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善者”
活得自我中心且真诚的人,常常觉得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戴着假面具活着,表面上好像做
的无可挑剔,其实内心极其匮乏扭曲。
相对的,
把道德、责任、义务放在人生优先排序,路见不平要拔刀相助,同理心常泛滥到公亲变事
主的人,则会觉得那些不负责任、不为别人着想的人是
“自私鬼”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这部剧,就是引导观众在“伪善-自私”的这个光谱间反思。
男女主角在两个极端,身为观众的我们也一定身处在这个光谱上的某个位置,一般来说,
如果你偏伪善方,你会倾向讨厌女主角;而如果你偏自私方,你会觉得男主角也活得太辛
苦了吧!?
但是编剧却不让我们这么容易地选边站好,女主角对爸爸的不闻问,似乎跟她童年发生的
事件有关。女主角在签书会上惹出的风波,当你觉得她这样做不对的时候,你内心的心智
又会为她开脱:“可是她是在为主角的自闭症哥哥出一口气呀”;当你觉得她这样做好像
很有正义感的时候,你内心的心智又会argue说:“但她根本不是为了正义,她只是在权
衡考量有不有趣。”
编剧将剧中的事件,设计成不是非黑即白的,
让我们在剧中体会自己内在心智的声音与反复。
在此也提出一个问题提供你思考;
就签书会风波事件而言,看戏的我们都知道,结果是女主角出手相救了,如果这个结果,
是你所希望的,那我们应该去追究女主角做这件事的动机吗?善意的动机有了善意的结果
,这大家都没问题;但若非善意的动机有了善意的结果,这件事可以被接受吗?
(请不要对女主角的处理方式进行批判,目前给定的问题是事件就“已经”照我们所看到
的方式发生了,你若要提出“她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做这件事”之类的高明意见,那只能靠
时间旅人或在平行时空发生了)
更困难的思考来了,
如果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事件的结果是你所不喜欢的,你觉得厌恶的
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有需要去追究事件主角的动机吗?
第二个问题是,当你相信其动机为善,你有办法转变自己的观点,使用多元视角去看待你
所厌恶的这件已发生的事件结果吗?
关于动机的善与非善,结果的善与非善,我们可以做出一个2*2的矩阵
结果\动机| 善 | 非善
善 | ○ | ?
非善 | ? | ╳
关于“?”问号的部分,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
“国会议员之子闹事”
这个事件横跨了三、四集,
编剧带我们从一开始的讨厌他->觉得恶心->对他皱眉->慢慢变成同情->然后同理
一开始让他以“国会议员之子”的角色华丽登场,观众下意识就会讨厌这种走后门、靠关
系的权贵角色设定
他暴露狂的变态行为,也可能让某些受过相同阴影的人感到极度不舒服
然后听他的败金奢华故事,让贫穷的我们听了后更加反感
接着海鸥777,造成大家的麻烦
可是当我们看到他在车内,从天窗中站起来双手展开享受速度与当下的画面
却开始有了一丝羡慕
想要像他那样自由奔放,全不在乎地活着
想要像他那样完全地活在当下,做最真实的自己,说真实的话
(btw, 我觉得他很像陈奕迅跟李友廷)
(再btw, 我觉得没关系病院中的另一位男看护很像各位许太太家中的光汉)
这边有个有趣的翻转
让我翻转了以后又翻转
当我们听到他在台上大声说出自己内心的委屈,以及为什么变成这样后
我们开始同情并同理他
我们觉得这位变态暴露狂之所以变成这样
是因为他在追求注目,是他的家庭让他变成这样
他是个受害者
这时他穿着竞选装的哥哥出现
趾高气昂地大骂男女主角
他觉得竞选造势活动被破坏了
他觉得爸爸的身体被不肖子气坏了
他觉得
他是受害者
他用言语及动作威胁男女主角:
“我爸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们最好做好心理准备”“你们做了不自量力的举动”等
虽然他觉得他是受害者,可是他那种仗势欺人的态度,让观众心生厌恶
除此之外
我看到的不是他有权力,用权力威逼人这件事
我看到的是自以为的受害者,总会用各种方式去情绪勒索绑架威胁别人
权力大的人有他所能动用的权力
权力小的人也有他所能动用的权力
(譬如网络上常见的,“我对你感到很失望”,“我退追踪退订阅喔”,
写黑特文带带风向,“我看你有多会讲”等等)
总之,有这种心态的人就是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施展自己的power play
无论权力大或小,我都一样觉得这种人很恶心啦
国会议员之子最后得到了妈妈热辣辣的一巴掌
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关注
就算是以被赏耳刮子的形式
他感到幸福
而随着剧情的推展,伪善者对自私鬼说:“妳没有灵魂,妳没有感受,妳不知道妳那些复
杂的情绪从何而来,妳只是大声而已。”“妳永远不可能了解我。”
自私鬼也同样地认为伪善者永远无法了解他
因为站在光谱两端的两个人,在没有意识到他们在追求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的时候,他们
永远都会是难以调和的
本来想举个更鲜明深刻的例子
但还是别让郑智坏了这篇文章好了