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我的出走日记》使用的存在主义语言

楼主: yiyiwei (韩已微)   2022-08-03 23:41:56
看剧的过程中,总能隐约地感觉到编剧的一些思想,将其无形地灌输在台词与剧中,大结
局过后,所有的疑问都在求索之中获得解答,所以想来谈谈《我的出走日记》与存在主义
的关系。
1.群体与个体
认真来说,存在主义并非是一种哲学体系,相反地,他们甚至讨厌被归在某某体系之中,
并且由于他们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因此提倡者之间常常是互不相容的,所以我认为比起哲
学,其整体较偏向文学方面(尽管如此,为了解释方便,我仍是会用“哲学”归纳存在主
义)。
而《我的出走日记》的确就像一部文学作品,并非白描角色的生活,而是用思考,甚至流
于编剧个人感受的语言来呈现,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编剧会使用“日志”来取名,人在写日
志时,会担心别人能不能听懂吗?不会,因为日志是记录著自己的感受,而非为了他人而
服务,因此唯有这样的表现风格,才能透露出此部剧的精髓——个体。
比起传统哲学关注“智性”,存在主义者选择将重点放在“个人”,也就是以“个性化”
此一概念来作为中心,支撑着人类的所有,而要怎么凸显这种特质?在此以海德格的学说
来辩证。
因为人存在于世界上,所以开始思考存在的意义,例如剧中廉美贞问:“我是谁?我存在
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会关心自己的处境,这种想法来自于我们对于“虚无”状态的“挂
念”,因为我们是无端被“抛入”这个世界中,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能决定自己的出生
吗?答案是不能,所以曹泰勋才会忧虑新生儿的出生,而在店里的小孩年纪如此小父母就
频频吵架,因为人打从一存在,就注定拥有这种对于存在的忧虑性,因此才总是求索:“
我是谁?我为何在这个世界?”
海德格提出了两个概念,即“存在”与“在者”,前者为本体的,后者为实体的,“存在
”可以理解成老子的“道”,因为“道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因此万物依
“道”而生,却又将“道”视为是一种超越,即存有又超越,就像在剧中提出“山与硬币
理论”,具子敬说如果有七十七亿个硬币堆叠起来,就是他常望着的那座山,而廉昌熙承
袭这种说法,认为自己不像一韩元硬币,最终会回归那座山,就是在说明这种过程,即我
原以为我只是一枚硬币(在者),后来才发现,最终我会回归那座山,成为其中之一(会
回归存在),如此周而复始,才是老子说的“道”生生不息的状态。
那么人为何为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是,我们有能力去思索本身存在的意义,同时对
此做出行动,也就是“选择”,人一生下来,便无时无刻地在做选择,要穿什么衣服?要
说什么话?包括你的好恶、乃至于价值观的展现,都是一种选择的过程。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能推着我们选择呢?答案是:时间与死亡,因为认知到了这两者
的虚无性,时间是无法挽回的,而生命会随着时间流动与计算,最终人们无论富贵贫穷,
都会面临死亡的结局,因此依著这个循环,而产生了忧虑的情绪,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
真诚地面对自己”,并且“选择成为自己”,依著本心去活着,才能毫无遗憾地走向人生
最后的终点。
所以这种思想便体现在剧中,例如:廉美贞觉得自己讨人喜爱的原因,是因为“自然地说
话”,不用去计算自己说的话合不合宜,而是“选择”我想说的话,借此面对真诚的自己
,也因为选择成为自己而感到爱的力量,才能爱己爱人,也对应到了廉美贞结局时说的“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能感受到的只有爱”。
——“存在,就是一个人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
2.生死
在剧中,我们能感觉到编剧毫不讳言去触碰“生死”的议题,这也是存在主义者所关心的
