地方是万寿台那片,尤其是仓田大
街的建筑群。
其实仓田大街是此次行程安排中我最期待的地方。
它看起来和北京SOHO建筑公司的楼房很像,由成排的落地窗和白色墙体组成外立面,时尚
前卫,放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城市里都是时髦的象征。
在朝鲜的边陲城市罗先特区,那里的照相馆用仓田大街作为拍照的背景。可见外地的朝鲜
居民也把它看作首都都市文明美好生活的象征。
当晚,酒店电视频道的内容让我感到有些荒诞,海外英语频道和凤凰卫视在讨论著朝鲜半
岛的危险局势。
而有一家朝鲜电视台,到了晚上九点突然出现了Let’s Study English的画面,
接下来是带英文字幕的纪录片,一条鱼水中向上吐水枪,把虫子从叶子上打下来吃掉。
画外音很像是BBC纪录片中常出现的那个老爷爷的声音。
第二天4月25日,我们来到全球知名的金日成广场。
这里竟然空空荡荡,没有看到任何大型集会和庆祝活动。
在现场看,广场规格并不大,比中国的广场小很多,甚至在平壤也不见得排的上号。
战争胜利纪念馆和太阳宫的广场就比它大不少。
广场的地上每隔1米标记着一个白点,以确保列阵与演出的整齐划一。
更多游记内容&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