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elsinki (suomi)
2014-07-24 00:32:36北韩记事-下-重返三十八度线,夜晚平壤大玩红色警戒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yam.com/ylcxives/article/76594731
................................................
2009年,某次期中考结束后,
正好与斯洛伐克的交换学生Lucia与Nataria抢到便宜的机票,
自动消失一个星期到韩国首尔旅行,沿途住在便宜的青年旅社,
中间曾经去了板门店一趟,从首尔的明洞出发到板门店,
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韩国有几家旅行社经营板门店单日来回,需要事先扫描护照影本进行申请,
韩国国民最北只能到公路的“望拜坛”,
每年韩国都会举行活动,许多韩国人会到这里去祭拜或怀念失散的北韩亲人;
这里也是很多韩国政治运动者的特殊场地,有人在这里投放气球,
内部塞满反北传单,在飘往北韩领土上空时破裂,
咒骂北韩体制与领导人的宣传单就会散落;
或者点亮圣诞树、甚至是扩音喇叭进行政治喊话,韩国是民主国家,
无法限制这种宪法赋予的自由,两韩之间偶尔为了这种琐碎争执,
韩战结束后依然纷扰至今。
进入板门店的美韩联合基地,中间经过三道或四道关卡,
而且随局势变动会有不同的参观范围,我们从韩国过去的时候正好局势比较紧张,
只能在旁边的凉亭,看着北韩领土与边界的蓝色小屋,
导游还提醒不要用手指比画,若被视为挑衅行为,对方可以任意射杀,
作为一个当时主修外交的学生来说,那一次的短暂旅行至今印象深刻。
【故地重游 咫尺天涯】
2013年,有机会故地重游,对于一个曾经旅行过的地方再去一次会是一种很特别的感受,
而这次更难得,是从北边“重游”。
在平壤的早晨,我们很快便上了“公路”沿路往南,
所谓的公路几乎没有车子,路面偶尔因为年久失修或者是混著泥土路,
摇摇晃晃,很难想像与当时从首尔出发往板门店的公路是可以对接的道路,
北韩公路偶尔会有瘦小的牲畜经过、农民带着大小包行李蹲坐等待交通工具,
沿路依旧是光秃的景色,我们首先会经过“开城”,
也是离韩国最近的北韩城市,在停战协议签署后,开城被一分为二,
也是号称最多“离散家庭”的悲情城市。
往板门店的路上也有许多检查哨,靠近边界可以看见平行公路的铁轨,
导游说,这条铁路设有车站,准备在统一的那一天开往首尔,
南北韩分离的亲人可以团聚,两岸与两韩最大的不同之一,
在于政治与经济的接触频率几乎相反:
从二战结束,韩战与国共战争至今,
两岸经贸往来密切、观光客穿梭往来、资金横跨海峡上空;
而两韩之间除了“开城工业区”、“金刚山”少数共同合作开发的经济试行区与观光区,
经济与人员联系基本上是完全断裂,
两韩政府最高领导人金大中、金正日2000年6月在平壤会面,
发表“南北共同宣言”(June 15th North-South Joint Declaration),
同年,金大中总统因为阳光政策及推动南北韩关系缓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两方是以国家领导人身分,对等会谈;
但两岸之间“经热政冷”的状况仍旧持续,对于统一问题,
两岸与两韩之间的状况也有根本的不同,在国际上两韩被视为两个国家,
同为联合国会员;台湾至今仍受中国的国际压力,
中国也不愿意真心诚意与台湾以完全对等的形式会谈,
仍用“一个中国”的框架锁住台湾,也连带限缩台湾的国际经贸与政治空间。
如果北京说祖国仍未统一,那不也就代表“祖国”是分裂的,
现阶段就是没有统一的两个国家;如果中国说民族应该要统一,
那为何还要在韩战支持北韩、92年正式与韩国建交,
承认韩国一个民族可以分成两个国家;
台湾人民的意志在北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计画中也不是主要考量的对象,
毕竟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就是内政表现,
在一个内部流于用钱和关系解决问题的国家,