,甚至不只关心,他们最喜欢谈论类似的问题。
上个议题提到“智性”并非是他们所关注的,他们甚至觉得这是“荒谬的”,因为生死、
自由这些事情,并无法用这个框架一言以蔽之,所以“情感”便成为了最基本的依据,这
也是为何我前面说存在主义更偏向文学的原因。
因为有了情感,人才会对生死与自由产生关心与挂念,我们会疑惑自己的存在是否有意义
,也会恐惧死亡的到来,更会因为对于某些人或自身的情感而对自由产生重视,“我要做
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透过与世界的互动(即日常生活的经验)来获得,
因为我行动了,所以我是个自由的人,我可以选择我要怎么做,但同时,我也需要为了我
的选择付出代价。
“存在先于本质”,这是存在主义谈论的前提,人存在,所以才能界定他到底是谁(本质
),而要如何探求这样的问题?首先,人必须先重视“自我”,传统哲学将这个问题依托
于神,但是他们却忘了,人的存在才是最令人惊讶的,因为他们总是能凭借一己之力开创
不同的局面,例如:具子敬在清完酒瓶后,对廉美贞说:“本来觉得几百年都做不到的事
,我今天竟然做到了。”精妙地体现了“选择”的妙处,我以为自己做不到,但因为选择
,我做到了以往从未想过的事情。
同理,具子敬跳过了那个根本不可能跳过去的沟道,也是因为选择推仰,而相信自己能够
做到,这是他的选择,是他做为一个人的与众不同之处。
我和你的选择不同,你和他的选择又不同,如此世界才会维持着多元性,而并非只是依靠
单一价值在行走。
“每个人都在走向死亡,我搞不懂大家为什么都这么开心/感觉把80年的人生压缩成8年
,快速过完也无所谓。”这是廉美贞前期说的话,昭示着她被框在这种面对人生的“虚无
”之中而无从逃脱,也能对应她后来说的“总是感觉在困在某个地方”。
但存在主义企图逃脱这种束缚,试着把人解放出来,所以廉美贞说:“我绝不妥协,我不
要死后再去天堂,我要活着见到天堂。”这是立定了“选择成为自己”的想法,因为我想
见到更好的自己(即在天堂的自己),为了做到这件事情,我摆脱了死亡的虚无性,想在
人生在世时,就有勇气做最真诚的自己。
有了想法是实践的第一步,接下来,编剧使用了上述提及的两者:时间与死亡,借此开展
两个事件让廉美贞实现这样的说法,也就是具子敬的离开(时间的流逝)、母亲的逝世(
死亡的忧虑),两者的离开可以再连结到廉美贞说的“我不断思考为何自己总是被抛弃的
那个”(对应人总是被无端抛入这个世界),后来她又说“我决定不要再收集王八蛋”来
完成了她的选择,基本上就是完整论述著整个循环。
关于生死这个议题,编剧还将笔墨放在了一个角色身上:廉昌熙,他总是经历著所有人的
死亡,在存在主义者的眼中,不行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因为你假装没有选择这回事
,借此逃避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廉昌熙在面对自己的事业与友人的离
去,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并且因为这样的选择而打从心底觉得自己很帅气,体现了
人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忽视了这世界上本来的虚无。
他和斗焕说了个故事,体现在人感到孤独时,只要有一个人跟你说:“我在这里。”就为
了那五分钟,人都会为了那种得来不易的温暖感到动容,此处对应廉美贞的五分钟理论,
共同点是:我们会因为他人的善意,而忘掉身处于这个世界中的举步维艰,所以廉昌熙放
弃打电话,而选择将时间留给友人,以自己的存在安慰了不安的友人,用五分钟的长度陪
伴其人生的终途,是廉昌熙积极的行动展现。
后来在自身悲伤时,他以为自己想要回归山,所以原本要去听关于山水的课程,却阴差阳
错地误闯礼仪师的课堂,最后也留了下来,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即是用这样的手法在告
诉我们:人是自由的,所以可以移动(选择自己想要听的课堂),但是因为我们对于存在
的积极,而造就了崭新的局面:我们以为自己喜欢山水(想回归存在),冥冥之中人却会
为了自己找到出路(成为礼仪师)。
“向死而生”是海德格的中心思想之一,他对于死亡抱持着积极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自
然,同时,我们更应该把握生命,这种行为被他称为“筹画”,如此才能在死亡的那日,
