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从防弹少年团看动摇人心的社交战争

楼主: avbodyav (avbodyav)   2018-09-10 11:30:11
从防弹少年团看动摇人心的社交战争
防弹少年团在热门韩剧《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电视剧原声带中,有参与一首主题曲。
在搞笑设计的桥段中,柳会长请金秘书为高中女生挑礼物,大叹原来防弹少年团“是在从
事动摇人心的工作啊!”
怎么样地动摇人心呢?除了推出令人炫目的舞蹈MV,原本的男团组成便是透过精密计算与
运筹规画,设定了个别的角色与技能,让他们在各种媒材的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专业
”生活,感动成千上万的粉丝。今年防弹少年团获得了美国告示牌音乐大奖,推出的MV在
YouTube达到上亿播放量,掳获了欧美与全球数十个国家娱乐艺人、歌迷粉丝的注目。
这跟美国总统“通俄门”的国际新闻、柯文哲与学姊的《一日幕僚》、奥美与罗景壬导演
制作的全联中元网络电视广告争议,以及即将到来的台湾年底政治选举,有什么共通性?
答案是社交媒体。
相较于2000年前后由搜寻引擎主导的网络典范,人们透过新的索引资讯入口来查找知识及
生活情报,网络讯息改变了过往透过电视广播媒体构建共识的“大众媒体社会”,带来了
“网络社会”的诞生。之后手机与行动资讯网络,加上无所不在的社交网络,铺天盖地建
构了一个取代“网络社会 1.0”的新事物:社交媒体构成的新社会。
俄罗斯透过社交媒体影响2016美国总统大选,政治人物与电视节目企划合作,透过社交媒
体延续戏剧效果与热度,创造话题性,建构一个多义的广告影像,让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议
论、争辩,扩大曝光价值。市长候选人拥猫与相关文宣被社交媒体中的议论下架,所谓“
人言可畏”,网络敏感度仿佛是种特殊的技艺,社交媒体俨然有着自己的自主生命。
假新闻源头:迟到20年的社交网络战争
1990年代美国国防智库兰德公司(RAND)曾经讨论过社交型的网络战争,从毒贩的地下网
络、电脑骇客的组织网络、墨西哥丛林中反抗《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原住民反抗军,到
刚刚跃上舞台的互联网,作者推论一个新型态的战争型态,即将到来。
20年前研究者认为,网络讯息可以吸引媒体报导,进而改变舆论,造成在自己国家内部的
分崩离析,所以是一种低成本高效能的战争形式。当时的关键名词叫做“感知管理”(
Perception Management),非政府与政府角色可以操弄资讯,制造群众的感知,与官方
正式的资料来源竞争;同时政府“建立与维系国内对争议行动支持”的能力被减弱,导致
的结果是“你将有可能无法得知何者是真实”。
到底什么叫做动摇人心?
在社交媒体上,运用本来已经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借由一个简单的角色设定,让人
们表露相互冲突的意见,甚至卷进冲突之中。英文里面的“troll”既是北欧神话中穴居
地底的“巨怪”、性喜诈骗的野蛮人,也是钓鱼用的线与钓饵,以及蓄意发表攻击言论“
引战”的恶意网络人格。几年前中国论坛“小粉红”们的“帝吧”出征,阻断人们的言论
表达、创造话题与多重效应,也是一种社交媒体曾经演出过的热门现象。
这些行动与作为除了让观众信以为真,以为这些威胁与恫吓的立场“的确如他们所表现的
程度存在”之外,甚至更进一步造成实体的伤害与社会动荡,例如在社交媒体当中,同时
、同地点发起两个不同阵营的游行,支持黑人民权与反对黑人、支持川普与反对川普当选
总统,创造实体世界的冲突。
也许对读者们来说,这些看起来都还好,仿佛是高超先进科技的连带影响,很多时候政府
自己的论点就自相矛盾了,似乎与人们连结起来的好处相比,比例上可以被忽略。但是当
我重读去年5月18日美国《时代杂志》的华盛顿特区主编 Massimo Calabresi报导文章〈
俄罗斯对美国的社交媒体战争内幕〉,我不禁对这样的乐观捏一把冷汗。
如何用民主来推翻民主?
