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台湾的韩星迷是否普遍认为演员比偶像专业

楼主: ritsuki (噗哧噗哧噗哧)   2022-05-03 23:20:37
※ 引述《lifesg (无价之宝)》之铭言:
: 前两天yutan0802大发了一篇世纪之谜闲聊文,我觉得很有趣
: 很认真的看了,脑袋里也产生很多想法。
: 其中有人推文说了一个我每次看到都觉得很奇怪的说法
: 也就是有人问,为什么帝国之子不红?
: 老实说帝国之子活动的年代,我没跟上。
: 但我每每在版上看到粉丝为偶像打抱不平,不满韩国重演员,轻偶像的态度。
: 板上也往往主张偶像也是一门专业。
: 其实我蛮认同的。
: 但是每每说到帝国之子,大家的逻辑却又出现:
: 当演员那么成功,当综艺人那么成功,都那么成功到你公司手上,集合在一起就是糊。
: 这不是公司问题是什么问题?
: 可是我一直觉得这逻辑很错乱。
: 为什么偶像转演员失败,大家是检讨偶像本身,并不会去检讨公司。
: 但是在认定偶像是一门专业的同时,
: 却又ㄧ副理所当然当演员成功,当综艺人成功,当偶像就必定会成功的样子?
: 当偶像成功,当演员未必成功,转型当综艺人未必会成功。我想这大家都接受。
: 但是反过来,大家为什么不会觉得是艺人本身不具备偶像人格魅力,或是偶像专业不足

: 老实说,这团体里我比较熟就是任时完。
: 我也去看过他的舞台,我个人确实觉得他的舞台并不亮眼,并没有特别惋惜KPOP少了任

: 现在他转去演员,我觉得他只是适性发展了。
: 其他人顺便看了,也真的没觉得有什么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舞台。(纯个人看法)
: 所以台湾的韩星迷到底对于偶像这个行业是什么看法呢?
: 是觉得一个艺人只要能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当偶像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偶像是最简单

: 还是觉得当偶像和当其他性质艺人完全是两回事,各有不同的行业要求呢?
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来闲聊一下我的观察和想法。
我觉得比起讨论“台湾韩星迷对偶像行业的看法”,扩大讨论“亚洲追星族对偶像行业的
看法”,再转回看韩圈应该能更回答原PO想问的问题。
然后因为我自己日圈、韩圈、中圈的偶像明星都有深浅不一地混过,这几个地方对于演艺
圈内的专业分工和职业地位分别,随着时间和演进也不太一样,这边就一起拿来比较。如
果有觉得不对或是我观察不够透彻的地方也欢迎讨论~
(亚洲的话我对泰圈不是很了解,但我目前没兴趣所以就不拿来讲了,欧美我只稍微知道
好莱坞明星,但他们的产业已经跨地区和文化了,我没特别深入也不加入讨论)
首先,会想找其他国家来看症结点,是因为“认为演员比偶像专业”这个论点并不只限于
台湾,在韩国、日本、中国等偶像行业盛行的亚洲国家更为严重。台湾演艺圈说不定反倒
没那么明显,但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台湾偶像市场很低龄,难以打到真正的消费族群。
(就是没钱赚发展不起来ㄉ意思)
然后日韩中的演艺圈中有地位高低不是理论而是现实,这部分除了体现在片酬,还有在媒
体、大众印象还有接到的工作水准等等。
比如日韩会列忠武路或奖项型电影咖,新闻会报电视剧演员积极出演电影,或是给谁冠上
演技派偶像的称号等等;也会对某些经由特殊管道出身的艺人(选秀、YT、模特儿)有刻
板印象;中国基本上差不多,甚至有个现象超有趣:因为演艺圈逐渐饱和,有星梦的人会
去考艺校求光环加身。久而久之,观众或粉丝甚至会看艺人是什么艺校毕业。如果是央戏
或上戏出身的演员通常口碑比较好,北电毕业不一定,大部分会觉得你只是流量明星。
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几个国家对艺人们的认知一般就是:
电影实力派>演技派>偶像型演员(有粉丝流量)、演技派偶像>偶像、模特儿
国民歌手>唱 将>偶像型歌手(有粉丝流量)、实力派偶像>偶像
国民MC、谐星>知名谐星>偶像型谐星(有粉丝流量)、搞笑型偶像>偶像、YouTuber
基本上,这个排序你能在各国都找到例外,比如日本杰尼斯的木村拓哉或岚、韩国也有BT
S和IU等等,他们都是超脱这个公式之外,在实力/流量/大众认知度/支持度都很高的
偶像,但能成为例外的原因是天时地利人和。
通常能突破职业天花板的人没什么公式可言,他们就是把该做的都做到最好,然后乘着市
场旋风飞上去,你问为什么他大概也讲不出来。
演艺圈要大红除了实力,最看机运。
回到这个排序,比较有趣的部份应该是“偶像型OO”和“OO型偶像”到底差在哪里。要讨
论这个,我觉得要先定义“偶像”是什么。
回复原PO的问题,其实偶像发展到现在,我觉得除了指在舞台上唱跳的好看人们之外,还
能作为一个特色或是说属性,也就是能聚集人气(流量)这件事。
这部分中国特别明显,他们的艺人有的演戏有的唱歌,有的演戏兼唱歌,说是演员或歌手
但实际上都是在当偶像养粉丝。他们演技不一定很好、歌舞不一定很强,但一定会长得很
好看或人格特质很明显。最常做的也不是训练专业能力,而是发很多自拍的微博和IG,创
粉丝名和后援会等等。
对流量艺人的公司来说,他的工作能力好坏看的并不是演戏唱歌实力,而是如何增加/留
住粉丝。
日韩的偶像从表面定义上来说,可能指的是组团一起唱歌跳舞的艺人,但实际上很多演员
或歌手在市场上的定位和唱跳偶像是一样的,就是用漂亮的外表或独特的人格或职业魅力
去吸引你成为粉丝,并进而为他消费。
我觉得这也是为何这些文化圈对“偶像”两个字的观感和地位并不好的原因。因为对大众
来说,你不需要很强的演技或歌喉也会有人喜欢你,久了就会觉得偶像都有颜没实力,进
入演艺圈的门槛并不高。
以前的确有这种倾向(日本SMAP队长中居真心不会唱歌,但还是个成功的偶像和艺人),
但演变到现在已经是误会,日本韩国的偶像生态早就已经进化到能活下来的偶像没人会是
花瓶的程度。以韩国来说,无论偶像、演员或SOLO歌手的经纪公司和市场竞争都过于激烈
,还得在回归期、打歌期,或是逐渐饱和的影视产业中存活下来,靠的就是想办法增强业
务实力,再配合公司砸资源,才有可能在逐渐习惯高水准长相和实力的追星族眼中被看见