让自身的存在与时间融合为一体,最后回归那座山,再次生生不息。
3.何谓标准
由于存在主义重视个体,因此他们对于审美标准的看法也是承袭此理念,即反对一个共有
的标准,所以他们会认为:我的好恶不因周遭事物而改变,我就是我,我认为的好恶与美
丑,没有人可以否认我,这边可以连结到一个角色:廉琦贞。
廉琦贞的特点,在于她的个性总是勇往直前,看似是个恋爱脑,但不过是始终如一地追寻
著本心,她的选择就是“拥有爱情”,这边有个前提,之前她的台词有一句是“如果可以
像古代一样,不用自由恋爱就直接嫁人,那她也想要这样,多省事啊”,这句话就是在体
现她逃避选择,想要不行动就拥有爱情,但这是不可能的。
后来,透过她提出光头/恋爱的说法,就可以发现她对于选择的改变,转变为积极的面向
,也因为如此,结局时曹泰勋与她的谈话中,她思考着“爱”的意义:“我爱的是你,那
如果我和你分开,我还能幸福吗?”很多人会认为,一段感情不适合那就分开,这样对大
家都好,但是廉琦贞从头到尾都很坚定,对于爱情,她总是毫不犹豫,喜欢就告白、遇到
困难就解决,在她的眼里,坚信自己的选择,即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一种对于普世标准
的反动。
再来,放在她身上的标准还有一点:接头颅的女人,在相亲时,她以这个话题开启自己对
于爱情的忠贞,体现的是“无论爱人变得如何,我都会小心翼翼及珍视你的所有”,但是
在世人(包括廉昌熙)眼中,这只不过是不合时宜的话,是她无法融入这个相亲场合的证
明。
不过,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因为廉琦贞从来不为世俗的标准所困,
她坚信自己的爱情理论,要为了爱人而和全世界战斗,这也是为什么她明明感到疲倦,却
仍是愿意继续走下去,不过是将这种理念贯彻始终罢了。
于是,当曹泰勋送了玫瑰来却看到它断了头,玫瑰此意象代表爱情与血腥(头颅),昭示
了廉琦贞这个人的中心思想,最后,她珍视了爱人的那份心意,将玫瑰花放在了酱油碟里
,这里也是不符合世俗标准之一,但谁说玫瑰花一定要放在花瓶里?不被现象所困,才是
我们人存在的意义,于是,她看着面前冲突的景象,却感觉到了为爱人接住头颅的快乐,
衷心地对此情此景感受着美好。
其实除了廉琦贞,其他三位主角也都违反了所谓的标准,廉昌熙起初没有目标,只是在社
会生活中姑且生活着、廉美贞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像在劳动,她拒绝融入这个大家都应该进
行的社会规则,而具子敬更是如此,在大家的眼光看来,他就是个无所事事的酒鬼,不符
合普世价值的积极意义。
但是,秉持着“只有我才能决定我存在的样子”原则,廉昌熙兜兜转转,最后找到了心之
所向。廉美贞放下执念,解放自己总是在劳动的状态,从而获得了爱己与爱人的能力。具
子敬因为世界的善意,不再感到不幸,于是将酒放下,无论未来有多艰难,他都决心走下
去。
同时,在这部前期有点丧的剧中,所有主角却都不依靠他人走出自己的困难,反而是因为
自身的选择与行动,以强大的意念摆脱了人生遇到的种种挫折,所以究竟标准何在?答案
是没有所谓的绝对,如若一切依循这样的规则,世界将变得无趣且单一,人只是反复执行
应有的过程而已,所以拥有自己的节奏,从而努力实践的过程,才是解放的精髓,而非追
求最终的结果。
4.责任
前面说到,人因为选择而承担了责任,但是会不会有人不想承担?答案是会的,这个人就
是具子敬。人因为能够选择而自由,听起来是很高兴的事情,但是对于不愿选择的人,这
种自由反而变成了束缚,他们被迫承担自由责任而感觉痛苦。
所以,觉得痛苦又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人通常会做出毁灭自己的行为,即具子敬的酗
酒以及对于受伤置若罔闻,他不惜一切代价,只为了避免冲突,在存在主义者眼中,这种
行为和死亡没两样,因为你放弃并无视了身为人最珍贵的能力——选择。
尽管存在主义者关注个体,却没有否定群体的存在,我们和他人的关系相对于我们与世界
,前者是无端被抛入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后者则是无端被抛入世界之中,所以面对这种与
他人建立的关系,只有“关心”才能建立共存的关系,即我们所谓的人际互动与情谊,于
是,在具子敬选择不行动的同时,是廉美贞主动靠近了他,试图与他产生共存的关系,反
之,对具子敬而言,廉美贞也是无端地被抛入了他的世界之中。
于是具子敬开始反复思索她提出的推仰,但是这种困扰反而变成执行共存关系的开始,这