也用一样的策略去对待香港、台湾,甚至延伸到第三世界国家,
在当地引起反弹;或许中国还不知道,不是一切都可以用钱、用关系解决,
这种方式或许在中国行得通,特别是在中国,
一个人的尊严是可以为了名利降得很低;
但香港人要尊严,台湾人更珍惜的是我们的主权,
如果中国不愿意正视,去面对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的事实再谈未来的政治安排,
两岸关系未来将会产生比中港矛盾更大的反弹。
小国面对大国需要倚靠智慧、大国面对小国是否要有更多的包容与耐心,
这无关人数多寡,毕竟中国从来不把人当作最应该重视保护的对象,
这更攸关道德,也考验中国是否真正重视台湾人民的意志,
否则“一国两制”也只是暂时找不到替代方案的政治口号。
(签署停战协议时,北韩代表所作位置 photo by Zolick)
我们先到签署停战协议的“板门店”,这里原本是一个小村庄,
仍可看到附近有农民在耕作,处处农田,
很难想像数公里以外就是全世界网络最先进的韩国,
1950年6月25日韩战爆发,历时三年,
直到1953年7月27日签署板门店停战协定,
签署协议的地点是一个名为板门店的小村庄,
实际位置在现今北韩境内,从此将一个民族划分成为两个国家,
也是至今少数可以见到的后冷战边界。
(一侧,是悬挂北韩国旗的领土;与另一方的太极旗遥遥相对 photo by Zolick)
过了北韩的检查哨,再过一段路,
便是两边军队互相对峙的北韩“统一合”与韩国“和平之家”,
这里南北两公里被划为军事缓冲区,瑞士、瑞典、捷克、波兰四国联合监察,
也属于“共同警戒区”(Joint Security Area, JSA),
缓冲区内仍有居民,从签署协议的房间往统一阁的路上,
还可见到几个农民蹲坐拔除农作物,
不远处可见各自高挂的北韩与韩国国旗,象征两国的国境所在,
当时从韩国过去的时候,仍旧可以见到几户韩国民宅,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韩国的导游说这些缓冲区居民必须有通行证,
晚上实行戒严,其它的生活与韩国人民完全没有两样,
享受高科技的现代生活,双方平民的物理距离是这么的接近,
今天从北韩这里看到的居民,仍旧以原始耕种方式,日复一日的生活。
因为热线中断,我们无法进入中间蓝色小房间,北韩的军官替我们进行解说,
但军人的脾气与军事的对峙的严肃,几个仍旧在拍照聊天的旅客引起军官的不满,
透过导游翻译表示,而导游也一再警告我们这里不是观光景点,是军事区,
战争,随时一触即发;也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地方,现在的韩半岛一分为二,
韩国就像是一个岛国似的,北面是完全接触不到,
就像卫星云图的夜间空照般一片漆黑。
再次来到板门店,难免有点激动,可是这种故地重游却是从另外一边,
还看的见我当时在韩国那侧拍照的凉亭,真实距离因为国际政治现实,变成遥不可及。
我跟上海的V说“你看,你们过几天就要去韩国,
要是你们报名团体游从韩国那边看这里,一定又是很特别的感觉吧。”
首尔的繁荣热闹距离这个人烟稀少、人民仍沿用传统生活方式的地方是那么的接近,
同一个民族,生活方式却天差地远。
中午在开城用餐,吃人参鸡,开城作为最靠近韩国的地区,
有时也会收到韩国飘来的“统战传单”;
这里的友谊商店贩售的商品比平壤便宜许多,先去参观“成均馆”大学院,
在首尔也有一个,开城的这个现今成为冷清的展览馆,
C导辛苦地陪我们爬上爬下,在商店快速买完几张明信片,
是一些打倒美帝之类的宣传画报,
在中间的小广场等待其他人的过程也与其它团员聊天,
有趣的在于我们待在开城一条人来人往的路中,
几个小学生看见我们有一种不知道该怎么辨的表情躲开,
骑着自行车的人也像我们是带传染绝症的瘟神,
人见人躲,
“如果我们手牵手站在路中间,那这条路不就真的瘫痪了”团员S这么说。
突然,我们想挑战尺度,
趁导游不注意的时候看似要拍照的以每分钟三公尺左右的距离“晃走”,
快要到下一个路口转角时,
便衣警察终于冲出来朝我们吹警哨,
只好回去友谊商店等其他的团员,
然后继续像妖怪一样,白天版的百鬼夜行去惊吓开城的善良居民,
而我们真的不是有意的。
车子逐渐驶离开城,几个共产主义式公寓建筑逐渐远离,
沿途仍旧是继续不断的光光秃秃,
开城有点像是山路中间弯进的小镇般,有几个大城市高度的建筑物,
