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inyi (.....)
2023-01-22 08:37:49http://cine21.com/news/view/?mag_id=101904
- 从SM娱乐的视觉&艺术总监到创意总监,再到HYBE的CBO,再到ADOR的代表。视觉及创意
总监和厂牌总管,还有代表理事和总制作人各自从事什么工作,应该有自己了解或创造的
过程。很好奇您从HYBE独立为ADOR之后,决定担任"代表"和"总制作人"的原因。事实上,
经营和制作人也可以分开进行,都需要各自独立的原因是什么?
= 为了担任总制作人,设立了Label,为了作为总制作人能够完全自立,担任了代表一职
。创作是一个需要与经营紧密协商的领域。并不是为了无差别的预算自由。大众文化创作
的成功尺度用数字来证明。因为这不是纯粹的艺术。因此,对于我来说,创作和经营是同
一条线上的重要问题。从事这个行业到今年已经有20年了。20年来,我目睹了无数次徒劳
无功与失误。如果问20年来在工作中学到了什么,可以说就是学到了"啊,那样做不行啊"
、"不能那样做"等。特别是在创作和经营这两个相反的领域,因不理解而发生了很多冲突
。没有计划的盲目支出和消费并不能带来好的创作和事业成果。人们很容易就说出是
"HYBE资本",但个人却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决定投资金并成功投资后的实际详细厂牌经
营战略是与HYBE无关的厂牌独立考量,而且当时除了HYBE之外,还收到了类似规模的投资
提案。当时我有很多种选择,无论是从何处来的投资,"创作独立"、"无干涉"的条款都是
第一顺位,事实上也没有必要一定选择HYBE。如果是这样,就会引来"为什么非得是HYBE"
的问题,要说明的话可能因为与现在采访结果会出现不同的上下文,因此各说各话的内容
。
NewJeans 1st EP的预算企划并不是随便制定。关于4部MV的制作费,也有很多人提到了
HYBE资本。HYBE并不能一一确认ADOR的制作计划或资金的用途。这是因为我们的经营自主
性获得保障。我们的预算与其他公司或其他厂牌并没有太大区别。这是因为对预算的经验
值和市场调查后,我以此为标准企划了制作预算。相反,与制作数量相比,我们的CP值更
高。虽然比没有要好,但预算多也不一定是好的作品。以长期实践经历的内容为基础,在
创作和费用执行上努力保持平衡。正因为如此,才能快速结算。关于结算的内容,即使是
业界相关人士,由于各公司的系统不同,而且是特级保密事项,所以几乎没有人知道内容
。可能是因为这原因,对NewJeans成员们只有2个月就得到了结算而议论纷纷。也见过把
著作邻接权(neighboring rights))和清算弄混的人。也有人主张,因为属于规模较大的
公司,所以无条件清算速度快。事实上,业界也非常罕见,因此出现这种各种揣测也并非
无法理解。因为至少从我所经历的情况来看,我从未见过如此快速的结算。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出道主打歌有三首的组合。而且也没有出道曲都快速进入排行榜,长期登上榜首的
情况。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市场趋势与以往不同,当然没有先例,也没有比较对象,所以
只能出现各种揣测。我们能清算不是因为我比较宽松,也不是因为HYBE的大规模。因是为
具备可以结算的条件,所以才得以实现。整理一下,这是因为适当的预算经营和三重战略
相结合,最终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成功。当我决定把主打歌定为三首歌时,成员们都很惊讶
,虽然有各种意见,但因为我是制作人兼代表,所以可以决定。拍摄多部MV也是因为我是
制作人兼代表才可能出现的计算方式和策略。作为制作人,至少应该承认大众艺术无法摆
脱数字。因为我不是与创作无关的经营者,而是创作者,所以可以思考在现职中创造数字
的概念和对策。也就是说,既然正确认识现实,就会出现新的计划和对策。今后,如果厂
牌的规模扩大,还需要考虑其他解决方法。现在正按照我经过多年思考后决定的计划和方
式促进。就像音乐、舞蹈、内容一样,经营也是如此。因为用结果证明了没有前例的事情
,所以现在可以更自信地说出来。为了想要的结果,需要与过去方式不同的组织、经营企
划。虽然很累,但这就是我不得不履行两种角色的原因。
- 听说小时候对K-POP和偶像产业不太感兴趣。在K-POP产业内部工作时,自己无法接受的
地方和苦恼是什么? 认为不一定非要遵循的产业内习惯是什么呢?
= 学生时代对偶像文化根本不感兴趣。反而比较批判和悲观。所以才投入到事业当中。在
工作中,实际上几乎在所有因素上都面临着难以接受的情况。与其说盲目地有很多不满,
不如说有很多从逻辑上无法理解的地方。不能说只有一两项。也许反而可以说是为了打破
长久以来的习惯和成见而形成的"傲气"。(笑声)
说到"无法接受的产业内容",虽然有些不同,但想起了最近的事件。"把我表现为成功的
粉丝"或"在MV中投射制作者的学生时代"等假设。对于学生时期与偶像文化有着隔阂的我
来说,这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表达。把与事实无关的想像当成真的来假设或下结论是很危险
的,很难判断从什么地方开始是错误的,甚至让人感到惋惜。用未经确认的假设的想像进
行诽谤,难道不是想尽办法制造出讨厌的理由吗? 感觉像是目睹了产业内反复出现的阴
影。不仅仅是这次的情况,偶尔看到对偶像无法理解的过度投入时,会感到毛骨悚然。
- 是因为你是创作者/制作人太受关注了吗?你经常会受到不了解行业的人的错误批评,
甚至是来自第三方的过分批评,对此,您的立场为何?作为个人以及公司代表如何应对?
= 我所感受到的偶像产业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当多的矛盾点和独特的特性。虽然是复杂的话
题,但偶像产业大体上以10多岁年龄段的志愿生为开端,以20岁出头达到巅峰的形态构成
。大体上是以未成年人为对象进行挖掘和培养,因此具有透过公司系统进行教育和发展的
产业特性。由于这些特点,有抱负的偶像练习生通常会寻找一家尽可能稳定的公司,尤其
是粉丝群比任何人都更希望他们支持的目标稳定。但是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恰巧与
公司维持对立关系似乎是基本态度,事实上已经固定化。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此前
业界内各种事件及长久以来的问题,无法停止被批评和指责。过度的指责或过度投入等是
从这种根深蒂固的话题开始而固定化。
至少我和NewJeans的关系确实脱离了刻板印象的娱乐劳资关系。娱乐业界也出现了新的关
系。再加上我不是突然从天而降,而是从事K-POP产业20年的内容制作者出身。从现在开
始公司的我的立场来看,确实感觉到了"在钟路挨打的脸颊在汉江睁开眼睛"(比喻当面不
敢讲,而是在背地里抱怨)的观点,对此感到遗憾,但我知道一夜之间要改善行业根深蒂
固的认知也是不现实的事情。最终只能用我工作的态度和结果来证明。NewJeans出道已经
6个月了。因为是以我的名义成立公司并开始的事情,所以之前没有一件小事是草草了事
。正在不断努力改善内容、广播、广告、事业等多种行业的痼疾,并提出自己的新方向。
这是一个小小的例子,NewJeans的专辑中并没有随机收录偶像粉丝们的人气单品Photo
Card。比起商业手段,我更希望以真心的心情购买我制作的内容。看到热烈的反应,虽然
很欣慰,但产生了很多想法。推出"ADOR"标签和"NewJeans"组合时,想进行实验的是用正
面进攻能突破到什么程度。没有进行YouTube宣传活动的原因也是如此。我想以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