种行为被称为“烦心”,在时间面前,人要如何联系这种“烦心”的行为,答案就是:“
恐惧”与“不安”,有了“烦心”,照理来说是负面的事情,人们却反而因为此种情绪而
可能超越自己,从而产生了希望与意义,例如:具子敬烦心她的话语,最后打破了不行动
的选择,超越自己跳过沟道,也是因为廉美贞的话鼓励着他,所以从此时开始,两人已经
建立了所谓的共存关系。
这种“烦心”也对应到后来重逢后他与廉美贞的相处,因为这种不安让他退缩,却反而使
他更加认真地思考这段关系,于具子敬而言,从个体走向群体,关键点在他对于廉美贞不
是警戒的,而是以自我的选择,判断了廉美贞对自己的关怀为真,所以才决定继续一起走
下去,甚至要走到最后。
综上所述,以存在主义的观点来看,具子敬是否有戒酒,这不是他们在乎的问题,如同廉
美贞的态度:尊重个体的选择,并且让其去承担后果,以卡缪的话来说,存在主义者更像
朋友,不会站在你面前,也不会站在你身后,而像朋友一样并肩前行,两人就是这样的关
系。
5.结语
《我的出走日记》和存在主义的语言对话,在我这个深爱哲学者的眼里,是非常能感到共
鸣与惊奇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总是认为这部剧的台词直指人心,像是在看着自己出现在
画面中,却又没有被窥探的恼怒,而是静静地想着:啊,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懂我

存在主义后来被引申为以人为本,事实上的确有这个意思,毕竟我认为它是所有哲学思潮
中与现代人最贴近,同时又能抚慰人心的一类,前人的智慧是永远值得被细细品味的,如
同《我的出走日记》在共鸣中寻求独特,又在独特中开创新意,思索著自身的存在,也是
一种负责与烦心的开始,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样的感觉是抱有希望与意义的,如同文字总
像一束光照亮前方未至之路,永永远远地,与自认为孤独的我们前行。
※参考文献:
1.滕守尧:《海德格》(台北:生智文化,1998年)
2.George R. Knight:《教育哲学导论》(台北:五南,2018年)
作者: essendo (essendo)   2022-08-03 23:54:00
WOW 出走心得推!
作者: mashmallow (lym)   2022-08-04 00:23:00
不意外戏剧作为一种载体也会探究存在主义 但这出和前作我的大叔其实是这类题作中少见的大热作 就算是贴近材现代人生活也要在现实里找到希望 才能引起共鸣又不太过份灰暗吧 推推认真心得文!
作者: ereirred (背影)   2022-08-04 00:39:00
推推
作者: heirzx32   2022-08-04 02:31:00
推推用心的文章,感觉又可以回去咀嚼一次这部剧了
作者: wei59 (○猪头●)   2022-08-04 07:20:00
好棒的文
作者: petitbonheur (小流)   2022-08-04 08:56:00
好棒的心得文,存在主义真的是一个很温暖的哲学,好喜欢你用老子的道法自然来相互诠释存在主义,这样让我好像理解昌熙的成为山的意义。当我们能意识自己其实跟所有的万物相通,我们便能超越现实(时间、空间)的侷限。
作者: jacinth (乘月待晓)   2022-08-04 08:58:00
推~
作者: jadore (J'adore)   2022-08-04 09:59:00
推~
作者: Trofauk2 (戳到点了~)   2022-08-04 11:02:00
推用心!找时间绝对要来二刷出走
作者: tzengpei   2022-08-04 12:24:00
出走必推
作者: S0442027 (amily860219)   2022-08-04 12:26:00
推~太猛的心得,慢慢咀嚼中
作者: wang43 (王子)   2022-08-05 13:31:00
推厉害心得跟出走日记
作者: essendo (essendo)   2022-08-05 14:26:00
再推有深度的出走日记心得!
作者: nancyshen (老人)   2022-08-06 00:35:00
论文等级,推!
作者: lomoxa   2022-08-08 06:17:00
这部的格局其实很大 已经超越生活题材的电视剧探讨的东西已经有点抽象或艺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