日本尽管资源都被大手公司掌握,例如杰尼斯、放浪家族、48系列的偶像公司,或是星尘
、horipro、东宝之类的演员公司,他们的公式就是有钱有人脉,也有一套长期适用于日
本民族的商业经验。但就算能垄断市场,要是没有相应的实力和人格特质,无法留住粉丝
也得面临被粉丝和公司淘汰的命运。
讲回“偶像型OO”和“OO型偶像”差在哪里,以我自己的定义来看没什么差别,都是拥有
基本业务能力但瞄准粉丝经济的艺人。
真的要讲的话只差在词性而已,偶像放前面是形容词,指的是你是用演技或歌喉去吸引粉
丝(通常也表示你业务能力不一定有吸粉能力好),放后面则是名词,表示本业是在做唱
跳团体的偶像,但某部分的实力好到让人认同你能进入专业领域。
ZE:A的话用结果论大概可以归纳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依然适合当偶像,只是不适合组成
团体走唱跳,而是单飞吸粉丝;另一个是光看明星帝国现在旗下只剩一组艺人,其他人全
跑光就知道公司操作和内部肯定有问题。
说到他们,炯植真的很适合偶像规格追星,有颜会演戏还很会唱歌,但他现在,都不唱歌
......(心痛)
然后偶像是不是一门专业?我觉得当然是。
我非常认同要当唱跳偶像不简单,除了最基础的体力、肢体协调能力之外,如何在舞台上
吸引观众目光,让人认为“你在发光”是很重要但是最难的一件事。
除了歌艺舞技要精进,表情到位、沉浸于表演之中、拥有独特人格魅力也是要点。这个应
该无庸置疑,韩国事前训练得最好,混日圈偶尔来看韩圈偶像真的会被吓死,一看就知道
没集中管理练个几年肯定没办法。
在日本还可能有像杰尼斯这样,靠公司养到宛如在当偶像公务员的艺人。杰尼斯困难在出
道,Jr.人太多、培养时间太长太不固定,很容易消失在人群里。但只要成功发唱片、有
一定基数的粉丝,公司会提供各种资源(演戏、综艺、成功前辈带你飞),对你负责让你
饿不死,完全转职的人自然较少,多半是自觉想更强而身兼数职开拓新路线。
但如果身处毕业制女团,或发展有极限的团体例如放浪家族,那路线就会和韩国差不多,
转职或退圈。
因为在竞争和市场条件相对苛刻的地方,从资源或出路不多的小公司出道门槛不高,但后
续要跨越的山头就非比寻常地多和陡,还可能会有合约问题,如果想继续待演艺圈,势必
要转往更加稳定的方向,例如演员或歌手。
这两者的职业寿命比较长,是因为当你开始没办法再靠脸和体力维持业务的时候,你背后
还有累积下来的实力和经验,其中又以演员的幅度最广。
随着各个阶段的状态和散发出来的气质,你能接到的角色或是能触及的领域都会有变化,
对实力至上的韩国社会来说,当你能将商业性(大众认知、信看演)和艺术性(实力派、
演技派)都握在手中,你就是这个职业领域的佼佼者,到处是黑粉又如何?
看看刘亚仁,集齐韩国人不爱的各种人格特质,但他天仙有在甩这些地上的凡人吗?没有
XD
但偶像,尤其是韩国偶像是个卖团体性、舞台魅力,有花期也会被粉丝绑住的职业,即使
需要高强实力,但职业本身限制太多,就像人终究要升迁一样,只有非常少数人因为天分
和机缘能不转职练到满等,大部分的人还是会考虑增加实力转跑道,让自己的价值越来越
高,限制越来越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