却满是泥泞地,幸好不是雨季。
(可以通往首尔的公路沿路,双方差距仍大。 photo by Zolick)
【少年宫的奇妙笑容】
回到平壤,我们到“少年宫”去欣赏小朋友的舞蹈,
开场的小女生用一种眼角裂到后脑勺的笑容开场,全场几乎是观光客,
只坐不到四分之一的位置,看来战争对于北韩观光的影响的确很大;
看着载歌载舞的小孩,露出一种特殊的笑容,
有时令人起鸡皮疙瘩,不是恶心,而是尴尬,
怎么会对着几乎没有表情的观众或者满场摄影机而作出这种表情,
一个八零后的北京团员忆起儿时的回忆:
“幼儿园时,我们偶尔也要作这种类似表演,脸涂的红扑扑的,
然后老师要你用力地挤出热爱祖国的微笑,想像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般灿烂,
当时,其实是很不甘愿的,但在这种年纪,也没有反抗的能力,只好照办。”
我不知道少年宫的小朋友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观众,
表演前我们先去看学生练习击技,场外也有人在贩售花束,
可以在表演结束后送给小朋友;在谢幕的时候几个观众上台,
但毕竟表演者太多,受到注目的通常是几个独挑大梁的小孩,
红布幕缓缓落下的时候,
小朋友仍旧要作出像是对着一公里外的亲人用力挥手般的努力,
在幕快要降到脸部的时候,我看到左侧两个小女生在悄悄话,
其中一个终于露出在少年宫会被贴上不及格的晚娘脸孔,
终于露出一点点人味。
看着少年宫的孩子,肉身可以被训练如蜡像,
也有点像是殡仪馆附近纸糊店的纸人,这种形容似乎有点毛骨悚然,
毕竟少年宫就是一个接待外宾,欣赏北韩社会主义建设下,
孩子的活泼开朗的样版行程,但小孩的笑容却有种不成比例的成熟。
【横跨大同江 夜游平壤:游戏开始】
用完北韩火锅,导游又将大家接回饭店,
“大家早点休息,明天七点钟叫早”导游用中国口音提醒大家。
在路上大家又在计画平壤的夜游行程,突然像是回到大学迎新,
会有所谓试胆晚会,只是这次是要换到一个真实的城市,
因为缺电,未知而带来恐惧的城市。
已经有好几个团员偷偷离开饭店,而且步行距离越来越远,
跟导游道晚安后,大家就心照不宣地纷纷回到房间去换装,
换掉一身“资本主义”的装扮,而我脚上的亮蓝色NIKE鞋是最大败笔,
怎么看都是万恶美国帝国主义出产,而我已经尽量找一件黑色外套,
顺便把头发往旁拨开,连发型都不能让人看出,我多虑了,
其他不怕死的年轻团员们更是大胆的在平壤探险:
有人还去坐电车、购物血拼,在这个社会主义乐园的首都夜晚,摸黑找乐子。
从羊角岛酒店走出,要经过一条长路,路口像是有一个小型警卫哨,
开着大灯,走进一个交叉路口,心脏一度要喷出喉咙,
出去后右转,是一座铁桥,横跨大同江,
江面大概如淡水河宽度,是国道一号圆山到三重那段,
已经入夜的平壤,几乎全黑,路上的行人大多也著社会主义的深色制服,
加上人行道坑洞,有时不小心踩空差点撞到人,还要堵住不能说出中文,
每个人走这条路几乎都肾上腺喷发,以为整个城市已经沦陷变成僵尸控制,
过了桥,往左边走,人群逐渐增多,市民不知道为什么走路速度都很快,
几乎没有人在交谈,大多赶路,往前走,看到的景象几乎令人脚软。
已经到平壤火车站,标准苏式建筑,亮黄色灯泡照亮夜空,
LED电视正在播放足球赛,站前广场人来人往,但我们走资本主义的穿着令人屏息。
在广场,看到穿着亮蓝色宽裙、还有黑色窄裤的上海帮四人,
大家很不怕死的在火车站广场寒暄,才听团员说昨天行经这里是看见便衣会拦住旅客查验证件,
我偷偷躲到阴影去看手机的时间,毕竟HTC手机在这里也太过显眼,
除了金正恩之外,在北韩会使用HTC的人应该很少。
担心被警察发现,赶紧和上海帮道别,团员几乎是四人一组的形式夜冲平壤,
像是真实版生存游戏,后来发现大多是心理压力,
离开羊角岛的距离与时间越长,跳出来的胆囊又吞回原本的位置,
居然异想天开的去“购物”,而且是用人民币,生存游戏继续假戏真做,
我们先进去平壤火车站对面的一家居酒屋,里面烟雾迷漫,
似乎没有人发现有外国人进入,而进去一段时间,店员过来招呼,
两方语言不通,掏出人民币,店员露出疑惑的表情,
然后彼此交谈了几句,其中一位将我们带到门口,指向右边,
用北韩腔的英语说“HOTEL、HOTEL”,
以为我们是从市区的涉外饭店晃出来的外国人,
担心会打草惊蛇,我们赶紧道谢后快步离开,