简单来说,俄国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第一目标,就是摧毁民众对美式民主的信心,其他所有
次要目标,都是收拢在这个主要目标之下。当人们不再信任民主选举的结果,社会就有无
穷多的机会可以兴风作浪、翻搅动荡。以往俄国情报单位的运作目标是攻击email信箱、
取得内部机器控制权、渗透进选举系统、窜改选举结果;但随着社交媒体科技的无远弗届
,言论对整体社会创造恐慌与纷乱的效应,带来了更大的价值。
这后面的源头,根据美国情报单位官员的说法,是俄国获得了一位在美国研究单位有10年
社交媒体研究经验的工程师,他替俄国带进了针对社交媒体设计的函式库与算法,让俄
国人可以把对国家的战略攻击,部署在个人的使用层次。Massimo Calabresi最著名的说
法是:
“……俄国获得了在冷战时期从来没想过有办法达成的特殊技能:透过操弄公共舆论,扭
转美国所发生事件的进行方向。”
今日的兰德研究员Rand Waltzman表示,透过这种社交媒体所掌握的巨大开放性与匿名性
,清理出一条危险的道路,让反民主的势力可以运用这些技术来推翻民主政府,而且这些
工作每天都变得更加轻松。
研究者发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他们可以结合传统市场利基化的行销技术,用数学算式根
据人们的定义特征如宗教、政治信仰、对电视节目与音乐的品味,来将庞大的人口切割成
数千个小团体。另外的算法可以决定这些群体的“热键事件”,同时辨识出群体中人们
的“跟随者”,精确瞄准那些最常接受暗示的个体。宣传者可以手动客制影响他们的讯息
,部署隐藏的煽动者,无论是真人或者自动电脑程式,目的在于扭转他们的行为。
从2014年俄国入侵乌克兰开始,俄国情报特务就用这种技术,广播特定内容素材,然后扫
描国会议员与国会山庄的职员,观察他们如何回应,找出立场与言论偏好,建立个人档案
。不断透过机器人与大量帐号抛出大规模的讯息,企图找到可能支持他们的理由,同时测
试他们是否容易接受暗示,表达出倾向俄国所要的言论意见,并且打压那些表达出不为俄
国人喜爱特征的社交媒体帐号。
而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层出不穷、令人疲于应付的假新闻,包括希拉蕊患有帕金森式
症、在九一一纽约纪念仪式活动里的肺炎与脱水昏倒、教宗方济各支持川普、希拉蕊谋杀
了一个民主党大会的职员,最夸张的是“披萨门”事件,人们谣传希拉蕊与她的同侪在华
盛顿特区一家美式披萨店地下室,运作一个恋童癖的小团体。
美国国会的调查重点放在寻找俄国如何帮助将上述类型故事流通给特定的群众。证据显示
俄国在大选季节中试图要将目标锁定特殊的引领者(influencers),他们推论将会帮忙
散布毁灭性的故事,他们有证据显示俄国运用其算法技术来锁定特殊记者的社交媒体帐
号,不需要是新闻、报纸或者电视节目的帐号,只需要特定的记者——俄国人发现他可能
有一点点倾向相信事物,然后他们就会挑选他,提供大量的假新闻故事来攻击他。
这些讯息一点一滴被收集起来,拼凑出一个还在不断演化中的现代战争面貌。
资讯心理战事之后
俄罗斯总统普丁2016年2月上任的顾问Andrey Krutskikh,将当下俄国的资讯战事策略与
俄国1940年代获得核武技术相比较。华盛顿邮报记者David Ignatius记下了Krutskikh的
评论:“我们正在资讯时代,拥有某种可以让我们与美国人平起平坐的事物。”美国国安
局前官员甚至评论:“俄国在运用社交媒体影响公共舆论上,领先美国10年。”兰德研究
员Waltzman认为,“未来社会中,政治宣传如何操控社会媒体”会是一个很基本的挑战。
冷战时期,特务会散布充满假新闻的报纸给锁定目标的政治群组,或者渗透到影响群组中
,“你可以潜在地在民主政府的规模与尺度上,改变人民的行为”,而且不用付出代价。
这些事物一点都不新颖,但是将他们组合起来的这种控制方式,是今日新科技带给所有人
的礼物。我们有可能将不再拥有战争与和平的区分,任何传统文化与价值都会被这种随时
随地动员表态、没有停歇的测试与“民主投票”所抵销,替代成“感知管理”的控制技术

这些挑战仍然伴随着艰难的问题:如何研究社交媒体宣传而不会违反公民自由?这需求显
得更为迫切,因为科技持续在进展。今天人们仍然需要手动客制与散布讯息给特殊标定的
“易受影响个体”;未来,所有这些技艺与传送情绪上强而有力的讯息,都会被自动化。
我们还有多少空间来做好准备?
下一次你看到人们激烈地对政治人物与猫的新闻发表看法时,或许我们有机会可以停下来
想想如何冷静一下,检视背后的讯息来源为何,以及我们怎么开始相互对话、理解本来就
已经在那里的巨大矛盾,毕竟,我们一起生活在一个岛屿上。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0373/social-media-shih-chieh-ecosystem
作者: pointer258 (123)   2018-09-10 12:16:00
这文章与BTS关联性在哪?真的以为他们是靠SNS红的吗
作者: aak4760 (流光)   2018-09-10 12:37:00
可能记者为了赚点阅,强行加上去的吧……?这篇跟韩圈好像也没什么关系
作者: pttnew (balabababa)   2018-09-10 12:52:00
说中文
作者: emma9956   2018-09-10 13:15:00
字太多、不看
作者: mikiworldpea (米米)   2018-09-10 13:27:00
推好文
作者: cwjing (cwjing)   2018-09-10 22:04:00
研究网络结果操作得如此粗糙,文章里硬加上BTS和柯P点阅率上升了多少?
作者: linjolene (Jo)   2018-09-10 23:38:00
“用民主推翻民主”这句话看的我冷汗...让我想到共产中国共产党对台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