我注意到门口一直有个蹲在地上抽菸看着广场的男人,
绕了几个路口后又走回原本商店,还在原处,
大家自动用唇语提醒:“换一条路”。
沿着火车站前的路面电车,是一个分叉路,
我们右转往没有铁轨的方向,
那边有一间涉外宾馆,外面停著写着英文字的游览车,
“队员”天真的想要进去问路,被我制止,继续往前走,
看着路边用小店摊位,观察一阵子,市民用朝鲜币结帐,
走上前去,掏出人民币,指著面粉做成的饼,
贩售的老婆婆看了我们一眼,用朝语咕哝几句,发现我们听不懂,
她便往后走,进去小门,大概待了三秒钟还未见人影,
我们又决定转移继续往前,过度担心她是否会去跟街道劳动党员报告,
还是先走为妙。
再往前,已经离火车站一段距离,人也逐渐变少,
这里有一些比较老式的公寓,
有一些是ㄇ字型的小区,尿液味道在空气弥漫,
路边抽菸盯着我们看的北韩人都让我们体温再次升高,
只能装作没事,继续往前走,穿过地下道,传来低沉回音,
人比较少的路段就开始偷拍照,手机只敢放在腰部高度,
很明显就是偷拍,作贼心虚。
(平壤夜晚的街头景色 photo by Zolick)
沿路往前,这些方正的苏维埃建筑都是之前很少见过的,
与以前在捷克、波兰、匈牙利见过的共产建筑都不太像,平壤的建筑更空荡,
不知道是因为夜色,还是因为营业时间已过,
还有几辆挂著电缆线的公共汽车经过,
“匹兹、匹兹”闪出蓝白色火光,
也有一些韩式混合苏式的建筑体,看似戏院或者政府机构,
挂上社会主义拼贴壁画,由下往上照明,几个市民在打羽毛球;
又看到一个警卫,我们又怕漏馅往左走。
终于走到大同江边,看着主体思想塔,羊角岛饭店已被抛在远处,
北韩没有交通号志,是靠自体快速旋转的女交警在白天指挥,
跨过马路,又回到白天参观过的“金日成广场”,
在1954年完工,
如同北京天安门广场一样,象征平壤权力中心,
这里是经常在新闻见到进行大阅兵的地点,全民齐声赞扬主席,整齐划一的步伐,
我们四人就在夜色之中横跨金日成广场,深知这里一定有警卫,
而我们也在它的视线之中,金日成、马克思、列宁的巨幅画像就在夜空中注视我们,
这里异常安静,非常接近大同江畔,对面,就是主体思想塔。
不知道哪里来的闲情逸致,我们就这样坐在阶梯上,
在月亮跟平壤夜间仅有的灯火照明下,欣赏这个城市的夜景,
河水缓缓地流过,突然让我想到与首尔的汉江,一瞬间短暂的重叠,
只是这条河岸稍微暗了一些、分贝也减少很多。
往回走的路上,在桥墩转角差点跟队员分散,
平壤入夜后几乎无光,大家走路也不敢交谈,
外语在这里被听见是非常明显的,我们还是要遮蔽住我们的资本主义气息,
快走回羊角岛,在河墩边看着整齐的社会住宅,或者说社会主义住宅,
每间都非常方正,灯火照明下看见客厅悬挂的金日成与金正日画像,
这种时候那种在万寿台开的金家玩笑又被提起:
过百年之后若金氏王朝还没垮台,画像会挂满整面,
像资优生的奖状贴满墙壁或者是拼图凑成的十八代祖先连环画。
左转,又回到铁桥,在桥头被三个骑自行车经过的北韩人叫住,
“继续走”,我们装作没有听到,也想像自己穿得非常社会主义,
但想必非常僵硬的往前,
终于绕回饭店的路,羊角岛酒店依旧灯火通明,
几个西方旅人今天入住,一楼大厅的酒吧热闹烘烘,
回到大厅,像是从蒸气室出来,但冒的是冷汗。
回到房间没多久,走廊传来嬉闹声,
原来是另外一组“四人帮”,
他们居然跑去坐电车,还用人民币成功买消夜回来:
有蛋糕、酸奶、零食、啤酒,提了好几袋,
还在火车站广场看了一阵足球没被查证,成功生还。
他们居然敢冒着被抓的风险用人民币试了十几间商店,
终于在市区的涉外宾馆旁边,找到一家愿意收人民币的店家,
而且汇率比饭店“牌告汇率”好上千倍,
在饭店换汇的团员手中干净整齐的朝鲜币顿时变成废纸,
这组是在火车站前,看着路面电车闪着火光经过,观察了一阵子,
台湾人T想说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不用收票吧,于是他们四人就跳上车子,
尴尬的是,车子开动几秒后,车门关闭,收票员立刻走近,
他们被困在密闭空间,而他们的四周全是北韩人,
T突然拿出羊角岛饭店的名片,指著图片与文字,
不久,收票员微笑挥挥手往前,
他们四人像误入黑暗丛林的小动物,原本想像收票员往前会走到司机旁,
“突然停车,然后几个北韩警察上来抓人,从此天人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